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式离婚》这部电视剧中,有一句对白颇刺耳地锤击了我的神经,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反省:40岁的女人除了婚姻已经一无所有。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成年后没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实在不能说是一种完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爱情”词源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爱情”一词溯源 如果我们想深入了解爱情的涵义,古今汉语语源工具书会令人失望,因为“爱情”一词的最早出处及其源流我们查不到。 清康熙帝敕撰的《佩文韵府》收有“情爱”词条,却没有爱情一词。《辞源》1939年正续编合订本收有“爱情”词条,却没有语源例句。《辞源》1980年修订版则干脆不收爱情一词,更遗憾的是,洋洋六千万字的《中华大辞典》也未指明“爱情”一词的最早出处。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六情”说和“七情” 说,其“情” 之一种就是“爱”,“爱情” 一词当有其语素结合的条件。此外,孔子、孟子在讲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爱情?黑格尔说:“爱情的内容只有恋爱者的自我,由另一个人(恋爱对象)的自我反映出来,恋爱者从这反映中又感到自己的自我。”(《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2页)又说:“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能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同上,第326页)休谟说:“两性的爱最值得我们注意……显然,这种感情在它的最自然的状态下是由三种不同的印象或感情的结合而发生的,这三种情感就是:1.由美貌发生的愉快感觉;2.肉体上的生殖欲望;3.浓厚的好感或善意。”(《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32页)黑格尔关于爱情的论述,揭示了爱情的特征是男女双方之间真挚诚意、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专一的感情,但没有揭示爱情所应包含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4.
做教师不累,那是在说假话,读了《做幸福的老师》教育小品,如果不觉得这种累是一种幸福,那也是在说假话。因为这种身累却体健,心累却腹满,脑累却意清的累值得回味,是一种特别的累,幸福的累,这种累的幸福只有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5.
3D动画《里约大冒险》,运用3D技术带着观众同蓝鹦鹉布鲁一起踏进美丽的里约热内卢,经历惊奇的爱情冒险旅程,感受巴西风俗,体验到一种异域文化,也让充满深厚文化意蕴的巴西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吕小飞 《天风》2014,(7):49-51,53
2011年年初,由张国立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养父》播出之后感动了无数观众,被评价为最感人的开年剧目.2010年12月16日,《养父》在沈阳举行了首映式.在首映仪式上,邀请到一位特殊的父亲,这位父亲15年间收养了73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给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家庭和如山般的父爱.在邀请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们上台后,张国立亲手为他献上了鲜花,亲自给孩子们分发了礼物,并动情地说:“我之所以将《养父》的首映地选在沈阳,就是因为我知道在这里有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69个孩子的幸福(现在已经有73个孩子),请容许我向这位父亲表示我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也是最伤人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存着一份对爱情的期盼和对激情的渴望。从儿时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海枯石烂、白头携老,无不隐藏着人们对爱的呼喊。人们为了爱而幸福、欢欣、人们也为了爱而痛苦、惆怅。“爱”究竟是什么?“爱”何来如此之大有魔力?可能谁也元法说清道明。不过,要想知道自己将来的爱情之路如何,了解自已的爱情之后,也就略知  相似文献   

8.
但丁的《神曲》有一句为后人经常引用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人们用这句格言来象征那种勇于为真理而献身、木惧世俗偏见、不避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和独立人格。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就曾写道:“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最近浏览李泽厚先生《走我自己的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路》)一书,也常读到类似闪光的句子:富贵非吾愿,声名不可期,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  相似文献   

9.
真爱无输赢     
多年以前,女友在给我做新娘的前夜,曾和我做了一次这样的爱情赌注。她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下了五个不同的字,然后交给我让我熟记。待我把几个字彻底地消化吸收于大脑后,女友一脸狡黠地对我说:“我们的爱情赌注,就是在各自的手心里写上字,然后摊开手;如果宇是相同的,就证明你我有缘,今生今世我会死死地跟着你。”“如果不同呢?”在赌注没有开始之前,我急切地想知道赌输的结果。女友满脸严肃,几乎是用不情愿的口气向我解释:“字不同心不同,我们就达不成默契,那只有……你就自己掂量着办吧。”女友在说最后一句话时支支吾吾,显得…  相似文献   

10.
反穿袜子     
唐朝有个诗人叫王梵志。他写过一首诗,意思是说我反穿着袜子,人们都说我穿错了。其实袜子的里面做得粗糙不平整,贴在脚上很不舒服;而外面却做得光滑平整,不过它是给人看的。我宁可让别人的眼睛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穿着不舒服,所以尽管“人皆道是错”,我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1.
白岩松在新书《幸福了吗》口袋本首发式上说:现在,我总提示自己要多做些“没用”的事。  相似文献   

12.
她心里很烦     
星期天我和丈夫、女儿到照相馆拍照片,服务员对我们上乘的服务,我很感动。第二天,她打电话让我去看样片,我如约到了上花轿影楼。选好了样片,她叹叹地说很羡慕我,我一惊:“不会吧。”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她说是看到我女儿非常懂事乖巧的样子,让我感觉我对女儿的培养很成功。我很开心,别人夸自己的女儿好就是对妈妈的赞扬吗。 “大姐,你看起来很幸福。”她望着我的眼神有点犹豫。  相似文献   

13.
当城市的伤痛浮现于繁华,当女人的幸福脱离于享乐,你是否发现一种属于城市的“心”流感正在蔓延……症状一:同居的越来越多,爱情却越来越少描述:小区的高楼大厦栖息着一对对故作老成的小鸳鸯,似乎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我们可以和许多人有感觉,然而却越发恐惧婚姻,不能踏实笃定、心甘情愿地只爱一个人;有能力营造千万种浪漫,却没有信心营造一份平实的生活;可以肆无忌惮地同居,却不敢用心用情地谈谈爱情……分析:“只爱一点点”的现代爱情宣言一下子把甜蜜局限在情窦初开的青春岁月,有了情、有了性、有了模拟的婚姻——同居,…  相似文献   

14.
电话     
大一快结束时,寝室里其他五个姐妹都已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各就各位开始大学的爱情长跑。我则不幸地沦为寝室的“留守女孩”。每到周末,姐妹们打扮得个个像花儿似的带着满脸幸福等待自己的护花使者。我没有办法,只好在寝室里苦读。 周末家人经常打过来电话。  相似文献   

15.
冯芳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2-102
笔者就宁夏大学教授崔保国《写作教学笔记》第七页“写作能力形成阶段”中的几段话,做了印证论述。一、“据研究,人的第一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在幼年,过了13岁就难以习得。”电视剧《下一站幸福》中的梁晓乐只有5岁,一口气能说很多意思比较复杂的句子,其智力水平超过了落后地区的成年农民。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讲坛让《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让《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至少易中天、于丹在《百家讲坛》的一花独放,引来了百花争春,至少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国学,我们应该将“国学热”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7.
田永平 《天风》2022,(5):42-43
2021年年初,许多观众被春节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感动.这部电影是贾玲为了纪念她因意外去世的母亲而创作的.在影片中,贾玲饰演的女儿贾晓玲,从小到大没有给妈妈李焕英"长过脸",总是闯祸.为了让妈妈高兴,高考结束后,贾晓玲拜托朋友伪造了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想到在庆功宴上被揭穿.在妈妈出车祸后,贾晓玲穿越时空回到了妈妈年轻的时候.她认为自己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很多不幸,一心想改变妈妈的命运,希望妈妈能够幸福.但当贾晓玲哭着自责自己没有出息时,妈妈却温柔地对她说:"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想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相似文献   

18.
“合力说”是恩格斯社会历史观中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一大贡献。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分析和探讨。在《现代哲学》1991年第2期上,张一兵同志发表的《恩格斯社会历史观“合力说”新解》(以下简称《新解》)就如何理解“合力说”的真实含义谈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新  相似文献   

19.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给学生授课时,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幸福吗?”教室里顿时哗然,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自己不幸福,有的说从未感受过幸福,还有的说经过努力会得到幸福……针对大家的议论,老教授庄重地说道:“同学们,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事情比你们多得多。我学了一辈子心理学,人到晚年,终于悟到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无论世事多么不顺,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2,(11)
一、他人幸福则己幸福“先为他人着想”是我们立正佼成会全体会员的共同信念。从人之常情来说,一般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争取自己的幸福的人无可非议”,而“先为他人着想”恰恰是与此相反的一大信条。它是我们所依据的《法华经》的精髓。《法华经·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