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时期农民战争問题,是我国学术界近年热烈討論的問题之一。討論中出現了一些重要的分歧。最近,关鋒、林聿时在一篇文章中,从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基本問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孙祚民写文反駁,重申了自己的看法,討論再度展开。这次討論的特点,是中国农民战争問题同阶級观点、历史主义問题的討論,結合起来。这样結合是有益的。就农民战争的討論来說,这次討論,着重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問题,便于使分歧点表現在理論原則上,使討論更加深入。就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問题的討論而言,結合农民战争,較易避免討論流于概念化;使某些看来是細致的、提法上的差别,在具体应用中,表現出它应有的区别,檢驗其孰是孰非。这次討論,对史学工  相似文献   

2.
潘菽 《心理学报》1959,4(4):39-45
今年三月到五月,北京心理学界热烈地討論了有关心理学的几个爭論性的問題。我沒有能参加討論,只作了一次临时发言,也沒有能及时把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現在把我对心理学的对象問題的一些个人的意見写出来和同行的同志們商討。这对我来說,可以算是一种补課。 关于心理学的对象問題,有一种意見认为这个問題到現在还沒有解决。这个意見我  相似文献   

3.
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无同一性問題的討論,会使得我們对唯物辯証法的实質与核心——对立統一規律的理解,通过討論、通过爭鳴、更为深入广闊,更与实踐相結合。同时我相信,通过这个討論我們对唯物論与唯心論的斗爭也可能有更具体的了解。唯心論和唯物諭的斗爭与同一或相互渗透問題,在1956年冬季所展开的关于中国哲学史問題的討論里,已經初步接触到。当时参加这个討論的有一些同志,特別是我个人,曾经暴露了很多錯誤的想法,走錯了力向,当然通过討論也受了很多帮助,得到了不少教益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最近“中国穆斯林”所展开的“关于回汉通婚問題”的討論內容看来,国內广大的回民对这一問題的认識,还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我是一个普通的回民,愿意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回汉通婚問題,是一个关系重大的問題。这个問题解决妥善与否,不仅关系着回民青年男女的生活、前途,同时也影响到民族团結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設。因此我认为目前对这一問題展开討論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青年宗教職业者,这次到通州市参加专区回族和伊斯兰教代表会議,对我来說实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会議期間,我听了各位首长的报告,通过小组討論和个别交談,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因而在一些重大的原則上,有了問題較为明确的认識。尤其使我高兴的是,在上級的正确的领导下,經过与会代表的揭发和辯論,我們揪出了一夥长期潜藏在回族內部,打着维护本民族利益旗幟和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的右派分子谖覀冃∽槔?右派分子刘升明的最亲信的党羽于治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报》1959,3(3):53-55
首都心理学界就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貭、方法等问题举行科学討論会。 这次会议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学院、河北北京师范学院等六个单位联合举办的。长春、哈尔滨、广州、兰州、呼和浩特等地的心理学教学工作者也远道而来列席了討論会。到会的有潘菽、唐钺、郭一岑、陈汉标、曹日昌、朱智賢、胡寄南、陈元輝、程乃頤、彭飞、沈乃璋、周先庚、陈选善、孙经灏、王琳、曹孚等二百多人。会前北京各单位作了认真准备,写出了书面发言十七篇。在討論中年老的心理学家和参加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青年都按照自己的研究心得論述了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問題也展开了爭論。大会上先后发言的有二十多人。在小組討論中爭辯更为热烈。討論会于5月11日开始,15日結束。 討論会上提出的問題很多,有些问题大家看法已趋向一致,有些问题还有原則性的分歧。其中一个总的分歧就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各占什么地位,以及如何去研究。这个分歧貫串在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性貭、方法等几个問題中。  相似文献   

7.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对立統一规律的基本內容,把这个問題弄清楚了,对立统一規律的其他問題就比較容易弄清楚,从而使我們真正懂得辯証法的核心和实質。最近,对于对立統一規律所涉及的問題的学习、研究和討論,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关于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关系問題,是最近討論的中心問題之一。我們認为对这个問题的討論,无論在理論上或者在实踐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是我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問題的一点理解,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的討論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問題:在事物发展的質变阶段有沒有同一性。据我所知,这个問題在哲学研究工作中,早在几年之前就有同志提出过;而这一问題又是当前我們討論中爭論的焦点之一。因此,想就个人的初步理解,談談对这个問題的認識。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报》1961,5(4):72-73
最近武汉心理学界在心理学会的組織和領导下,对心理現象的矛盾問題进行了热烈的討論。 在討論中,与会成員首先就什么是心理現象的內部矛盾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絕大多数同志的发言中都談到:事物的內部矛盾应从事物內部去寻找,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刘范 《心理学报》1959,4(4):62-67
心理学是一門年輕的科学,心理現象又是极度复杂的現象,所以心理学上許多互相联系着的基本問題,如对象問題,学科性貭問題,研究方法問題上,还存在着一些爭論。要澄清这些爭論,有待于研究工作上的大量的艰辛的劳动,也需要心理学工作者展开百家爭鳴,互相討論。就北京心理学界将近一年来的情况看来,展开学术討論是必要的,通过討論,某些原来分歧較大的意见已經比較接近了。例如,大家都同意心理学有必要径直研究大  相似文献   

11.
一、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維和存在符合=正确反映错誤思惟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作为问题提出来討論,原是从討論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讲述哲学根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叫做思惟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这个命題附带引发出来的。既是如此,問題从哪里来,就当回到哪里去。即对于思惟、存在、同一性等这些概念,恩格斯在这里是在怎样的意义土使用的,我們也必須依照他原来的意义来使用,来解答我們的問題。这应当是討論問題应有的一般准则。可是,在目前的討論中,有些同志对于这些概念却不是按照恩格斯的明确的規定,而是另作了游离的走了样的不是在同一范圍的意义来使用淙谎灾衫?但很难使人信服。因此,我认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报》1962,6(2):85-86
湖南省心理学会在1961年4月间举行了第一届学术年会,总結了几年来的工作經驗,明确了工作方向,討論了工作規則和选举了新的理事会。会議期間还听取了“中学俄語生詞归类集中教学經驗研究”、“联想实驗在临床上的应用”、“短跑起跑的心理变化的研究”、“提高小学三年級成績中下学生的心理学問題”等专題学术报告。 6月间討論了心理学的学科性貭問題。参加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过渡时期資产阶级与工人阶級之間的矛盾性質問題,是当前我国学术界爭論的重要問题之一。人民日报及大公报曾先后發表过不少討論的文章。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及本刊编輯部为了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动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曾于十月二十二及二十三两日,邀請北京各研究机关、各高等學校及有关各机关团体的人士,举行了座談会,进一步討論了这个問題。出席会議的共一百三十余人,还有远自南京、济南、天津、石家庄赶来参加的同志。这是展开这一問題爭論以来的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討論会。  相似文献   

14.
唐自杰 《心理学报》1962,7(3):92-93
师范院校公共課心理学的教学必須結合教育实际这是肯定的。但如何結合是1958年教育革命以来多次討論和企图解决的一个問題。至今各方面的看法还有很大的分歧,这里想談談个人的意見供大家討論。 在已往的討論中,主要有两种意見:一种意見认为,要使公共課心理学能結合教育实际,一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邏輯学界随着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学习的普遍深入,对于邏輯重要问题的討論也一步一步地展开。如果說去年邏輯問題研究和討論的重点是集中在形式邏辑的作用范围及其与辯証邏輯的关系問題上,那末今年的研究和討論則开始向着研究辯証邏辑的具体問题以期建立辯証邏輯体系的方向轉移。伹是,形式逻辑方面仍然还有很多問題没有搞清楚,因此在“新建設”杂志展开了以周谷城先生的论文“形式邏輯与辯証法”为中心的討論。这个討論的参加者有逸之、沈秉元、馬佩等同志。在这个問題上,周谷城先生的主要論点是:辯証法是事物自身存在、發展、变化的法則;形式逻辑的法则只是規定推論过程的,对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在《哲学研究》今年第二期发表了《美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爭》一文,总括地說明了自己对于美的本质問題的理解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我們不打算在这里和朱先生直接地討論关于美的性质問題,而着重于朱先生在論证美是主客观統一时,对于那些哲学基本原則的认識和运用問題。因而我們不是从某种既定的对于美的性质的看法来討論問題,只是为了弄清楚探索美的性质问题时究竟应該怎样认識和运用那些哲学基本原則。  相似文献   

17.
2月上旬,灵武县人民委員会召开了12天的阿洪座談会,参加会的有64人。会上,大家对有关問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会上討論的几个主要問題。一、民族与宗教问题:过去大家把宗教和民族从来不分,把两者看成一回事,慣常把伊斯兰教称做回教。討論后,才知道这种看法是錯誤的。民族和宗教虽有一定联系,但究竟是两回事。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体,宗教則下是。宗教与民族的区别也同样可以从一个宗教有許多民族信仰,以及一个民族可以信各种宗教看出来。过去国民党有意地把民族与宗教混同起来,只承认有宗教,不承认有民族,其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刊本年第三期發表的庞朴同志所写的“否定的否定是辯証法的一个規律”一文(以下簡称“庞文”),引起了許多同志的討論兴趣,紛紛向本刊寄来了文稿和信件,对这个問題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見。在这些来稿和来信中比較集中地討論了“辯証法”与“辯証方法”是否有区别的問題,也就是恩格斯著作中所指出的辯証法三大規律与斯大林著作中所表述的辯証方法四个特征是否有所区别以及它們相互间的关系問题;同时,对有关“否定之否定”这个規律的各項問題也有所討論。現在讓我們把各位同志所提出的意見加以归納分作下面的几个問題报导出来,以供大家討論和研究这个問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从党和政府提出了向科学進軍和百家爭鳴的学術方針以后,馬上得到全國学術界人士的热烈拥护,科学研究的空气空前高漲,这是一种極可喜的現象。但是由于个别人士对于向科学進军和百家爭鳴的意义作了片面或形而上学的理解,形成了某些思想混乱。例如最近在大家討論百家爭鳴这一問题时,有的人提出在学术研究中要不要以馬克思列寧主义为指導思想的問題;有的人提出科學規划(在科学規划中也是明确規定了要以馬克思列寧主义的观点、方法为指導的)是否会束縛研究自由的間题。根据我的体会这就是一种思想混乱的表现。关于第一个問題,歷史学家范文澜等已有說明;关于第二个問題,中國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潘梓年也对記者發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日内瓦国际討論会于1961年9月6日到16日,举行了第16届討論会,主題为“幸福的条件”問題。参加討論的有来自許多国家、代表各种流派的人士53人,会上有5个人作了专題报告:(1)季埃格萊(Henri de ,瑞士人):“幸福的光景及其源泉”;(2)杜巴勒神父(Le. R. P. Dominique Dubale,法国人):“幸福的哲学条件”;(3)拉加歇(DanilLagache,法国人):“从心理分析观点看幸福”;(4)沙夫(Adam Schaff,波兰人):“个人幸福的社会条件;”(5)朱維納尔(Bertrand de Juvenel,法国人):“理想世界”。此外:日內瓦市敎育局长波雷耳(Alfred Borel)和日內瓦国际討論会委員会主席迈尔(Louis Maire)也作了演說。 圍繞各个专題报告,又举行了七次各有一个中心問題的討論会:(1)“幸福和基督敎的价值”;(2)“有理性的人。”(3)“心理分析观点,”(4)“社会主义倫理学中的幸福問題;”(5)“現实的幸福和理想的幸福”;(6)“面对着幸福的青年一代;”(7)“为人服务的經济学家。”最后举行了总結討論会。在討論会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作报告的,只有沙夫一人。許多資产阶級学者对沙夫的专題报告提出了质詢,沙夫又作了答辩。討論会的全部专題报告、演說和討論記录,由該会編成一集,題为“幸福的条件”,由瑞士“Baconnier”出版社出版(法文)。本文是从这本汇編中譯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