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时常出现创造与阐释相互转换的规律性现象。回顾哲学研究的历程,似乎明显存在着"创造——阐释——创造"或"阐释——创造——阐释"的历史"变奏曲"。这种反复出现的变奏,在哲学研究主体的个体、群体和整体诸层次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来。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也显示出阐释与创造的规律性变换,但目前在总体上处于"阐释多于创造"的状态,甚至隐含着"阐释驱逐创造"的机制。中国哲学当前发展中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乃至困境,呼唤中国哲学共同体认真考量哲学发展中阐释与创造的辩证关系,进而正确地予以对待和处理,以期形成阐释与创造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方珏 《哲学动态》2008,(4):32-35
在当下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普遍重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个体或流派的探讨,而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别史的考察.换而言之,对于一种理论体系的考察,我们不仅要探究哲学家个人或哲学派别的思想,也要考察其在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多少智者对哲学的对象和实质进行艰苦的探索,提出这样或那样有益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发展史上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而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实质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问题本身的难度和不同研究者所持的观点、方法的差异,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实质,我国理论界依然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哲学研究》第3期介绍了四种看法,并号召哲学界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研究,这是非常有益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苏俄存在着两个马克思及其理论的神话:一是英雄的神话,二是观念的神话。在上一世纪8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尚被看作是改革的一般思想基础;90年代初开始,则被列为批判的对象。到了今天,这种潮流已经减缓,人们开始讨论马克思理论遗产的现代意义。在当今俄国,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可以分为五个流派。本篇文章介绍了“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当前关注的一系列社会哲学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哲学向来被认为是无前提的科学,而要解读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包括宗教思想),无论如何是不能脱离该民族根源性的神话传说,也曰故乡的经验。这主要是因为,在经验的范围内所理解的神话传说,不仅培育了我们的存在、与我们的现在存在着联系,,而且它还将在我们之中继续保持着持久的活力。庞蒂也曾明确指出:“传说的历史,它可用一篇哲学论文的深度来看世界。”①应该说,在别无他途的情况下,神话的历史功能为现代人们全面“体验”、“理解”本民族当时的生活,确实提供了某些比较可信的依据。另一方面,“创造性的哲学思维,就其本质来说,需要同神话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探讨中,伴随着政治哲学的兴起,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关系,许多学者从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等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富有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性质不同于哲学的对象和内容。哲学的对象是存在着的整个世界,哲学的内容是反映世界的最高原理和最一般的范畴、规律,哲学的性质则是通过对对象及其内容的揭示而为人们提供一种最一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哲学的性质也不同于哲学的作用,哲学的作用是指哲学的性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表现,是哲学性质的实践化。哲学的性质是哲学的作用的内在根  相似文献   

8.
张旻  赵书生 《哲学动态》2007,(10):68-70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7年6月24~2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研究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郭齐勇教授任本届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也是本次双年大会的主席。围绕着大会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来自15个国家及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两百余位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儒学与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当今,哲学正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态势要求人们必须对哲学进行全方位的透视。以往,我们大都只注意哲学的內在结构与规律的探讨,而忽视对哲学的外部环境的考察。随着哲学的深入发展,这种偏颇日益显露出来。因此,目前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学科——哲学社会学。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弥补过去的不足,从哲学的內在和外在两方面的结合上,把握哲学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更清醒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1985年,遵循社会科学研究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我省内外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继续积极开展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涉及的学科范围比前几年更为广泛,研究水平也有所提高。现按民族分述于后。一、苗族哲学社会思想研究在我省少数民族哲学社会史研究中,对于苗族哲学社会思想的研究最为活跃,研究的对象涉及苗族的宇宙起源说、人类起源说、原始宗教、习惯法、神话、伦理思想、生育观等等。雷安平的《古代苗族哲学思想再探讨》(载《民族思想研究集》)阐述了《苗族古歌》中所反映的苗族先民关于世果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数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林夏水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数学哲学家。他的数学哲学思想迄今仍影响着当代一些数学家和数学哲学家。现代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日益提高,使得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或客观性成为数学家和数学哲学家关注的问题。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数学基础三大学派的争论渐趋平静,数学对象的实在性问题成为形式主义与自称柏拉图主义论战的焦点。为追溯现代数学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渊源,本文就柏拉图的数学哲学作一探讨。一、时代背景柏拉图数学哲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哲学和数学背景。在哲学方面,当时的哲学家都致…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已成为响亮的主题。如何站在时代高度,立足于中国实践,以创新的视野挖掘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进而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业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一总问题展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通达它的路径不同、方法不同、重点不同。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问题已经不在于要不要创新,而在于如何创新。换言之,关于创新路径的探索与选择构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哲学是尘世的在对中国哲学所作的许许多多的概括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哲学更注重此生此世而不像印度哲学那样富于思辨。假如我们问,中国哲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尘世的,人们可能告诉我们,它首先是人道的、以人为中心,它研究人的道德生活以及社会关系。当听到或读到这类概括时,具有批判性思想方式的人,就立即会提出反驳,或至少作出一些澄清。例如,就上述的概括来看,人们可以反驳说,印度哲学同样也是以人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自然概念可能是最没有问题的概念,有些人甚至都不会想到它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即便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很多人可能也把自然理解为物理世界或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的总称。人们未必会把前苏联的官方哲学看在眼里,但对自然的理解恐怕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对整个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发展具有根本的制导作用 ,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 ,以往人们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着不少局限 ,它们严重地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程度。当前和今后要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必须突破这些方法论上的局限。一、开阔视野 ,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完整内涵和深刻意义在中国思想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在 2 0世纪 30年代明确提出的。在 1 938年 1 0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毛泽东同志首次指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恩格斯对宇宙学中的哲学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至今未被人们所充分重视——对于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对奠定自然辩证法的基础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重温这些思想,对于解决现代宇宙学中一些新的哲学问题或科学疑难问题,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恩格斯关于宇宙学哲学问题的论述,内容极为丰富,下面我们着重考察其中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科学最初是和哲学融合在一起的,后来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专门的科学,从哲学独立出去了。同样,逻辑最初也是和哲学融合在一起的,到了本世纪它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分离出去。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人们有着普遍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人们似乎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明确的认识,也许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缺乏这种认识,如果对于逻辑研究和哲学研究没有任何危害和影响,倒也无关紧要。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第Th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我…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儒学哲学思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以至于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如果说17至19世纪是理性的时代,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21世纪——至少对哲学而言——则是比较的时代。自上个世纪,面对时代的挑战,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梁漱溟都开始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发展儒家哲学。比较研究的转向,不仅利于儒学更好地解决新的问题,也利于其在世界哲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儒家哲学的比较研究应成为更好、更积极、并具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升温,出现了"国学热"和"复兴儒学"的诉求,并引起了广泛讨论,由此,也带动中国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思想涌动的时期。分析近十年中国哲学研究,可以感触到中国哲学不太平静的湖面下涌动着一股强劲的潜流。具体说来,情感观念研究、制度与政治哲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儒学哲学思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以至于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如果说17至19世纪是理性的时代,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21世纪——至少对哲学而言——则是比较的时代。自上个世纪,面对时代的挑战,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梁漱溟都开始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发展儒家哲学。比较研究的转向,不仅利于儒学更好地解决新的问题,也利于其在世界哲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儒家哲学的比较研究应成为更好、更积极、并具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