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周时期的民间佛教信仰十分盛行.通过对遗存的造像记分析,当时以邑和邑义为名称的民闻佛教造像组织十分发达,其内部构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规模也与地域性基层村社有关.这些组织主要以造像为目的,兼顾修建寺院、建义井、栽树等.从造像题材看,北周民众的信奉对象以释迦最多,其次是观世音,与北齐民众信仰有明显不同,反映了二者文化和地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龙门石窟佛社造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龙门石窟造像资料,探讨了佛社的由来、性质、组织结构、成员成分、职称等情况,认为它是寺院的外围组织及其存在发展的社会基础,且以崇佛和儒家忠孝思想紧密结合为特征,其造像及题记为研究中国的社会史提供了丰富的民俗资料。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文革期间被破坏的大批佛教寺院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建设,随之古老的佛教造像艺术也开始兴盛起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都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佛教传统艺术的衰退与失传,严格地说,近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开始引入中国后,佛教艺术也如同中国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开始崇尚西化。  相似文献   

4.
这儿所说的佛像,是泛指一切佛教造像。当我们走进佛教寺院,常常会被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千姿百态而又维妙维肖的各种佛教造像所吸引。这些造像,除了佛像之外,还有各种菩萨、天王、罗汉等像,所有这些佛、菩萨的像,统称为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其...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有"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山东、河北等地有几处规模较大,而且多数是佛像残件。从造像纪年和碑刻记载分析,这种集中埋藏造像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北宋时期。这种行为是当时寺院普遍流行的一种活动,并不仅仅局限在山东,还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省份。这种行为不是"三武灭佛"时所为,而是一种护法之举,残损不齐的佛像被等同为舍利集中埋葬。从当时舍利瘗埋葬具的变化中我们就能发现这种方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金石文献、逻辑推理和实物分析三个方面探讨,认为青州至少在五代、北宋时期便存在着不间断重妆古代佛像的功德活动,龙兴寺造像贴金彩绘并非均系北朝造像时的装饰,其中有大量佛像曾被后世重妆过.这一结论是当初研究者们在对龙兴寺造像贴金彩绘工艺进行评价时所忽视的问题,故本文推进了人们对这批造像贴金彩绘问题的深入认识,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观音信仰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到唐宋以后完全中国化和世俗化了。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在民间广泛流传,尤其是河南民间观音信仰盛行,出现了众多观音村落,观音寺、观音庙、观音堂普遍存在。为把河南建设成文化强省,应该充分发掘河南的寺院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石窟寺集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于一体,是珍贵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在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寺遗址中,壁画和雕塑形象地记录了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从石窟留存的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佛像背后普遍具有光圈式装饰图案,一般出现在佛教造像的头部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川西麦洼寺藏传佛教的历史、寺院现状、僧侣及信众的社区生活进行考察与描述.从中我们发现,麦洼寺的发展能够有现在的规模和影响主要在于有一定的教派渊源而且历史悠久;拥有气势不凡的建筑和其他宝贵的文化遗产;寺院管理秩序井然.宗教生活与国家制度之间和谐适应;受寺院影响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寺院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佛陀造像出现之前,很早就有佛教僧团供奉佛舍利的传统。在我们熟悉的佛教寺院建筑出现之前,很早就有保存佛舍利的佛塔出现。本届论坛举行的佛顶骨舍利供奉与瞻礼仪式,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