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34名初中数学优差生为被试,采用任务转换实验考察其注意转换中的线索效应和准备效应.结果表明:一般转换代价出现了线索效应和准备效应,特定转换代价仅出现了线索效应,优生比差生更善于利用线索和准备间距提高任务转换成绩.  相似文献   

2.
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考察了108名中小学生的注意转换能力。反应—线索间距和线索—目标间距都分为200ms和2000ms两种水平。结果发现:(1)一般转换条件下,小5学生、初2学生和高2学生的定势选择速度相同,小5学生的定势选择正确性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低;特定转换条件下,短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慢,长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快,初2学生的定势转换正确性比高2学生低;(2)一般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在任务转换中作用不大,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起作用;特定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和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都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任务转换范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奇偶判断和组成汉字词的汉字结构一致性判断为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查了不同类型材料在任务转换中的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结果发现:(1)材料类型对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有影响,任务转换前阿拉伯数字材料存在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汉字词材料不存在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2)任务转换时段对阿拉伯数字奇偶判断任务的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没有影响,转换前后阿拉伯数字奇偶判断任务都存在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3)任务转换时段对汉字词任务的反应—反应相容性有影响。转换前没有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转换后存在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孙天义  肖鑫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08,40(5):562-570
采用ERP探究在预知条件下任务转换的神经机制。使用“任务转换”实验范式,以汉字(名词/动词)或数字(奇数/偶数)的归类为任务。被试执行任务重复(AA,BB,…)或在两个任务间转换(AB,BA,…),每个任务序列为连续的两个任务(任务1,任务2)。结果发现,任务1中,在刺激呈现后300ms左右,数、词的转换序列与重复序列出现显著差异;在中央区,320ms左右,任务1中转换序列比重复序列、任务2中转换任务比重复任务都产生一个更为负走向的波。这些结果表明,在预知条件下,简单任务转换的内源性准备可能开始于任务1呈现后300ms左右;内源性准备和外源性调节可能都反映了认知冲突过程,此认知冲突可能是转换代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袁旦  张智君 《应用心理学》2009,15(3):236-244
本文重点介绍了任务转换加工机制的三种主要假设:任务重建、任务重复优势和线索重复优势。任务重建假设认为转换加工是一种根据个体行为意图的自上而下的执行控制过程,而任务重复优势假设和线索重复优势假设均认为转换加工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启动的自下而上的自动控制过程。三者差异的焦点在于:转换加工过程中是否有执行控制参与。本文围绕这一争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相关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图形和汉字视觉认知任务中的部分线索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海东  焦书兰 《心理学报》1994,27(3):264-271
给被试呈现一幅图的不完整信息作为线索会干扰被试对图形的辨认,这是一种部分线索效应。实验一的任务是对模糊图形的辨认,在轮廓相似组图形中,部分线索的干扰作用随呈现模糊级次数的增加而更加显著,但在轮廓非相似组图形中,模糊级呈现次数为2次和3次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了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实验二在不完整汉字识别任务中进一步考察了部分线索效应,在事先学习的条件下,形状相似字组汉字的辨认表现出了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而意义相似字组和随机字组汉字的辨认表现出了部分线索的促进作用。在事先不学习的条件下,随机字组和形状相似字组汉字的辨认表现出了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而意义相似字组汉字的辨认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本研究用激活的观点对这些结果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部分线索效应是指在学习一个词表后,呈现已学项目中的一部分作为回忆线索去回忆其他项目时,回忆效果反而不如没有线索组的效果好。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不同任务难度的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1)在中文词表记忆中存在部分线索效应;(2)随着学习材料难度的提高由部分线索造成的提取成绩的削减量降低。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部分线索效应的策略破坏假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别在时间和情绪认知维度上考察预先准备效应对情绪视听整合的影响。时间辨别任务(实验1)发现视觉引导显著慢于听觉引导,并且整合效应量为负值。情绪辨别任务(实验2)发现整合效应量为正值;在负性情绪整合中,听觉引导显著大于视觉引导;在正性情绪整合中,视觉引导显著大于听觉引导。研究表明,情绪视听整合基于情绪认知加工,而时间辨别会抑制整合;此外,跨通道预先准备效应和情绪预先准备效应都与引导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9.
蒋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9):1624-1631
任务转换是研究执行功能的常用范式。任务转换通常伴随着转换代价:执行转换任务比重复任务的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高。转换代价可能反映了任务设置重构(重构理论), 也可能表明任务之间存在干扰(干扰理论)。与任务线索范式相比, 自主任务转换范式更具生态效度, 而且不仅能获得转换代价这个传统结果, 还引入了任务选择比例、任务转换率等新指标, 其结果倾向于支持重构理论。此外, 新近研究指出自主任务转换可能也包含干扰的作用。未来, 应通过进一步改进实验范式等方法, 实现两大理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周仁来  靳宏  陶沙  张冲  赵文芳 《心理科学》2003,26(5):919-920
1 前言  研究发现 ,与采用相同的感觉道呈现刺激相比 ,如果学习和测验之间采用不同感觉道呈现刺激将减损操作的成绩 ,产生通道转换效应。一般认为 ,通道转换对内隐记忆测验有较大影响 ,很少影响外显记忆测验。如Jacoby和Dallas(1981)发现 ,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干扰单词确认测验的成绩 ,却很少干扰再认测验成绩。Graf和Schacter(1985 )报告词干补笔测验的启动由于学习和测验感觉通道的改变而降低了 ,但线索回忆任务的成绩却未受到这种影响。马正平和杨治良 (1991)发现 ,感觉道的改变对填字组词的间接测验有较大影响 ,产生了破坏作用 ,…  相似文献   

11.
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采用任务线索范式,考察了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实验1的准备时间为可预测,实验2的为不可预测,以考察准备时间的可预测性对任务切换的影响。以被试执行重复任务、切到任务和切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1)在准备时间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种条件下,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可预测条件中,重复和切到任务的反应时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切到代价无显著变化,切离任务的反应时不受准备时间的影响,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不可预测条件下,三种任务的反应时都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切到和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2)切离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显著高于切到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3)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没有出现切换代价的准备效应  相似文献   

12.
谢流芳  李富洪 《心理科学》2020,(6):1319-1326
在任务重复试次中反应的重复对反应有促进作用,而在任务切换试次中反应的重复对反应有阻碍作用,此现象即为反应重复效应(response repetition effects, RRE)。RRE普遍存在不同任务切换范式中,是一种抽象反应编码重复效应,受刺激效价和一致性、反应编码重复度和准备时间等因素影响。其理论解释主要有重构论、启动-抑制论、以及情境检索说。现有研究初步表明前额叶皮层是RRE的关键脑区,但RRE的认知神经机制及理论解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预先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准备时间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任务切换中切换代价的本质, 考察了预先信息与准备时间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全部信息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显著低于无信息和部分信息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 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2) 预先信息的影响效应受到准备时间的调节作用, 在准备时间为100ms时, 预先信息无显著的影响效应, 而在准备时间达到600ms以后, 预先信息的准备效应显著。这说明, 预先信息影响的认知加工是任务设置重构, 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受到准备时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梅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8,40(3):301-306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积极情绪图片所诱发的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任务是数字分类任务,分为保持和转换两个阶段。首先要求被试对靶刺激形成一定的习惯化反应,然后改变任务要求。实验1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分别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条件下完成任务,发现在与中性条件相比时,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消极情绪延缓任务转换。实验2以37名大学生为被试,增加了一种转换条件,考察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的心理原因,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因偏好新异刺激而促进任务转换  相似文献   

15.
黄四林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11,43(4):396-402
对切换代价的本质存在任务设置惯性和任务设置重构两种观点。为揭示二者在切换代价中的关系, 研究了不同延迟时间条件下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作用, 结果发现:(1)延迟时间对切换代价有显著影响, 100 ms的切换代价显著高于1000 ms的切换代价, 而600 ms分别与100 ms、1000 ms之间的切换代价无显著差异; (2)预先信息对切换代价的影响显著, 全部信息的切换代价显著低于无信息和部分信息的切换代价, 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3)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无交互作用。这表明, 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分别作用于任务设置惯性和任务设置重构, 切换代价反映了这两种具有相加效应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材料类型和任务可预测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为材料,采用奇偶判断和大小判断任务交替呈现范式,考察材料类型和任务可预测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对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转换代价差异不显著;(2)不可预测任务反应时显著长于可预测任务,转换任务和重复任务都显示了基于可预测性的准备效应。表明材料类型对任务转换无影响,重复和转换任务都存在一般的任务控制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任务线索范式(task-cueing paradigm),考察年龄对两个不同来源的切换损失的影响。实验一操控准备时间考察内源性切换损失,实验二操控首尾任务的异同考察外源性切换损失。以被试执行切换任务和重复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发现:(1)在执行不同类型的任务时,老化效应极其明显,青年人反应速度普遍快于老年人,错误率普遍低于老年人;(2)内源性任务范式中重复任务和切换任务老化速度不一致,老化对切换任务影响更大,而外源性任务范式中CBA和ABA任务老化速度基本一致;(3)青年人和老年人在内源切换损失、外源切换损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整体上老年人的任务切换成绩差于年轻人,与外源性任务相比,内源性切换任务的成绩更易受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ask Switching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main goal of the present set of studies was to examine the efficiency of executive control process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contro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ask set inhibition and preparation to perform a new task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non-ADHD children. This was accomplished by having ADHD children, both on and off medication, and non-ADHD children perform the task-switching paradigm, which involves the performance of two simple tasks. In nonswitch trials, an individual task is performed repeatedly for a number of trials. In switch trials, subjects must rapidly and accurately switch from one task to the other, either in a predictable or unpredictable sequence. Switch costs are calculated by subtracting performance on the nonswitch trials from performance on the switch trials. These costs are assumed to reflect the executive control processes required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tasks. ADHD children showed substantially larger switch costs than non-ADHD children. However, when on medication, the ADHD children's switch performance was equivalent to control children. In addition, medication was observed to improve the ADHD children's ability to inhibit inappropriate responses. These data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models of ADHD and cogn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