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彬  桑吉 《法音》2005,(4):i001-i004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夏鲁寺的历史沿革和佛教艺术作一番梳理和探索,以飨《法音》读者。一、夏鲁寺的历史沿革(一)古相家族与夏鲁寺的缘起夏鲁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甲措雄乡夏鲁村,距日喀则东南30公里。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夏鲁寺就座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与年楚河交汇处的下游地段———夏鲁河…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5月13日,独具藏、汉两种建筑风格的西藏夏鲁寺维修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国家对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一项。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夏鲁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境内。始建于公元1027  相似文献   

3.
李立祥 《法音》2007,(1):51-52
在藏族传统艺术中,唐喀艺术堪称一绝。唐喀又作唐卡,是藏语音译,其本意有二:一指平坦,二指政府诏令,后专指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唐喀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为藏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分布除西藏外,还有  相似文献   

4.
桑吉扎西 《法音》2009,(1):43-50
一、桑耶寺的兴建与建筑格局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桑耶村,雅鲁藏布江北岸,距离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38公里,距离扎囊县25公里,海拔3676米。它不仅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佛法僧俱全的著名寺院,也是西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雅砻风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中国西部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壁画独具民族风格、地域色彩的表现形式、内容、色彩、线条、装饰、造型等艺术特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桑吉扎西 《法音》2006,(2):33-41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在藏族艺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古格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的古格壁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阿里同周边克什米尔、西域、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关系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格壁画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证明古格艺术是域外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融合创新的典范。一、古格王朝的建立古格都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18公里外的郎钦藏布…  相似文献   

7.
曹勇,美籍华人画家。1962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同年自愿赴西藏工作并任教于西藏大学。1989年赴日本,1994年移居美国,2004年回国,2006年在北京创办曹勇北京国际艺术馆。他从中原到西藏,再从日本到美国,然后走向世界,最后回归祖国,经历了绘画艺术的成长与冶炼。他将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相互交融,将世界多元文化进行贯通,创作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8.
一、十八罗汉信仰在藏地的传播十八罗汉信仰何时传播到西藏?在藏传佛教史上一直有不同的争论,藏族学者们大多赞成藏传佛教后弘期,大约10世纪前后,十八罗汉信仰就开始在藏区流传。但一些汉族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传播的时间晚到明朝。其次,对十八罗汉信仰是直接从汉地传入  相似文献   

9.
桑吉扎西 《法音》2010,(3):51-56,I0001-I0004,F0003
<正>在2009年第8期《法音》"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十八罗汉艺术"一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十八罗汉在藏地的传播以及造像艺术的兴起,着重分析研究了藏传佛教壁画和唐卡艺术中的十八罗汉形象和艺术风格,但  相似文献   

10.
张海潮  木白 《法音》2012,(2):56-58,73,77
在表现古典特质的基础上,又能把敦煌壁画艺术的传统精髓与现代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气息,这是许多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始终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艺术问题。敦煌画家王启江便是这样一位敦煌艺术的探索者和佼佼者。不知是自小受到祖辈虔诚信佛的影响,心生对佛教的敬仰,还是走进敦煌石窟临摹  相似文献   

11.
岳全 《佛教文化》2023,(1):90-93
我国的传统壁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其中寺观壁画这一艺术形式主要是以佛寺、道观等宗教殿宇为载体,其内容也多为与宗教相关的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现存的寺观壁画主要为明清时期,多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极少。香严寺壁画因其寺院的地理位置、壁画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的独特性,从而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丹 《美与时代》2014,(5):112-112
长期以来艺术批评同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共同发展,然而艺术批评的意图一直被质问,通过从艺术发展的本身出发,阐释了艺术批评在理想状态下所应当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和 《法音》2001,(8):35-44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它在继承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西藏本土的传统信仰和民族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造像种类繁多、形象复杂多变是其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  藏传佛教以密教为主要特色,密教在宗教实践中主张“即事而真”,提倡以佛陀、菩萨和祖师等为本尊作相应修行而达到与佛教真理的契合,这一旨趣正是影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题材众多、造型各异的根本原因。因为按照密教的观点,若要修行,必先造像,所以大量造像相应出现;而修行者根机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冯丽娟 《美与时代》2016,(10):112-113
甘肃高台出土大量魏晋墓室壁画与壁画砖,这一时期美学观念有了深刻转变:从粗犷古拙到冲淡平和,从繁密内凝到情驰神纵,由概念到具体,由粗及细,由装饰性绘画向绘画独立性强的独幅画发展,其历史传承、审美取向和形式内容,对进一步研究魏晋绘画和建筑的审美风尚及演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物质环境满足了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求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创作形式及其表现手法的多元化与其自身语言的多样性是现代壁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正是由于壁画的多样的创造性语言,决定了壁画家不再孤立地把壁画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沈丹 《美与时代》2014,(10):92-92
“让材料自己说话”几乎成为每一个艺术家创作的自觉。在石材材质的发展史中,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在传统的壁画制作当中,也大量运用了石材材质,石材的质感不同,也就具有不同的艺术美感。在艺术作品中,石材有着其他材料为创作材质的艺术作品无可比拟的优点:整体风格简洁大气,色彩光影效果鲜明,外观形体感观明显。基于这些特点,石材壁画作品被大量的呈现在艺术创作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17.
艺术作为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千百年来以特有的方式介入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来,在美化社会、陶冶情操、激励创造、抚慰人生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向往和追求.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在急剧的变化,艺术的概念不断被改写,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艺术的标准不断被颠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艺术现代价值的探讨和追问就显得重要而急迫.  相似文献   

18.
信仰与艺术     
劳里 《佛教文化》1996,(4):24-24
田青等先生组织了一个《佛教朝暮课颂规范谱本》编辑小组,出了一本乐谱配一盒音带。发行后购者甚多。大多数都还称赞,但也有持不同看法者。不同看法大致有:1.唱念不可规范,不应规范,无法规范;2.录音所唱毫无宗教气息,只是在唱音符;3.唱念是修行,不应用音乐艺术来代替。虽然我很了解田青先生他们的心意,但我觉得这些看法确实点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现在被人们欣赏、研究的各种形式之佛教艺术原来都不属艺术范畴,是为修行所作的。流传以后,由于其真挚、优美,能产生净化人心的效果,不仅为信众所需要,也为广大众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19.
格桑群培  王丹炜 《法音》2007,(10):50-57
贡噶曲德寺位于西藏贡噶县先锋乡,距县城约五六公里,距拉萨约六十多公里。该寺又称多吉丹寺(意为"金刚座寺"),一般俗称贡噶寺,为前藏拉萨境内影响最大的萨迦派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20.
熊文彬  杨立泉 《中国宗教》2012,(5):74-75,84
在美丽的西藏江孜平原,坐落着西藏历史文化史上著名的艺术丰碑——白居寺吉祥多门塔。在高13层的吉祥多门塔内,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壁画是这座绚烂艺术宫殿的主体。置身其中,彷佛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