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变态心理为依据,研究的对象是他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视的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深度心理学,不停留在心理的表面价值上。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还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的联系,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进一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入地分析人物的  相似文献   

2.
试谈大脑结构,功能与弗洛伊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众多心理学家力图探其究竟,各种理论、学说很多,然而最经典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被压抑的东西(therepresed)是无意识的原型,人类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够变成意识为前...  相似文献   

3.
一、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理论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发展.虽然荣格也承认无意识这一概念,但却不同意弗氏关于无意识是毫无理性的性本能冲动的观点.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荣格在临床实践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从神话以及他的病人的梦和幻想中,发现许多现象似乎是原始社会的集体经验而不是个人经验,因此他相信所有人不仅都有着个人无意识,而且同时也都具有一种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4.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追溯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思想渊源,着重阐发了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揭示其现象学方法论蕴涵。进而指出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在现象学创造力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心理学都是按照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以及哲学理论来划分精神活动的层次,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和哲学是层次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从治疗神经症的经验发展了无意识活动的学说,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都是有意识的,精神生活有无意识和有意识之分,比如,“我就可分为“本我”(ES)、“自我”(Jch)和“超自我”(über—Ich)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只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且其内容又只是性欲之类的东西。近代对脑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知觉过程、言  相似文献   

6.
与弗洛伊德一样,以拉康(J.Lacan)为代表的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仍然是以无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拉康始终声称要回到弗洛伊德,这表明拉康与弗洛伊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然而另一方面,拉康的思想体系中也渗透着浓重的黑格尔思想成分。这表明,拉康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7.
文化无意识——一种新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试图提出“文化无意识”这一概念。文化无意识是精神现象的一种,它的存在当然是旧有的,而它的揭示和研究则是新的课题。建立文化无意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笔者现将对这一理论的初步探讨简要地报告于下,就教于学术界,以便进一步研究。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关于无意识现象,不少学者有过论述,但真正以无意识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的,当首推弗洛伊德主义。在人的精神现象中,意识与无意识相比,弗洛伊德认为,绝大部分是无意  相似文献   

8.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追溯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思想渊源,着重阐发了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揭示其现象学方法论蕴涵.进而指出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在现象学创造力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精神分析学说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兴起的一派学说。它的创始人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1893年他们联名在一份精神病学专业杂志上发表题为《论癔病现象的心理结构》一篇论文,阐述用<催眠术>治疗癔病的新方法。不久改用<渲泄>法,之后又使用了<自由联想法>,深入了解癔病发作的原因。1895年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共同发表了<癔病的研究>一书引起了欧洲各界人士的普遍反映,这是精神分析学说发端的基础。由于他们共同治疗一位女精神病患者移情于布洛伊尔,使布洛伊尔离开了那个女病人,由弗洛伊德单独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深  相似文献   

10.
无意识的意识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精神分析的无意识而言,无意识实际上是由意识创建而来的。不是无意识派生了意识,而是意识派生了无意识。无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变体,它恰恰体现了意识的塑造能力和它自身的可塑性。弗洛伊德在《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中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做了集中的论述。该文借助对这篇论文的全面解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被称为20世纪影响巨大的著名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哲学、美学、艺术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众多研究领域开启了新的大门。在对于梦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发现了梦和意识之间微妙的联系,并建立了艺术家创作是源于幻想的重要理论,诠释了作家的灵感是从何而来。在无意识方面,他充分认识到了无意识动机的意义,并发现研究无意识的科学方法。在对当代多种形式艺术的研究中,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的理论奠定了艺术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四关于无意识的学说·弗洛伊德观点的演化正如已经指出的,弗洛伊德在研究临床症状病理发生过程中,第一次遇到无意识的问题。他在试图揭示神经机能症产生的机制时注意到未能满足的欲望和未做出反应和冲突情绪是致病的原因。弗洛伊德把破坏意识统一的,而病人自己对此毫无觉察的、相互格格不入的愿望和激情理解为证明存在着无意识的东西的第一个和主要的证据。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愿望相激情的内容对病人是某种令人不快的事情,可耻的事情,是社  相似文献   

13.
理解并批判西方整个精神分析运动,不但要研究弗洛伊德,更要研究荣格。正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体系,使无意识的探求走入更深的层次,这个层次的基点、核心,便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一、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双向提出 1、理论的个体形成荣格的童年,对死亡、孤独、神经症等就有着特异的个体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影响着他的中学学科学习,大学职业选择乃至后来和布伦洛、让内特别是弗洛伊德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薛蓉 《现代哲学》2007,(3):61-68
弗罗姆的社会心理学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综合的结果,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修正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将弗洛伊德的个体心理学发展为“社会心理学”,并将他在心理学上的发现和成果——社会性格学和社会无意识——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张巧 《心理学探新》2016,(6):483-489
维特根斯坦自诩为弗洛伊德的信徒,但他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批判也贯穿始终。联系维氏整体的哲学思想,他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弗洛伊德建立在"自由联想"方法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是某种"表象-本质"的理论模式;"无意识"和"意识"的理论建构属于语法误用;原因和理由的混淆导致其理论只是某种"说服"的伪科学。因此,弗洛伊德思想体现了维特根斯坦所称的坏的思想风格,对弗洛伊德的批判正体现了维氏对"坏的哲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析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美学流派。没有无意识就没有精神分析,因此,精神分析学家的文艺批评特别关注对无意识的分析:这在弗洛伊德,是对个体无意识的分析;这在荣格,是对集体无意识的分析;这在拉康,是对语言无意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一生的著述很多,他的思想、理论涉及的范围很广泛。除了关于神经精神病的诊断治疗,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构造和规律之外,还比较深入地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问题,其中包括宗教、道德、教育、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构成了他们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的理论。关于社会文化理论在整个弗洛伊德主义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正是这一理论的存在,使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再只是一种精神病的和心理学的理论,而且成了一种无所不包的社会理论和人生哲学,其影响的范围不再限于医学界,生理学界、心理学界,而且远及于宗教、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格外注重经济因素在历史上的最终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意志及其指导下的自觉行动必须到社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得到说明。然而,有一种理论认为,一切意识必须用一种原动的无意识才能加以说明,一切意识及其指导下的行动的根基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这种理论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从总体来说,这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相反,是用心理去解释历史,而不是用历史去解释心理,因而是错误的。但弗氏的理论注重人的心理的研究,特别是注重无意识的研究,这对于马克恩的历史理论的发展不无益处。因而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虽然本是一位精神病医生,但他提出的问题和思想则远远超出了医学心理学范围,因此,人们不仅称他为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而且也称他为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他的毁誉竟有天壤之别。至今争论未息,这种褒贬不一,是与人们对弗氏学说在理解上的分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世英 《心理学报》1987,20(4):99-106
本文从八个方面概括地介绍了苏联心理学家关于无意识问题的研究情况。这八个方面是:关于无意识概念的涵义;对近代无意识问题研究史的分析;突出本国的两位伟大学者的思想;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批判;在无意识问题研究上的反省;研究无意识问题的定势理论;无意识问题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具体研究成果和当前与今后的研究课题。最后作者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