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初中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沈德立  陶云 《心理科学》2001,24(4):385-388
本研究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4200R型眼动仪,采用2×2的二因素混合设计,对3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有无插图且难易不同的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初中生阅读有无插图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插图课文显著优于无图课文,插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整合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而且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插图课文亦显著优于无图课文.(2)初中生阅读易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不仅显著优于难课文,而且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易课文亦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2.
以围棋业余棋手为被试,采用2(大局观:高分、低分)×2(机敏轻灵:高分、低分)的被试间设计,通过眼动分析技术来探寻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弈棋风格维度存在的眼动证据。结果表明:(1)机敏轻灵维度的高低可以从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注视次数三个眼动特征上加以区分;(2)大局观维度存在兴趣区数目、回视次数、眼跳次数、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等五个眼动指标。研究认为,眼动指标为弈棋风格的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维度的存在提供了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阅读不同配图课文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ASL-4200R型眼动仪,采用3×2×2的三因素混合设计,对77名中小学生阅读不同配图课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阅读不同配图难度课文的阅读成绩、阅读时间等阅读理解指标,以及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和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2)中小学生阅读不同配图课文的阅读成绩、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以及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示意图组显著优于实景图组;(3)中小学生阅读不同难度课文的注视频率和回视次数对阅读过程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易课文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4.
采用ASL—4200R型眼动仪,对28名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眼动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不同呈现方式课文的阅读成绩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图文课文化于文字课文;(2)不同呈现方式课文的注视次数、注视频率、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图文课文显著少于或低于文字课文,而注视点持续时间则相反;(3)不同难度课文的眼动指标,文字课文只有注视次数一项眼动指标具有显著差异,而图文课文有注视频率和回视次数二项眼动指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当前阅读研究中眼动指标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重点介绍了阅读研究中常用的眼动指标,它们包括注视时间、眼跳、回视和瞳孔直径等,从字和区域这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些眼动指标所反映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选择这些指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对眼动指标的选择和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文阅读及发展性阅读障碍眼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荣  邓铸 《应用心理学》2005,11(3):284-288,240
中文阅读眼动特征的评估参数主要包括注视点停留位置、眼跳、回视和注视时间等。基于眼动技术,并结合生理技术,研究者已揭示出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多方面特点和规律。但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眼动研究,国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这里总结了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并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用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和回视入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动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阅读插图文章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利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3):593-596,562
选择33名视力正常的二年级大学生,用眼动仪记录他们阅读不同难度的无插图、黑白插图、彩色插图的文章时的眼动过程。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呈现方式文章的阅读,从阅读指标看:彩色插图组显著优于无插图组;从眼动指标看:在本研究中表现为彩色插图组的注视次数明显低于无插图组,而眼跳距离小于无插图组。2、材料难度对大学生的眼动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主要表现为注视次数、回视次数有显著差异,阅读指标也表现出显著差异,都是易材料组优于难材料组。3、无论阅读指标还是眼动指标,在本研究中黑白插图的效果都不好。  相似文献   

9.
英文快速阅读的眼动特点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眼动仪对中国大学生在快读阅读英文文本时,其眼动特征与阅读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注视时间、第一次注视时间、眼跳速度、眼跳次数等方面,高低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分组的眼动策略更灵活,对信息的加工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左银舫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6):1346-1350
用眼动追踪仪对第二语言为英语的20名视力正常大学生阅读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英语材料的眼动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1.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下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理解成绩、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是有差异的;2.阅读材料的文化语境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眼动模式构成影响,分别影响学生的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3.英语阅读材料的难度也影响到学生阅读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陈丽君  郑雪 《心理学报》2014,46(3):367-384
在潜藏式与矛盾式两类问题发现情境中, 以眼动仪为研究工具, 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的大学生各20名为被试, 探讨大学生在问题发现总体和4个兴趣区中的眼动特征及其与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不同能力大学生在不同情境及其兴趣区中的问题发现差异, 能够体现在眼动指标上。回视是反映问题发现能力的敏感指标。回视次数和发现问题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正相关, 以及在高能力组学生上的优势, 体现了信息的联系和整合性加工在问题发现中具有积极意义。(2)潜藏式问题发现中, 个体平均注视时间更长, 反映其认知加工难度更大。在提供重要信息的区域, 被试会投入更多精力, 表现为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瞳孔直径大小等指标的上升。(3)眼睛注视区域与发现问题区域间存在对应关系, 显示出“眼随心动”现象。在问题发现的最初和最终阶段, 被试都会出现跨区信息搜寻行为, 分别代表了对问题线索的寻找和最后的检查评估。高能力被试在每个稳定注视阶段的注视时间更短, 这种信息转换的灵活性体现出其信息加工上的优势。动态眼动轨迹分析揭示了单个静态指标难以反映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康廷虎  张会 《心理科学》2020,(6):1312-1318
眼动范式是场景知觉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对场景知觉过程中眼动变化的实时记录,真实地反映场景信息加工的内在心理机制;然而,人们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与之相应的眼动指标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眼动指标的分析,有不同的分析维度,比如整体和局部、时间和空间等。本文回顾了已有的眼动指标分类,并尝试从注视和眼跳的视角对场景知觉过程中的眼动指标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从界定标准、心理学意义、研究应用等方面对相应的眼动指标进行分析和介绍,最后提出了眼动指标分析和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可能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其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的课题。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29名小学高年级聋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颜色交替词标记形式对小学高年级聋生篇章阅读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无论是眼动指标的整体分析还是局部分析,均支持颜色交替词标记文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语篇阅读效率。本研究结果对于训练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阅读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其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的课题。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29名小学高年级聋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颜色交替词标记形式对小学高年级聋生篇章阅读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无论是眼动指标的整体分析还是局部分析,均支持颜色交替词标记文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语篇阅读效率。本研究结果对于训练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阅读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研究以Eyelink 1000 plus眼动仪为工具,采用2(年龄)×5(窗口)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的知觉广度为右侧1-2个汉字。二年级小学生快慢读者在眼动指标上存在差异,但未发现在知觉广度上存在差异。阅读能力测验与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此外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预测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6.
Participants’ eye movements were monitored while they read sentences in which high- and low-frequency target words were presented normally (i.e., the normal condition) or with either reduced stimulus quality (i.e., the faint condition) or alternating lower- and uppercase letters (i.e., the case-alternated condition). Both the stimulus quality and case alternation manipulations interacted with word frequency for the gaze duration measure, such that the magnitude of word frequency effects was increased relative to the normal condition. However, stimulus quality (but not case alternation) interacted with word frequency for the early fixation time measures (i.e., first fixation, single fixation), whereas case alternation (but not stimulus quality) interacted with word frequency for the later fixation time measures (i.e., total time, go-past time). We interpret this pattern of results as evidence that stimulus quality influences an earlier stage of lexical processing than does case alternation, and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results for models of eye movement control during reading.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考察中文聋生读者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促进词汇加工的过程特点。实验采用3(组别:高阅读技能聋生组vs.高阅读技能聋生的能力匹配健听组vs.低阅读技能聋生组)×2(句子背景对目标词的预测程度:高预测vs.低预测)混合设计。结果发现:(1)目标词的左侧词汇上,能力匹配健听组在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两个指标上可见语境预测性效应,两个聋生组在任何指标上均没有语境预测性效应;(2)目标词上,能力匹配健听组在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三项指标上均可见显著的语境预测性效应,高阅读技能聋生组仅在总注视上可见语境预测性效应,低阅读技能聋生的任何眼动指标均没有语境预测性效应。由此可见,聋生在利用语境预测性促进词汇加工方面与健听读者有所差异;相对于低阅读技能聋生,高阅读技能聋生读者识别词汇时能更多地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与青年人在阅读中词长、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上的差异,探讨中文阅读中眼动控制的年老化问题。结果发现:(1)词长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位置指标上年龄与词长的交互作用显著;(2)在注视时间指标上发现了显著的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年龄与语境预测性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综合而言,中文阅读中老年读者的词长效应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不同于青年读者,由此可见,视觉功能和词汇加工功能衰退都是中文阅读眼动控制年老化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