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发展的时期,形成了法相宗、华严宗、密教、禅宗、净土宗等各个宗派。西明寺和其中的一些宗派有着极深的渊源,众多日本留学僧在西明寺学习,受到这些宗派影响,回国后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推动日本佛教新一轮的发展。引言唐代长安城是中国佛教的中心,而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国化佛教体系形成,辐射至日本、韩国,最终形成了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2.
佛教宗派唐代五台山佛教宗派是继隋代佛教组织异说的趋势发展来的。隋代时候,五台山佛教就有了一批潜心研究佛学、擅长宣讲经论的法师。入唐之后,又受到唐代诸帝的大力扶植和护法宰相王缙、裴休的精心培育。遂使五台山佛教的经济、文化相当发达,高僧大德人材辈出,著名宗师云集台山,开辟道场,讲经说法,弘扬本宗思想,建立本宗基地。于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就有了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和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  相似文献   

3.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4.
唐代日本来华僧人通过向唐朝求经、购买、抄写等方式,获得了大量的汉文佛教经典。这些佛教典籍不仅促成了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而且证明日本佛教是继承了中国佛教而不断发展来的。  相似文献   

5.
五、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二) 佛教各宗派的兴起问: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弘扬和传播,有哪些发展变化,又有哪些学术成就? 答:随着大量经论的传来,印度佛教各部派思想与我国民族文化相接触,经过长时期的吸收和消化,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极盛时期,在这时期,思想理论有着新的发展,各个宗派先后兴起,呈现百花争艳的景象。问: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请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6.
唐代佛教宗派林立,大师辈出,寺院众多,崇佛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是我国古代佛教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然而由于社会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对佛教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其中,作为朝廷最为重要官员的宰相对佛教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通过对唐代部分宰相对佛教认知的研究,探析唐代宰相是如何认知佛教以及这种认知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宰相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4)
<正>密宗是中国佛教开创最晚的宗派,是印度佛教发展最后阶段向中国的输入,其思想经过千余年的本土改造,完成了中国化的转型。唐代先后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高僧入华传教,其中不空大师驻锡大兴善寺数十年,将密宗在中国的发展推向顶峰。其杰出弟子惠果大师,长期在青龙寺弘法,将密宗传播到海外。大兴善寺、青龙寺成为最  相似文献   

8.
谭睿 《法音》2023,(9):13-17
辽代佛教深受唐代佛教影响,总体上沿袭唐制,辽代佛教义学也在继承唐代佛学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辽代佛教发展繁盛、宗派众多,华严学是辽代佛学中的显学。活跃于辽道宗时期的上京开龙寺圆通悟理大师鲜演是辽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撰有《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六卷。他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华严宗祖师的义理学说,特别是澄观的学说,弘扬华严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前代诸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张,提出了许多义学创见。  相似文献   

9.
华严宗在中国有着1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华严思想不仅作为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而且一些还被其他宗派吸收融合;华严宗的圆融思想也深受广大信徒的喜爱,并成为修行目标。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创宗依据的经典《华严经》,素有经中之王之称,自古即有不读华严,不知佛教之富贵  相似文献   

10.
学诚 《法音》2008,(12)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廿九日)中国禅宗的建立和取得的成就,在唐宋时期可谓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成为中国佛教最鲜明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唐代之后经历过多次社会动荡,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除了禅宗和净土宗之外的其他宗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衰弱,唯有禅宗一脉绵延不绝,被认为是后世一切佛法的源流,甚至代表整个的佛法,对中国佛教影响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不得不受到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学诚 《法音》2008,(12):21-32,33-36
中国禅宗的建立和取得的成就,在唐宋时期可谓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成为中国佛教最鲜明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唐代之后经历过多次社会动荡,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除了禅宗和净土宗之外的其他宗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衰弱,唯有禅宗一脉绵延不绝,被认为是“后世一切佛法的源流,甚至代表整个的佛法”,对中国佛教影响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不得不受到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既是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也与隋唐社会环境和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它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与儒佛道三教关系下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成果。对于中国佛教宗派如何评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作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其主流思想如来藏佛性论是否背离了真正的佛教?本文认为,契理与契机是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佛教藉着怎样的文化载体,其随机教化的方便与印度是否一样,而在于其根本的宗旨与佛陀创教的本怀是否一致。中国佛教宗派的理论具有儒学化、道学化的特色,但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或不承认其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及与之根本上的一致。中国佛教的儒道化色彩,并不影响中国佛教仍然是"佛教"。  相似文献   

13.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重要流派之一。它创始于北朝,但它作为一个有力的佛教宗派出现,应当看作从唐代开始的。安史之乱以后,到北宋初年,是它的极盛时期。宋、元以后继续流傅,没有断绝。这一派佛教思想不仅影响了宋代理学,也曾播及朝鲜和日本。因此,有必要对禅宗哲学思想进行初步考查。本文仅初步探讨禅宗的基本思想,而  相似文献   

14.
香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距西安17.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和日本净土宗的祖庭。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在历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宋元明清时期,净土宗与禅宗并列为中国佛教两大主流宗派。净土思想源于印度,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7,(4)
<正>密宗作为汉传佛教八宗之中成立最晚的宗派,其教理、修法在印度佛教之密教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崭新的本体论、心性论、实践论,并与禅宗、华严宗、唯识宗等宗派的核心理念相互交织,同时又具有自宗的鲜明特色,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内涵。汉传佛教密宗于唐代中期盛极一时,却于唐末"会昌法难"之后逐渐式微。近代时,经过民国佛教领袖太虚大师等人的提倡,又有持松、大勇、显荫、  相似文献   

16.
唐王朝对佛教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唐代佛教得此助力盛极一时。唐代都城长安不仅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成为中国佛教各宗并隆的重地。四方佛徒跋山涉水来到这里译经弘教,一时间僧尼溢于三辅,寺塔遍于京城,在中国的佛教史上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页。佛教自汉末东传,衍至唐代,显密各宗经论次第译出,逐渐形成各种敬理和修持的体系。同时,寺院经济日益充裕,僧众无衣食之忧,能集中精力从事教理的研讨,也促进了宗派的  相似文献   

17.
杨航 《中国宗教》2017,(1):80-81
华严寺还将道风建设和寺院建设同步进行,本着重视修行、重视弘法的原则,在新时期坚守和传递着华严祖庭的信仰传统。中国宗派佛教华严宗祖庭华严寺,位于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的半坡上。华严宗,又称贤首宗。一得名于宗经《华严经》,一得名于其三祖贤首大师。《华严经》作为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历来享有“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盛誉,并于唐代促成了中国佛教大宗派之一——华严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太虚法师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复兴弥勒净土信仰而构建佛教新宗派——慈宗的历史,尽管昙花一现,却对揭示太虚的佛教思想变化有特别价值。太虚慈宗构建活动主要有两次:一是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时期,着意创设一个综合唯识宗和弥勒信仰的佛教新宗派,试图以宗派的形式复兴弥勒净土信仰。二是从1932年住持雪窦寺时期,把慈宗阐释为一个融贯全部佛法、以总持义面目出现的佛教发展新方向,并发展出建设人间净土的新弥勒信仰思想,超越了以往只注重往生的净土思想,是对第一次构建活动的转向和超越,消解和升华了此前的宗派意识。此后,太虚的弥勒信仰思想逐步与人生佛教思想合流,基于弥勒信仰而建设人间净土成为太虚人生佛教思想中融会人间性与超越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理净 《中国宗教》2022,(2):48-49
《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现今流行的版本为南朝梁代真谛译。这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的论书。《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建立有很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思想发展,而且影响了中国佛教整体思想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真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真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真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