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海》2022,(1)
主观预备合并诉讼是指在民事共同诉讼程序中,与诉讼标的有关的当事人均作为原告或原告将与诉讼标的有关的当事人均作为被告,提起不能并存的诉讼请求,并列明各当事人及诉请的顺位关系,原告声明法院优先支持先位诉请,预备先位诉请无理由时,请求法院支持后位诉请。主观预备合并诉讼形态符合诉讼经济、纠纷一次性解决、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实现实体权利等价值追求,具备本土化建构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在借鉴域外经验与考量我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主观预备合并诉讼的主体合并类型应限于被告预备合并型,先后位之诉的合并类型应为仅存在获胜顺位关系型。其程序规则设计主要包括:先后位之诉在一审中应当一并审理和裁判;先后位之诉在上诉审中需诉讼程序统一进行;共同诉讼人中一人作出的实体性诉讼行为仅对自己生效,作出的程序性诉讼行为对全体生效。  相似文献   

2.
吴杰 《学海》2008,(3):155-160
旧实体法说以实体权利和法律关系为诉讼对象,既判力与诉讼对象具有一致性.旧实体法说无法解决给付目的同一,请求竞合问题,如将其视为一个诉讼标的,在既判力问题上仍坚持旧说观点(实体权利确定),又无法解决重复诉讼的现象.新诉讼标的理论从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具有的目的及机能入手,以效果或事实关系识别诉讼标的,扩大了既判力对象与诉讼对象的内容.但在给付目的同一,事实关系竞合问题上,始终无法克服事实关系的羁绊.  相似文献   

3.
陈爱蓓 《学海》2006,(2):103-108
股东衍生诉讼是现代西方公司法中公司经营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股东权利平等的先进理念。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加以引进,有利于解决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权利滥用等问题。本文在研究股东衍生诉讼的代价和效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诉讼担当中的当事人权益保护、股东行使衍生诉权的障碍等问题,并对当事人、诉讼驳回、诉讼时效等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季金华 《学海》2007,(1):136-140
随着西方社会全面进入福利国家时代,宪政理论在人权的扩张和权力制衡的理念方面获得了新的表述。当代西方宪政理论主张通过保障平等的自由来实现利益的公正分配,通过公正的程序机制实现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统一,通过司法审查实现宪政的平衡价值,通过人权法律的全球化实现人权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诉讼调解中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玲  张玮 《学海》2007,(1):141-145
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是诉讼调解制度中一个相对边缘化的问题,但随着调解组织的开放性、实体审查的宽松性、程序应用的灵活性等特点日益突出,研究案外人利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日趋凸显。针对实践中侵害案外人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我国民事诉讼法既应当在“事前”设置有效的惩处措施以抑制侵权现象发生,也应当在“事后”赋予案外人合理而畅通的救济途径。此外,还应当强调法官对调解协议的“适度”审查。  相似文献   

6.
廖中洪 《学海》2008,(3):137-143
法国1806年的<民事诉讼法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事人主义的特征,而且也是在当事人主义程序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的.这些基本的程序理论是:"讼争一成不变理论"、"程序合同理论"和"程序所有权理论".从当事人主义程序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本溯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探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闾刚 《学海》2014,(6):162-166
针对我国侦查强职权主义的特点,学界提出了侦查程序诉讼化理论,期望运用现代诉讼的基本原理改造现有的侦查程序,引进司法权的介入与控制,增强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平等对抗的能力。侦查程序诉讼化理论契合了现代诉讼程序保障权利、限制侦查权滥用的价值追求,但由于对侦查程序的内涵把握不准,在司法介入的性质和犯罪嫌疑人地位的定位上难以做到理论自洽和符合侦查实践。不同于审判程序,侦查的过程既存在侦查机关单方面调查活动,又包含了控辩双方及其他程序参与人的参与。因此,我国侦查程序改造的路径选择应当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展开。  相似文献   

8.
张慧  苏彦捷  张康 《心理科学》2012,35(6):1423-1428
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决策中最重要的心理冲突之一。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中寻求平衡是社会决策的关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追求自我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互动中,人类同时也会关心他人的利益。本文试图将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作为社会决策中利益权衡的两端,综合起来阐释诸如合作、利他、公平、利己等人类社会决策行为的重要概念,力图将纷繁的概念整合到统一、清晰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诉讼方式体制给实务操作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在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之后便被单一诉讼程序体制所取代.这次诉讼程序的改革也是英美法制定实体法的一次大胆尝试.法典诉讼改革的失败将美国法推向了实用主义一边,同时孕育了新诉讼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利益衡量是一种法律适用方法,是指在疑难案件中,法官根据查证后的案件事实,从外行人的视野以社会通识为标准,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关系进行权衡,进而做出应当保护哪一方利益的价值判断的法律思维活动.利益衡量是弥补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缝隙、填补法律漏洞,达致司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统一的重要方法,是现代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司法技能.确立利益衡量的标准应当坚持司法的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相统一的原则、法律标准与社会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的原则,主要有利益位阶标准、社会通识标准、宪法法律原则性标准.其主要方法有类型化思维方法、法律渊源选择方法、法律逻辑论证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法官在进行利益权衡时需要注意把握三个重要问题,即利益衡量的界限问题、利益衡量标准的滥用问题、利益衡量结论的合法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