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能否市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把××推向市场”的口号,大有作为普遍适用的公式推广到一切领域的趋向,并且明显地表现出“一刀切”、“一哄而起”的态势。如果这种推广明确地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也许并不违背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衷。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这种“市场化”的趋向已在向精神生产领域(或者说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无限制地扩张,出现了把教育、人文科学、艺术生产部门等等等等不分青红皂白地“推向市场”的一系列“新举措”,于是“文化市场”这个术语似乎已经成为不证自明的科…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文化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文化事业实际上受到的市场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文化单位所处的困境,文化工作者日益增长的困惑,……总之文化向何处去亦即文化的命运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界进行探索并给予回答。针对社会上“文化市场论”似乎已成为定论、把文化工作者推向“市场”已成为“大趋势”等问题,《哲学研究》今年第2期、第4期相继发表了敏泽的《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和庄思晦的《文化能否市场化?》两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为推动这方面探讨的深化,《哲学研究》编辑…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的经济正以震惊世界的速度发展着。同时,市场经济对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迫使它们认识自身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身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但有些人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却错误地认为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市场化、商业化,都要“下海”经商去创收和获得盈利,甚至明确提出国家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就是市场化。这类观念和做法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4.
商法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浅议张华仁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必须适应于总的经济状况,而且又必须是它的客...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文化和市场”的讨论中,有两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主张把文化生产部门推向市场,将其变成“文比企业”,把文化生产活动变成盈利性的经营活动,并断言文化市场化是繁荣文化的根本途径。(参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3期,《金钱、艺术与艺术市场化》一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化市场化,提倡文化生产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文化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绝不是“并行不停”,反倒是格格不入的。(参见《哲学研究))1994年第10期,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一文)我以为,文化的市场化在逻辑上是否可能,是一个有待证实的问题。因而…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意见很不一致。一些人认为,既然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应该把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文化生产部门推向市场,将其变成“文化企业”,并断言文化艺术市场化是繁荣文化事业的根本途径。在持这种观点的文章中,《哲学研究》今年第3期发表的《金钱、艺术与艺术市场化》(以下简称《金》文)一文是颇具代表性的。《金》文虽然副标题中明确表示是“与庄思晦、许明诸先生对话”,但对庄、许的文章(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轨”与实践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轨”与实践模式的转换杨俊一(辽宁大学哲学系应该看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已不单纯是经济关系的变革,而是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就这一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它具有“准”社会形态的性质。就这一变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体制的改革,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这就提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规律能否取代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从而,文化本身能否市场化?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前途,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原则问题。一、经济和文化的一般关系为了回答k述问题.首先需要澄清经济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混乱、而实际上也存在着诸多混乱的问…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四大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地位、作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如何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与方式?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与有效运行的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普遍真理,重新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所实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强经济立法、建立和健全经济法律体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法治经济,这是人们早已认识了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法制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虽不完善,但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经济法律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企业伦理建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性,远没有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因此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讨论,以期引起人们在实践中切实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很有意义的。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基督徒对于市场经济的两个要点不能一无所知.这两个要点是什么呢?就是"激活"与"约束"--市场经济可以激活经济,但又亟需受到约束.  相似文献   

13.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唯物史观思考江丹林资本主义得以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市场经济,但不能形而上学地逆向推导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条件是资本主义。因为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存在与发展,向经济形态的存在与发展,呈现出一种极...  相似文献   

14.
“十四大”报告中的哲学问题探讨本刊记者1992年。2月11日至1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与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联合发起,邀请首都哲学界30多位同志,探讨“十四大”报告中的哲学问题。气氛热烈,现将其中的三个问题作一概述。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哲学问题同志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实事求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可能进行改革开放,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样,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不解放思想,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这个理论。现在要用14大精神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关键还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有的同志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改革的目标。这也是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必然要涉及观念变革问题,如果继续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那就无法适应这种转变,这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一些同志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发展生产力放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其它方面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的。有的同志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发挥道德与法律对市场秩序的调控作用徐锦中当前,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秩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无序现象,扰乱了正常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以期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在所存在的市场无序现象突出地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应如何看待“重义轻利”盖星石社会经济的变革,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与争论。而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人们价值观的引导、制约,又会反过来促进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并呈多元化趋向的今天,不少同志又提到如...  相似文献   

17.
体制转型与“道德阵痛”王淑君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关系由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体制转型,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剧烈振荡,使道德问题成了人们空前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在争论中出现了“爬坡论”、“滑坡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围绕文化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回答,这里只就几个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1、文化发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总的趋向看,文化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说来,文化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体制的改革最终要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发展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发展模式的战略转轨。在这里,要适应是毋庸置疑的,关键的问题是怎么适应?我认…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和谐理念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架构由过去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张雄霞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亦在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护理队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