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构需求是个体对简单结构、清晰有条理的事物与环境的偏爱和需要,其本质是一种动机,个体通常会以结构严密、有条理或简化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结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高结构需求水平的个体能够简化复杂的信息和环境,以清晰和简单的表征与描述去理解、建构他们的世界,从而减少认知资源的支出和消耗,提高认知操作的效率,维持认知与行为倾向的内在稳定。研究者梳理了结构需求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介绍了两种主要的结构需求测量工具(PNS-12量表,PNS-11量表),以及结构需求的相关研究,分别从结构需求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的角度对其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结构需求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研发更加有效的测评工具,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开展结构需求的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道德推脱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推脱是指个体产生的一些特定的认知倾向, 这些认知倾向包括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其伤害性显得更小、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伤目标痛苦的认同。对道德推脱的概念、测量进行了介绍, 并对其影响因素、影响后果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最后, 指出未来研究应该重视完善测量工具、构建道德推脱影响因素模型、强化纵向研究范式和加强道德推脱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3.
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对象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近10余年来孝道研究领域在理论建构、测量工具的开发、孝道变迁研究以及其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建构孝道多元模型,不断完善孝道测量工具,采用系统化思维、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改进研究质量,更加关注孝道与积极心理变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品牌依恋是消费心理学和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理论层面,它描述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在应用层面,品牌依恋可以反映营销方案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因此也受到营销管理者的密切关注。在广泛考察已有文献,特别是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品牌依恋的概念、测量方法、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以及与相关变量的辨析等进行了梳理,也对国内品牌依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最后,未来的品牌依恋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包括整合理论观点、提高外部效度和考察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包容型领导(Inclusive Leadership)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方式,强调关注和满足下属的需求,在与下属的互动中表现出开放性、有效性和易接近性。研究者梳理了包容型领导的起源与概念、结构维度与测量,分析了与其他类型领导者之间的比较,阐述了相关实证研究,强化了本土文化的权变作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完善包容型领导的概念与维度、拓展其研究层次与方法、借鉴其与其他领导理论的比较研究视角,丰富其研究情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将智慧定义为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主张智慧在本质上是良好品德与聪明才智的合金。基于智慧德才一体理论智慧结构的构想,通过实证方法探析中国文化中的智慧结构,结果表明:智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由二阶二因素一阶六因素构成,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六个一阶因素分别是:中常智力、创造思维、渊博知识以及善良动机、善良效果、善良手段。六个因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7.
以5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被试对智慧的内隐认知.实验1中,被试对人慧者与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属性词联结以及物慧者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人慧者更具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和物慧者更具备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实验2中,被试对智慧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比愚蠢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智慧者更兼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两项实验中,被试智慧内隐认知效应的性别与专业差异显著.综合两项实验表明,智慧是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有机结合;学习与经验影响大学生对智慧的内隐认知.  相似文献   

8.
9.
智慧推理源于新皮亚杰主义与柏林智慧模式的研究。研究者进一步整合其内涵,不断推进与革新测量方法。年龄、文化与情境是影响智慧推理的主要因素。未来研究重点应包括考察物慧中的智慧推理内涵,开发“面对面”式的测量方法,探究智慧推理的脑神经机制并比较其与一般抽象推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幸福感的研究有两个重大突破:在纵向上,从主观幸福感到心理幸福感再到精神幸福感,呈现出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横向看,将源自基督教信仰的精神幸福感拓宽至个体因自我觉知与领悟达到物我两忘后所获得的精神幸福感,标志着学者们在深入考察中西方文化与精神幸福感的关系后,对精神幸福感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西方学者发展出了测量西式精神幸福感的多种工具,主要包括Ellison、Fisher等编制的精神幸福感问卷,考察了精神幸福感与年龄、性别等相关变量的关系,探讨了精神幸福感的功能与干预措施。中国学者相信精神幸福感并非只有信仰宗教才会获得,也可通过个体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后获得。因此,今后研究应深入比较中西式精神幸福感的同与异,进一步丰富精神幸福感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加强精神幸福感的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2003,(1):16-20,35
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是一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伦理、道德与智慧都有联系,但本身都不是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相通,但两者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提倡伦理智慧和道德智慧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全面进步,为此需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13.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dispositions and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sample included 152 graduate education students enrolled at a university in a large northeastern c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dispositions of Cultural Empathy and Social Initiative predicted variance in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bove and beyond the variance accounted for by gender and potential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 Study limitations are highlighted, and suggestions for follow-up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人格与病理性赌博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格障碍是病理性赌博的定论之一。与病理性赌博有关的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精神质、感觉寻求特质、专注特质等,这在跨文化的研究中都找到了证据。现有的研究结论存在疑问,未来研究需注意被试取样代表性,人格特质与赌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土化研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emperam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family environment and childhood trauma),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s developmental correlates of ability and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Using 97 university students, correlation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empera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related to trait but not ability EI. Components of family environment and childhood traum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bility or trait EI.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con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temperament in predicting trait EI, but provided little support for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r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emperament in predicting either type of EI.  相似文献   

17.
论人格特质“大七”因素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概要介绍和评价了人格特质“大七”因素模型。该模型继承了传统特质分类研究中的“词汇假设”思想和因素分析方法.并在选词标准及方法的客观性上有所改进和提高.在“大五”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评价维度。文章指出“大七”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道德人格研究的两类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德人格研究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主题,主要有两类取向:特质取向和社会认知取向。特质取向把道德人格理解为与道德有关的人格特质,对道德榜样的自然概念和真实道德榜样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社会认知取向以社会认知图式、知识结构和认知-情感机制来解释道德人格,揭示了个体内部动态的心理过程。未来的道德人格研究要强调两类取向的结合,加强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并注重多水平与多学科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