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的范围     
科学的范围是科学哲学的问题:哪些知识领域(或“知识”)可以视为科学呢?例如,应将炼金术、占星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视为真正的科学吗?凭什么来包括或排除一个给定的研究领域?类似地,逻辑的范围是逻辑哲学的问题,因此逻辑哲学的范围问题也是逻辑哲学问题,它包括:逻辑是什么?哪些形式系统是逻辑系统?是什么使得它们如此?  相似文献   

2.
论逻辑语义     
符号、由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语义是语言哲学和符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逻辑符号、由逻辑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逻辑语义则是逻辑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逻辑 ,特别是现代逻辑 ,通常是用形式语言和形式系统表述的。但逻辑学家建立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的思维规律和推理能力 ,这必然要涉及形式语义和形式系统的逻辑语义。逻辑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 :直观语义和形式语义。很少有论文专门论述逻辑语义中的直观语义以及它们与形式语义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这些问题。给定一个形式语言L。我们知道 ,从本质上说 ,L由一堆抽象符号…  相似文献   

3.
逻辑有效性(validity)问題是形式逻辑的主题,这是由形式逻辑的性质决定的。人们对“逻辑”向来有不同的理解,但各种理解似乎都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逻辑是关于推论的科学。推论(argument)是什么?推论是一个命题序列,它由一个作为结论的命题和一个或多个作为支持这个结论的命题(即前提)所构成。换言之,在一个命题序列中,根据一些前提来支持一个结论,或者从一些前提来推断一个结论,这就是推论。从自然语  相似文献   

4.
由郑毓信与林曾合著的《数学·逻辑与哲学》一书,最近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系统地探讨数学、逻辑与哲学之间辩证关系的第一本专著。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而数学、逻辑与哲学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密切联系正是这种趋势的一个特例。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发现集合论悖论以来,围绕如何建立可靠的数学基础问题,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开展了大量  相似文献   

5.
一逻辑学在 2 0世纪获得蓬勃发展 ,提出了构造形式系统和语义模型的技术手段。而自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形式系统 ,能够接受语义模型的解释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语言的内在基础就是逻辑。另一方面 ,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人们在逻辑的框架内去描述自然语言的特征。在机器的自动句法分析、以逻辑公式为中介语的机器翻译以及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 ,逻辑方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 ,近 30年来 ,逻辑的应用范围从数学和哲学扩大到语言学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等领域 ,形成了所谓逻辑、语言和信息计算等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6.
第10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95年8月19日至25日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邀请了报告人63位,收到论文600多篇。笔者有幸受到大会的邀请,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大会共分15个专题组:(1)证明论和范畴逻辑;(2)模型论、集合论和形式系统;(3)递归论和构造主义;(4)逻辑和计算机科学;(5)哲学逻辑;(6)方法论;(7)概率、归纳和判定理论;(8)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历史;(9)科学和技术伦理学;(10)逻辑、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1)物理科学;(12)生物科学;(13)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14)语言学;(15)社会科学。此外还有4个专题讨论:(A)逻辑和科学哲学;(B)语义学和符号学;  相似文献   

7.
杜国平  马亮 《哲学动态》2006,3(12):37-41
可拓学是由我国学者自主创立的一门新学科,它研究以形式化的模型分析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形成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中国科学院权威杂志《科学通报》在评论文章中指出:“可拓学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新学科,它的创立是中国人的骄傲,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1]经过30年的不断开拓,可拓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我们哲学界也可以积极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拟从逻辑的角度谈谈可拓逻辑的研究设想,以期能够引起哲学界、逻辑学界对可拓学研究的关注。一可拓逻辑的研究价值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刘新文 《哲学动态》2004,4(7):26-31
逻辑研究有效推理,判定其有效的依据是结论所传达的信息与前提所传达的信息之间的必然关系,而传达这些信息的媒介不一定就是语言。日常推理是运用语句、图形甚至声音、气味等多种信息进行的多模态推理,对这些多模态表示系统和推理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地带。自从  相似文献   

9.
语言逻辑(The Logic of Language)又叫自然语言的逻辑(The Logic of Natural Language),是以自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逻辑是研究推理的科学,语言逻辑就是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问题的科学。它与一般逻辑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它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三者的综合。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问题,既可以用描述的方法,说明推理的过程,阐述推理的机制;也可以用形式化的方法,构建形式系统和语义模型,证明形式系统的一致性和完全性。用前一种方法形成的语言逻辑可以称为描述的语言逻辑,用后一…  相似文献   

10.
易学的推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中的逻辑问题,是一个在易学和逻辑学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关系到对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逻辑史的再认识的重要问题。易学中的逻辑是推类逻辑,本文给出了理由,同时以现代逻辑的方法给出了易学推类逻辑的形式系统,并作了讨论。指出易学逻辑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以汉字表述的特有逻辑形式,建立了中国古代的普遍语言,形成了自我满足的语义系统,其在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认识方法和为古代科学提供认识工具方面与西方逻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数理逻辑是古典形式逻辑的发展,它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推论有效性的判定方法和原则的科学,也被称为符号逻辑、现代逻辑。数理逻辑的创立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数学家莱布尼兹所提出的宏大构想:建立一个“普通的符号语言”,即类似数学符号的“通用语言”,利用它来进行“思维的演算”。十九世纪初,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一书,他用代数方法处理逻辑问题,建立了逻辑代数。  相似文献   

12.
次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这一术语的主要含义是指,在新逻辑中当矛盾律的有效性被削弱之后,仍要保持一种次于经典逻辑的新的协调性。一般来讲,一个次协调逻辑系统应具备两个条件:1、不协调性,即A和_(?)A部是系统的定理;2、不是过完备的(over—complete),即并非系统内的每一公式都是它的定理。由于次协调逻辑体系允许有意义、有价值的矛盾进入形式系统,并否认矛盾律的普遍性,因此它与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都有密切的联系。自从1963年巴西逻辑学家达科斯塔创立这门学科以来,已吸引了大批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最近几年又引起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现已成为国际逻辑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将使人们对逻辑科学产生新的理解。在我国,对次协调逻辑的研究还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译自巴西逻辑学家阿鲁达(A.I.Arruda)的《次协调逻辑历史发展的若干问题》(‘Aspest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araconsistent logic’)一文的第二部分,它详细介绍了次协调逻辑发展的历史渊源,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这种新逻辑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科学假说、理论必须接受观察、实验的检验,科学检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逻辑经验主义开始的西方科学哲学,企图从逻辑的、定量的角度探索解决科学检验问题,并给科学检验以逻辑表征。本文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种检验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模式以及遇到的逻辑困难。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罗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论思想,正式提出了经验证实原则,他们把这个原则概括为一句名言“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那么,科学假说、理论是怎样被证实的呢?也就是说,对假说、理论进行检验的活动其过程如何?一般说来,在检验一个假说、理论时,首先必须应用演绎法,从科学假说、理论推导出结果即经验陈述,然后把这种经验陈述与通过归纳法从观察、实验中得出的结果加以对照,看是否一致。如果用H表示假说、理论(一般为全称命题),E是由H导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实验结果,S为被考察对象系列,则其  相似文献   

14.
逻辑实证主义通过提出意义标准和实证原则,把一切传统哲学中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问题排斥于哲学之外。他们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从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和演变来看,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语义分析、句法分析、指号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怀疑论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世界能知道什么?我们何以能够思考和谈论它?这两个大问题决定了哲学的两个主要领域。知识论讨论认识问题:什么是知识?我们能够知道多少?我们能确定什么?我们的信念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到证实?逻辑或语言哲学致力探讨意义问题:我们或我们的言语所意谓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指称外在世界的事物?我们通过什么推论过程才能合理地从一个陈述过渡到另一个陈述? 在盎格鲁-撒克逊哲学家中,逻辑现在经常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部分。意义问题被赋予某种  相似文献   

16.
由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崔清田主编、讲师潘道江任副主编的《今日逻辑科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所设“今日逻辑科学概况”课程的教材,也是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为什么编写《今日逻辑科学》?该书“前言”指出,逻辑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曾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逻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国外,许多学者已对“科学逻辑”开展了研究,并不断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国内,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哲学工作者、逻辑工作者、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开始探索这一科学领域,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由全国十一所高等院校集体编写并由张巨青主编的《科学逻辑》,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必将推动我国逻辑学界对科学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逻辑的不足 数理逻辑的兴起与发展是沿着两条路的。其一是感到传统逻辑有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从而引起数理逻辑。另一个则是由数学基础的研究而引起的。现在我们先就第一方面立论,关于数学基础的研究方面,待我们有机会时再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19.
西方逻辑哲学研究述介陈波总的说来,即使在当代西方,逻辑哲学也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科,目前并没有完全成熟和定形。这点可由下述事例印证:其一,在一本1991年出版的英文新书《真理的准则──逻辑哲学引论》中,作者巴斯卡·恩格尔(PascalEngel)在引言部分指出:“这本书是逻辑哲学的引论。但‘逻辑哲学’是一个保护伞式的词,它容纳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研究风格。我认为,(关于逻辑哲学的)主题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既定看法。”其二,有一些所讨论的问题及其内容大同小异的英文出版物,却被冠以不同的名称:“逻辑哲学”,“哲学逻辑”,“现代逻辑中的哲学问题”,等等。这足以说明,逻辑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即使在当代西方也未完全成熟。现选择几本我认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英文逻辑哲学专著作一些简要评价,读者或许能从中窥见当代西方逻辑哲学研究的“全豹”。维特根斯坦写有一部《逻辑哲学论》,虽然也讨论了一些逻辑中的哲学问题,但更多的是一部传统意义的哲学著作,并不真正属于这里所说的逻辑哲学专著。但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W·V·蒯因却写有一部真正意义的《逻辑哲学》(1970),该书的中译本已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分七章,分别题为意义与真、语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和报道了美国哲学家哈特里·菲尔德于2008年4-5月间在牛津大学所做的约翰·洛克讲演--<逻辑、规范性和合乎理性的可修正性.菲尔德认为,逻辑是合乎理性的可修正的;而"修改逻辑"是指修改我们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模式.而不仅仅指修改我们关于何种推理模式保真的看法.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在研究语义悖论的过程中他新近发展的一个逻辑为例,后者以乌卡谢维奇的连续统值逻辑为基础,限制排中律的使用,当然还要增加一些限制条件和技术措施.他附带论证说,把逻辑视为根据逻辑必然性保真的科学的观点,可以决定性地证明为错误.这是因为,在一个形式系统内,"在模型中真"(至少)是部分可定义的,而一般性的真概念是不能严格定义的,因此,我们无法一般性地证明:(1)该系统内的所有公理为真,(2)该系统的推理规则保真.在本文末尾,作者根据其在牛津大学访学一年的经历,对逻辑和哲学研究的某些一般性问题作出了少许反省性思考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