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慕道 《天风》2013,(1):65
柏拉图(P1ato),希腊哲学家。师从苏格拉底,专治哲学,体系严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当时空前的哲学家。关于柏拉图的宗教思想,《宗教知识大全》(Encyclopaedia of Religious Knowledge)中曾有一段简要的分析。大意是说:"柏拉图相信有一位永存、不变、全能、全善、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不属物质的上帝,他创造天地万物。人类的灵魂乃是从上帝而来,故灵魂是不灭的,本来是良善的;只是心为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有宗教,但宗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不起主导作用,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信宗教,不像西方人那样有统一的“国教”。夏代不可考,殷人信鬼,宗教气氛较浓,但宗教的范围只限于政治圈里。那时已有上帝观念,但上帝并不直接和普通小民相接触,中间要经过王室祖先的灵魂(鬼)传达到上帝那里,所以祭天(上帝)与祭祖(鬼)是一致的。到了周代宗教观逐渐淡化,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礼治”,用世俗的即政治的方法治理国家臣民,而不用宗教方法,因此在周代的政治、道德教育中,宗教起不了什么作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除墨家信鬼…  相似文献   

3.
类比与象征:托马斯宗教语言观及其当代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日常语言如何言说超验的上帝,这是宗教语言观的问题.托马斯发展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类比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类比的宗教语言观.这是中世纪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但是这也只是部分地解决,托马斯宗教语言观也存在着自己的理论困境.当代学者中,詹姆斯·罗斯继承并发展了托马斯的类比理论,而蒂利希则采取了象征理论的路径来归避托马斯的理论缺失,以求对这一宗教语言观的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也有自己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道德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这是伦理思想史上,一直有争论的问题。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道德是“神的意志决定的”,是神把“善的理念”放人人的灵魂的结果,由于人的灵魂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等级的德性。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在旧约时代,耶和华上帝在西乃山上亲自把“十戒”授予  相似文献   

5.
毛颂赞 《天风》2018,(9):39-40
"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一、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敬拜,是上帝与他子民的相遇。敬拜,是一种交流,上帝向我们说话,我们向上帝回应。敬拜是从人对上帝尊贵、大能、荣耀的叹服和谦恭的态度中产生出来的。敬拜包含了赞美,赞美里有敬拜。赞美是爱上帝的表现,是信徒的本分,是生命的流露,是信心的记号,是被上帝召聚的会众在上帝面前最具体的认信。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创造主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音乐的使命就是侍奉上帝。音乐和敬拜常是连在一起的,从旧约时代一直到今天,在敬拜中诗班和会众常用诗歌来回应上帝的恩典,歌唱上帝的荣耀.  相似文献   

6.
白理明 《天风》2005,(2):25-25
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在英文中,我们根据字面的意思把这个典礼称作破土动工。在开发新的土地之时,我们知道我们正在面对上帝创造的核心奥秘,而且人类不断地用诗歌、绘画、音乐和宗教礼仪来颂赞这一奥秘。当摩西立于孤峰之上经历造物主奇妙的同在之时,他脱下了脚上的鞋站在那圣地上。此时此刻,我想上帝不会让我们在这样寒冷的上午也脱下脚上的鞋,但我们的心仍然对上帝的创造充满敬畏。大约在一万多年以前,我们比较原始的祖先们为了耕种和建房的需要,学会了开发土地。  相似文献   

7.
我很荣幸能从一个中国基督教妇女的角度,谈谈信宗教的妇女应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解、家庭和谐。1、全世界各宗教信徒中妇女都占大多数,亚洲也不例外。但由于受历史及传统文化影响,妇女往往在宗教团体内地位不高,甚至受到歧视。中国长期受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男女平等,信教妇女亦深受鼓舞。中国基督教妇女从教义中认识到男女都是上帝所造,同样有上帝的形象,在上帝眼中男女是平等的,上帝可以使用妇女与男子同样在社会中、教会内发挥积极作用。今天中国基督教的神学院内男女学生各半,全国已经有女牧师400…  相似文献   

8.
是什么使宗教如此强大?是什么使人们即使背叛宗教,还誓言信仰宗教?是什么使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信仰宗教的荒谬却蒙蔽于自己的信仰?该书对这些问题做了独一无二的精彩阐释。该书认为"上帝"如同病毒一样,存在并发挥作用;没有宗教,人们可以生活得更有道德;抵御"上帝病毒"的有效工具便是科学与批判  相似文献   

9.
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位哲学家认为有上帝吗? 除了柏拉图一人半信半疑地承认上帝外,其他众人都只探讨智慧。这真是怪事!希腊哲学竟在雅典衰落时期达到繁荣。大概是衰败形势?教会人问个究竟,即促使人的思想面向上帝。当然,无论如何不应因人在死亡,甚或因国家、民族乃至崇高的理想也将死亡,就“得出结论”,说有一个十全十美、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人,人们可向他祈祷,寄予希望。但  相似文献   

11.
《天风》1998,(5)
近年来,在商业用语中,“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比较普遍。为改变过去部分营业员对待顾客的冷漠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使用这样的语言来表明尊重顾客,其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上帝是宗教信徒崇拜的对象,把顾客比作上帝,有明显不恰当之处。例如: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宗教的同源性,显示为如何从柏拉图哲学的神秘性过渡到基督教思想的神秘性.可以使宗教思考,即使得宗教中饱含着没有被想到的理性因素.在这种“宗教”思考中,由于缺少上帝目光与人的目光之间的交互性,因此上帝和人的灵魂不是被思考的或可以实现的对象,而是绝对的他者.只有做“非对象思考”时,灵魂才是高贵的.德里达所理解的责任,正是对这些“他者”的责任.没有神秘性,也就没有责任.“灵魂不灭”不可说,它属于这些无解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疑难问题,它不是被证明或证伪的,而是被体验的.灵魂的触角永远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宗教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宗教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宗教伦理化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 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宗教伦理化现象并非自今日始,而是早已有之。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次地受到冲击。人们普遍把目光从追求未来的天堂转向现实的尘世。然而,在世俗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西方一批知识界的著名人士为保持基督教信仰的活力,试图用现代哲学、科学和各种社会思想重新解释对上帝的信仰。于是,20世纪形形色色的基督教新神学、新哲学应运而…  相似文献   

14.
在《诗经》这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蕴涵极为丰富的宗教信息。本文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诗经》中表征上帝意象的四个象征:天、帝、神和祖,并探究了《诗经》中的上帝意象为个人内在心灵服务的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宗教道德的排他性 宗教道德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排他性。 比如基督教道德的第一要义是: "你要尽心、 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 是最大的。" (《马太福音》第22章,第37、38 章)这就是说,如果信仰上帝,就是最高的道德。 否则,就是没有道德。其他宗教也都认为只有自己 信奉的教义才是神圣的和绝对可靠的,对此不允许 有丝毫的怀疑。他们都宣称自己的道德规范也是宇 宙性的、永恒的,宗教经典的正确性是超时空的,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与神学之间有一条微妙的分界,如果没有宗教的产生以及它所面对的封闭困境,神学或许无以发展。神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宗教的挽救和补充,这一点在20世纪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如布尔特曼所认为的,企望现代人在不发一言的前提下就完全接受上帝,相信圣经中那些类似神话描写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能。神学的意义在后现代语境更加凸显出来。信徒的上帝不可言说,而神学家的上帝是必定要被言说的。这里似乎存在着一种应该修正的卡尔·巴似的两难处境。卡尔·巴特说:“作为人,我们不能言说上帝;而作为神学家,我们应该谈论上帝。我…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著名学者,他们一方面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方面又是虔诚的教徒。在他们那里,科学与宗教(信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被完美地统一起来。在这里,让我们听听几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心声:“认为学者比其他人更多地知道存在,所以就不信上帝,这种看法实在是凡夫俗子的错误之见。恰恰相反,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更接近上帝,我们的工作只会加深我们的敬畏之心”([英]卢瑟福)。所以,科学与宗教远不存在什么冲突,科学愈来愈成了宗教的盟友。我们对大自然理解得越深,我们对大自然之神也就认识得越清”([美]康普顿)。也就是说,“正像教…  相似文献   

18.
把因果律归结为有效性,又把创造归结为有效因果律,这引发了道德领域内有关上帝观念的更大的问题。之前,道德是自然神论防卫自然主义者攻击的主要领域。的确,自然神论曾认为宗教的内容与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鲁道夫·奥托延续了由施莱尔马赫所开创的反思宗教本质的传统.实际上,在施莱尔马赫与奥托有关宗教本质的描述之间却存在着重大差异.奥托反对宗教的自然主义描述,认为它构成了对宗教真理性诉求的威胁.而施莱尔马赫通过否定上帝在经验世界中的“给予”,以及在自然秩序中超自然的干预,明确把奥托所谓“神圣经验”排除出去.在施莱尔马赫看来,宗教如同任何自然现象一样适合进行自然主义的描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以来,人们提出了许多关于上帝存在的形而上学证明.本文的证明试图把来自20世纪思想中的三个见解结合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及其解释者的处于萌芽状态的见解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