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动驾驶汽车要进入人车混行的普通道路, 需确保与过街行人之间的交互安全和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 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往往在车辆外部装置显示设备, 即外部人机界面(eHMIs)以和行人沟通信息。在具体设计上, 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文字、图形、投影等视觉沟通形式, 传达车辆状态(是否在自动驾驶模式)、意图和对行人的过街建议等沟通信息, 并在真实路段实验、虚拟场景及实验室实验等情境中评估了界面的使用对行人过街意向、速度和准确性等指标的影响。然而, 以行人为中心的外部界面设计需系统地支持行人过街决策前各阶段的信息加工需求。因此, 我们结合行人过街决策过程和情境意识理论, 提出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中的动态过街决策模型, 从行人认知加工视角评估各种界面的沟通效果。评估的结果启示, eHMIs应促进行人对车辆信息的感知、理解和预测。在感知阶段, 应采用多种类型界面、多呈现载体相结合, 增强信息的可识别性。在理解阶段, 需结合文字说明、合理选择沟通视角、信号标准化和培训提高可理解性。在预测阶段, 应结合车辆内隐运动信息, 帮助行人快速准确获取车辆未来行动意图。更重要的是, 未来研究应关注在多行人、多车辆混行情境下的信息沟通设计及其对行人的影响。理论方面, 未来研究也需要关注外部界面如何通过自下而上的通路影响情境意识和心智模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行人过街时, 因使用手机而造成的伤亡事故持续增长。过街时使用手机对行人信息加工、行为及安全均会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手机的行人, 在场景知觉阶段注意范围更狭窄, 在外周视野的注意力明显下降; 过街决策阶段, 更容易错过过街机会或做出更有风险的决策; 运动控制阶段, 使用手机会改变行人步态, 降低其动作稳定性。以上效应还受到行人使用手机方式的调节, 但综合看来, 手机分心提升了行人过街风险, 更容易造成过街事故。最后, 通过建立手机分心对行人过街中信息加工及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 指出未来研究应评估手机分心如何影响行人听觉信息的获取, 以及间隔接受决策的子过程, 从而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丁树良  毛萌萌  汪文义  罗芬  CUI Ying 《心理学报》2012,44(11):1535-1546
构建正确的认知模型是成功进行认知诊断的关键之一,如果认知诊断测验不能完整准确地代表这个认知模型,这个测验的效度就存在问题.属性及其层级可以表示一个认知模型.在认知模型正确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计量公式以衡量认知诊断测验能够多大程度上代表认知模型;对于不止包含一个知识状态的等价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Cui等人的属性层级相合性指标(HCI)提出修改建议,以更好地探查数据与专家给出的认知模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的测量过程框架——对引入认知加工模型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娟 《心理学探新》2002,22(2):41-45
从认知任务分析出发的测验设计,核心在于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对项目底层作答机制作出解释。其中,能够刻画任务难度的模型最有可能与心理计量模型相结合。因而,具备成熟难度法则的各种小型理论或通用理论可以进入测量过程,实现从纯粹误差结构控制的测量到内容导引的测量的转变。在这样一个框架之下,理论对任务上作答过程的理解是否恰当,刺激特性变量与任务难度关系的揭示(即难度法则)是否准确,可以在测量的过程中进行证伪。项目反应理论还未及很好回答的效度问题,可望在这一拓展的框架中获得圆满解决。本文为新的测量过程框架提供了一个示意图。  相似文献   

5.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 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 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 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其次, 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 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 最后, 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 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 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6.
认知能量模型--一种更为综合的ADHD认知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能量模型是J.A.Sergeant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ADHD缺陷机制的综合性实证理论。该模型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了状态因素理论和几种相对成熟的模型,尝试对ADHD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解释。本文在此对该模型的基本观点、模型结构及其有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介绍,并探讨认知能量模型对于未来ADHD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数量和密度认知的关系是数量认知研究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在三个方面存在不足:首先, 先前实验研究缺乏对两种加工的有效操控和区分; 其次, 现有理论或认为“数量和密度加工完全独立”, 或认为“数量加工是对密度进行推论的结果”, 比较片面; 第三, 已有理论模型抽象, 不重视功能模块的解释。基于数量认知的多阶段加工特点, 未来研究可以讨论数量认知进行基于密度认知的整合加工的可能性, 提出整合数量和密度加工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8.
人生观的心理学研究:人生认知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林  李琼 《心理科学》1998,21(5):463-464
1前言人生认知既个体对人生目的和行为方式的看法,人们通常将它称为人生观。人生观对行为会产生巨大影响是很多从事教育、心理咨询和人事管理工作的人都认识到的一个事实。那么,人生观是如何对行为产生作用的呢?它对行为的作用有多大呢?心理学界对人生认知的研究是很有限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有待研究。西方心理学家对人生认知有过一些探讨。最早对人生认知进行量化研究的是莫里斯。他在1948年编制了“生活方式”问卷。被试就他提出的13种生活方式进行回答。后来,Dempsey&Dukes在1966年对Morris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9.
对生活事件知觉的认知──知识系统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测量了263名大学生被试对60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知觉及其心理控制源倾向(IE)和抑郁水平(BDI)。生活事件的实际可控性分为高、中、低三组。相关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当事件的实际可控性介于中间时,抑郁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倾向对控制力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当事件的实际可控性较低时,抑郁的作用不显著,心理控制源的作用显著;性别的作用在各种事件的控制力知觉中都有显著的作用;性别、内外控及抑郁水平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工作记忆的认知模型与神经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益文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6,29(2):412-414,418
本文评述了工作记忆认知模型的进展,阐述工作记忆神经机制研究的基本问题。研究者在工作记忆认知模型框架下,提出了工作记忆成分结构的脑模型。根据自己的研究探索,展望进一步的研究问题,以及TMS和fMRI/ERP等脑成像技术的结合运用对工作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说谎,作为人性的一方面,已经成为心理学、生物进化学、实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关注点。说谎会受到多种文化的谴责,说谎行为也是人们所不支持的。但是国外的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不诚实行为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种不诚实行为并没有影响被试诚实的自我概念。因此了解这种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人们认识和识别不诚实行为,提高人际互动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从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出发,重点介绍了不诚实行为的研究范式、认知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1)实验结果的解释水平低;(2)变量操纵不严谨;(3)研究方法局限; 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religion (CSR) arose out of attempts to “science up” religious studies and the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 without eliminating interpretive approaches. While maintaining this historical orientation, CSR holds promise to help bridge to other areas withi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Particularly fruitful areas of future collaboration and complementary study are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religion, psychology of religion, sociology of religion, and archeology of religion. In response to an invitation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CSR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is journal, I briefly summarize CSR's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e and then offer exemplary future directions that might bring CSR into fruitful connection with other areas in the greater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相似文献   

13.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对腰痛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腰痛患者疼痛的影响亦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心理社会因素对腰痛患者疼痛的影响探讨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以及给腰痛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安慰等。亲社会行为产生主要涉及几种认知过程:对他人行为和情绪的注意、社会信息加工、对结果的奖赏预期、社会规范表征、自我控制、以及社会信息整合与价值计算等。基于这些认知过程,研究发现,亲社会行为主要与前脑岛和前扣带回、默认网络背内侧子系统、奖赏系统以及前额叶皮层等神经区域有关,因此提出亲社会行为共同的认知-脑神经回路。未来可以对亲社会行为脑神经基础的共性、功能连接以及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森田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森田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疗法作比较分析。尽管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上迥然不同,但在发病机制的解释和治疗原理方面,它们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行为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有效的干预方案的设计离不开合理的理论模型指导。提出的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大脑中的认知-情感神经网络决定的,它包括自己、他人、环境和行为动机四个层次化的子系统。该理论模型不仅为系统理解卫生行为提供了有用的思维框架,还对行为干预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In a critique of Ellis'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theory of personality,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among other strategies, REBT personality theory could be significantly advanced by attempting to incorporate within it already established theoretical constructs compatible with the cognitive-behavioral movement. Richard Lazarus' prominent, well-articulated, and extensively studied theoretical construct of cognitive appraisal seems ideal in this regar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relevant and salient aspects of Lazarus' construct are described. An attempt is then made to delineate the possible place of cognitive appraisal in the ABC model underlying REBT. Finally,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proposed ABC model refinement are then explored, and an additional REBT therapeutic strategy based upon the cognitive appraisal construct, reappraisal training, is suggested and brief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强 《心理学探新》2002,22(4):44-49
对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图式的研究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产生式系统取向和联结主义取向的优缺点。指出:图式模型研究的整合观是近来及以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LLTM作测量与认知结合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康春花  戴海崎 《心理科学》2001,24(5):569-572
心理测量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是新型测验理论和测验设计的核心思想。这两者的结合需要理论证实的认知加工模型和基于现代测验理论之上的测量模型,本文以空间认知能力的加工过程为例,通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探索了心理测量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及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