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贡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民族都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作为凝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古籍,无疑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闪烁着各民族的睿智和传统的独特光彩。  相似文献   

2.
一、毕节地区的彝文古籍及其整理翻译概述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因为历史上“千年土司”的水西和乌撒两个彝族地方政权的存在,彝文这种民族文字在历史上曾一度被普遍使用,彝文古籍文献的蕴藏量在全国来说都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因文献语言的发育完善,文献门类的齐全等,在全国彝族分布区来说,也是少有的。毕节地区彝文古籍文献蕴藏量是最丰富的,在1966年以前,民间的收藏至少在5万册以上,但这些藏书的三分之二左右毁于1966年至1976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333.9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化,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古籍资料。贵州从50年代起就开始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1955年,毕节地区成立了彝翻译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彝古籍的搜集、整理及翻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4)
<正>本刊讯3月25日至26日,《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研讨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自光泉法师主持灵隐寺以来,以弘扬佛教文化为己任,"云林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发展。今天的"云林图书馆"位于灵隐寺药师殿西侧,其馆藏文献分为图书、报刊和声像资料(完善中)三部分,现有3万册藏书。图书以佛教类为主,社科类为辅。佛教教理,经、律、论三藏,布教、仪注,佛教宗派、佛教寺志、佛教史志,佛教史、高僧传记  相似文献   

5.
广西文化资源——自然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桂林山水、壮族壮锦等丰富多彩,得天独厚,有着极高的美术艺术价值。传承广西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不仅拓展了美术教学内容、优化了美术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情感,使得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特色更加凸显;更因其注重实践、因地制宜、师资优化、活动丰富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鲜活了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广西丰富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是发展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福德图书馆始建于1936年,位于北京东四清真寺内,其前身为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图书馆。福德图书馆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具盛名的图书馆。2014年10月,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两年的整理、挖掘工作,福德图书馆于2017年6月正式复馆。福德图书馆名为图书馆,实则有博物馆之义。其馆藏文物门类丰富,藏有14147册福德书籍,此外还保存有众多明清以来的文物珍品。福德图书馆文物与馆藏图书,一同见证了东四清真寺悠久的历史,是北京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7.
民族教育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83万人,占总人口的38%。世居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族等17个。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2个民族乡.自治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自治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0.9%。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是存放书籍资料、提供阅读、学习的地方,而馆藏书籍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故藏书区在图书馆中占很大比重,设计出合适的藏书区就成了图书馆中最重要的环节。本文对藏书区空间配置及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为设计高效率同类型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8,(6):88-88
福德图书馆始建于1936年,位于北京东四清真寺内,其前身为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图书馆。福德图书馆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具盛名的图书馆。2014年10月,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两年的整理、挖掘工作,福德图书馆于2017年6月正式复馆。福德图书馆名为图书馆,实则有博物馆之义。其馆藏文物门类丰富,藏有14147册福德书籍,此外还保存有众多明清以来的文物珍品。福德图书馆文物与馆藏图书,一同见证了东四清真寺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社会地理学会图书馆藏“苗图”是20世纪初绘制的包括“百苗图”临抄本在内的17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图志文献资料,是研究晚清民国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F.cin_60《百苗图》和F.cin_67《贵州民族文化专题图志》中均有对椎牛祭祀场景的描图,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讯息。椎牛是苗族、瑶族、佤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共享的文化事项,以祭祖、祭丧为主要目的,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祖先崇拜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淄博市图书馆建馆五十周年,由淄尊博市图书馆馆长刘统爱研究员主编的《淄博市图书馆藏书画集》,近期干广大书画爱好者见面,为淄博市的文化建设献上了一份厚礼。 该书画集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著名史学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先生题写书名,淄博市政协副主席王颜山作序。 该书画集为四开本,印刷装帧精美。所刊200余幅书画作品,分两部分构成,其中的90余幅是从馆藏的190余件历代书画藏品中精选山来的。当代作品部分的100余件,是从淄博市  相似文献   

12.
罗甸民族古籍是罗甸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用勤劳、智慧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罗甸的民族古籍分布在全县各地,铭刻在各族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它是黔南、贵州乃至中华民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古籍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石碑古籍,它出现在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进步的城镇和村庄;二是书籍古籍,它传承在道教、佛教等宗教界人士手中;其三是口碑古籍,它流传在各地民间艺人当中。此外还有许多匠人所创制的诸如织布机以及靛染、腊染、刺绣等也是各族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大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事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这些文化经历了不同的积淀过程,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这就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力量所在,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基本依托。每个民族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少数  相似文献   

14.
铜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古籍,挖掘、整理这些古籍,对繁荣和发展地域民族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铜仁地区高度重视民族古籍工作,成立了机构,制定了规划,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专业队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在上级民委的关心帮助下,地区民委和各县市、特区民委,认真组织力量,  相似文献   

15.
罗云  钟璞 《美与时代》2015,(4):59-61
我国民族建筑尽管在功能、形式、材料上千差万别,但始终是建立在实用功能基础上的一种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呈现为一种民族思维与观念的"文化遗留物"。考察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可以发现,文化生成的规律性始终影响与支配着它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表现技巧。这种文化生成的规律性包括因材致用的文化象征与隐喻、因地制宜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亲族血缘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赋予千姿百态的民族建筑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信仰伊斯蘭教的有回、維吾尔、哈薩克、柯尔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十个少数民族,共約一千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維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等省,其中回族除甘肃聚居有百余万人外。有將近250万人散居在其他全国大小城市和乡村。伊斯蘭教在我国有着攸久的历史。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少数民族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很長的历史时期中,發展了經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并多次共同抵抗了外来的侵略,創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现在各民  相似文献   

17.
遵义市是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区,有务川、道真2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8个民族乡。全市少数民族人口8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2%。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广的特点.少数民族人口虽然比例不高,但做好民族工作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突出“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繁荣中华民族学术研究,1994年11月20-25日,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民族文化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哲学全国学术讨论会”,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7个兄弟民族的七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少数民族哲学与宗教、与儒学等的关系,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与现实结合,以及深入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兹择其要点,简述如下:一、关于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状况的评价经过各民族学者十多年来的奋力开拓,取得了丰…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散居的贫困山区。“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代伟人的诗句,凸现毕节形象。全区居住着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0多万(含未定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26.7%。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阔,物产资源丰富。毕节、川滇黔锁钥,贵州高原屋脊,乌江、珠江发源地。殷周至元朝、属群舸、夜郎、罗施等国,明朝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以91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及其机制问题。研究1检验了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被试的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存在显著负相关,汉族被试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2检验了少数民族被试的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与汉族文化的相似性感知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和文化相似性完全中介了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负相关。文章认为民族接触可以通过增加民族之间文化相似性感知、降低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减弱民族本质论信念。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