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初有一姓曹的知府,自称是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恰逢上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阴险奸诈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先被侮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唤赵生,欲治其罪。只见赵生昂然而来,曹知府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了本官,怎不下跪?”赵生瞪眼答道:“大胆府官,  相似文献   

2.
明初有一姓曹的知府,自称是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恰逢上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阴险奸诈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先被侮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唤赵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杨朝麟的判词常有不落窠臼、令人发噱之处。某古董商生性狡诈,讹真为假,以假为真,机关算尽,最后反而被别人所骗,倾家荡产,便来知府衙门告状。杨知府将情况一一了解,判道:“尔自谓识古董,骗人财物,今亦遭人骗。观戏场上大骗小骗,甚至胡须多被割去,其下场时,不过大骂一场而已,几曾见其告状?尔何不携陋巷之瓢,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题为“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写的是孙权刘备联军赤壁大战击败曹操,曹操狼狈逃至华容小道,被早已埋伏在此的关羽等个正着,但面对丢盔弃甲的曹操及其诸将,关羽这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使曹操在最后一关不战而去。这一回的描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且突出了关羽的义重如山,深为读者所感叹。然而在感叹中示免还有些遗憾:关羽怎么不杀掉曹操呢?诸葛…  相似文献   

5.
昨日阿龙拿来“华容道”,又叫“捉放曹”的智力玩具,摆在我面前,要跟我论输赢。我很早就知道这个玩具,比较难玩,很费时间,就不想玩,想来个金蝉脱壳摆脱他的纠缠,说:“如果你在两分钟之内‘玩转了’,我就认输。”他嘿嘿笑道:“一言为定。”我说:“当然,军中无戏占。”只见他一会儿就把“曹操”走出来了,还不到半分钟!我再定睛一看,原来少了一个“五虎将”。  相似文献   

6.
曹操在立嗣上的选择对曹植的影响韩鑫中国文学史上的建安时代,诗文腾踊,俊才云蒸。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开创了一个“崇文之盛事”。曹操“外走武功,内兴文学”,不仅在政治上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达提供了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他身体力行为建安文学注塑了新的...  相似文献   

7.
天下事不了了之 记者:有媒体称您为“佛商”,或者说是“钱眼见佛心”.您赞同吗? 曹德旺:“佛”是指大彻大悟,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如果成了佛,那肯定就不是商。  相似文献   

8.
分析法,辛毗巧搬救兵三国时期,袁尚、袁谭兄弟阋墙,兵戎相见。曹操正欲出兵攻打刘表,袁谭派使者辛毗向曹操求救,辛毗口才一流,长于分析,让曹操在犹豫、观望之后,答应出兵救助袁谭。辛毗面见曹操后,劝曹操应当看清时势的变化。他说:“袁氏兄弟相争,并未考虑到别人会乘机利用,只想到自己必可平定天下。如今袁谭向您求救,表示他走投无路;袁尚见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乘虚而入,表示他智穷力竭。如果您去攻打邺城(袁尚的大本营),而袁尚不回防,邺城便守不住;袁尚返回救援,袁谭便会扯袁尚后腿,从后面攻击。以您的军威,讨伐穷…  相似文献   

9.
自信的萤火     
《三国演义》里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曹操与文武重臣商议南征.徐庶对夏侯悖说:“今刘备有诸葛亮相辅,如虎添翼。大都督,怎可轻敌。”曹操听之,疑惑问徐庶:“诸葛亮何人也?”徐庶答:“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通晓天文地理之才,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电视播放京剧《捉放曹》。演到曹操杀了吕伯奢,陈宫责备曹操不义,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时,一位朋友开玩笑说:“曹操风格真高,他要背(bei)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背(bei)他。”戏里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负”既有以背(bei)载物义(如“负薪”——背[(bei)]柴),也有辜负、背(bei)弃义(如“忘恩负义”)。这两个意义几乎相反,却有内在联系。以背载物是初始义,一般初始义,都是比较具体的。由初始义,经过以背(bei)对着义(如“背负青天”),引申而转化为背(bei)叛、辜负义。  相似文献   

11.
曹操的智慧     
东汉末年,董卓专断朝政,废黜少帝、擅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满朝文武大臣敢怒不敢言。一天,在司徒王允和曹操共同策划下,曹操带上王允的一把七宝刀,进丞相府刺杀董卓。董卓见到曹操问:“你怎么来得这么晚?”曹操说:“我的马太瘦了,走得太慢。”董卓便叫吕布去选匹好马送曹操。  相似文献   

12.
1892年春,时逢花朝之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湖南沅州府府衙内,一群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秀才共赏奇花异草。一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知府朱其懿见大家兴致颇高,遂倡议以花为题,吟诗作画,以助雅兴。于是诸方才俊,各显身手,有的画了牡丹、题曰“富贵风流”;有的画了荷花,题曰:“出淤泥而不染”;有的画了兰花,题曰“幽谷生香”;有的画了菊花,题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题其画,佳则佳矣,然皆不出旧格,少有奇趣。朱知府一一看过,客套地称赞几句。这时他走到一新科举人身旁,但见  相似文献   

13.
模糊的智慧     
模糊,作为一种策略,是运用者智慧的表现。所谓模糊策略,就是运用模糊术待人处事,从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从古至今这类典型事例不胜枚举。曹操与汉光武帝“焚书安众”是运用模糊术的典型事例。官渡一战,曹操打败袁绍后,发现了不少曹操手下的人同袁绍“暗通”的书信。...  相似文献   

14.
曹操既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他是历史人物也好,艺术典型也好,其性格特点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具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军事家的雄才大略,为平息汉末战乱、促进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酷虐残忍、奸诈多疑的性格也使无数人无辜遭难。因此,他的同代名士许劭当面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  相似文献   

15.
明朝正德年间,某日,浙江嘉兴知府印如松在后厅批阅公文。忽然,老家人前来禀报,有一福建秀才前来申诉。印知府请客人前厅相见。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曹操准备镇抚关中以后,即回师洛阳,可是关中某地豪 强许攸拒绝率部归降曹操,还说了许多漫骂曹操的话,曹操大怒,准备下令征讨许攸。群臣 纷纷劝曹操用招抚的办法使许攸归顺,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蜀吴军队的侵扰。曹操丝毫听不进 去,且横刀膝上,群臣们吓得谁也不敢  相似文献   

17.
“知”说     
1.何为“知”?古人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 比如古时地方官的官名就皆带一个“知”字,如知府知州知县,细想挺对,如果对那个府那个州那个县一无所知,凭什么发号施令?  相似文献   

18.
趣赏名人自喻诗李春碧华夏名人大多喜欢以自己钟爱的东西自喻,并赋诗,激励自己,为之奋斗。休闲趣赏之,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曹操自喻“老骥”。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的...  相似文献   

19.
多疑必祸     
正《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和陈宫一起逃到吕伯奢家。曹家和吕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便想杀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却因听到磨刀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而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便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而《敌后武工队》中,杨子曾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狠批一位被误会吃老乡饼没付钱  相似文献   

20.
败笔     
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围观的人惊叹不已。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