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人是很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历史上看,历来是见先进就学,能学就学。他们学佛教,因为距离天竺实在太远,古代虽然也有去的,回来的不多。主要还是通过中国学。看看遣唐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珍《行历抄》,以及后来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入明记》等第一手资料,就会对此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产生深刻印象。他们学得兢兢业业,非常认真,回国以后照方抓药,绝不含糊。中国人学天竺,却是自有主张,不断地加深汉化成分。中国的佛教和佛学,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日本人这一批学去的,就和下一批学的不一样。他们是谨守师传的…  相似文献   

2.
《管子·宙合》辨析李志超黄震《日抄》:“侈靡、宙合等篇皆刻斫隐语以为怪,管子责实之政,安有虚浮之语?”后之注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的,校注皆未越唐人之轨,只在小处着手,难补大漏巨缺。尹知章作注以《宙合》传本全文视为一体,以篇头211字为“举目”13条,以...  相似文献   

3.
由省社会科学院和五台山研究会组织几位同志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从中选出有关五台山的一部分记载,重新加以点校注释,陆续出版一套五台山研究丛书。其中包括《五台山游记选》、《五台山古诗选》、《五台山楹联集锦》、《五台山碑文集注》、《五台山佛经总目》、《五台山佛教史》、《五台山花卉》、《五台山革命史》、《三传点校注评》及《五台山巡礼行记校注》等。这批文献资料跨越历史一  相似文献   

4.
张果是唐玄宗朝代的高道,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十、两《唐书·方技传》、《续仙传》、《太平广记》均述其灵异。善闭气,有长年秘术,对养生术很有造诣。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召至长安,赐号“通玄先生”,翌年羽化于恒山蒲吾县(今属河北)。张果内丹著作有《玄珠歌》一卷,《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大还丹契秘图》、《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另有《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王屋真人自称张果门弟子,其说亦与张果有关)。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钟肇鹏先生的80华诞,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春秋繁露校释》(校补本)。《春秋繁露校释》在1994年曾由山东友谊出版社纳入《孔子文化大全》出版。此次新版,不仅采用宋本对全书进行补校,而且订正了前书的讹误脱漏千余处。钟先生在这部书的扉页自题“繁露润泽千世,校释疏通百家”,既说明《春秋繁露》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也有对校释成就的自许。首先,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春秋繁露》的校注中采获最广、吸收各家之说最多的著作。有关《春秋繁露》的校注,从宋代以来不断有人进行,尤其是清代与近现代的校注,成绩斐然。清代的惠栋、…  相似文献   

6.
魏代富 《管子学刊》2011,(2):118-120
1.而礼不使也 《内篇一·二》:“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案:此处脱“其”字。《晏子春秋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以为“以下文例之,‘其’字衍。”未若加“其”字为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为脱也),  相似文献   

7.
太初历和三统历是西汉时期最为闻名的两部历法,并且两历之间存在着治历原则、理念以及推算数据上的一致性。据此可知,三统历实为脱胎于太初历而成。但三统历并不是对太初历的简单复述,而是依托《周易》等儒家经典对太初历做了诠释层面的转向。通过借助《周易》等儒家经典,三统历将历法从元气宇宙论的朴素层面导入融合天人的天道关怀之中,使历法成为沟通天人的媒介。之所以产生如此转变,其原因在于随着儒学经学化的逐渐深入,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及其解释范围逐渐扩大。历法的制定亦开始尝试新的发展理路,在历、《易》一体思维的关照下,取资象数易学的思想学术成果,成就历、《易》结合的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黄钊 《中国哲学史》2003,(4):97-106
《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刊出了尹振环先生《也谈帛、简〈老子〉之研究》(以下简称“尹文”)一文。该文对拙文《关于研究出土简帛文献的方法论思考——回顾简帛〈老子〉研究有感》(见《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以下简称《思考》)和拙著《帛书〈老子〉校注析》(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以下简称《校注析》)提出了批评意见。由于学术观点的不同,提出意见进行切磋,是正常现象,本人表示欢迎。只  相似文献   

9.
<正>《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丛刊》第一辑(十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7月出版,丛刊主编:陶飞亚,本辑执行主编:肖清和。第一册《治历疏稿初集》;第二册《治历疏稿初集》、《治历疏稿二集》、《治历疏稿三集》;第三册《函牍举隅》;第四册《函牍举隅》、《函牍举隅碎锦注释》;第五册《函牍举隅碎锦注释》;第六册《书契便蒙》、《契券彚式》、《圣教  相似文献   

10.
《法苑珠林校注》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可再商榷。此选取30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洞林》是郭璞的易学著作,目前所见的集本及辑本均存在辑录不全和未经校勘的问题,同时有些非《洞林》的内容羼入。通过研究《洞林》,可以纠正、补正史书对郭璞的记载,进一步明确郭璞的行历,明确郭璞作品的创作时限。  相似文献   

12.
《洞林》是郭璞的易学著作,目前所见的集本及辑本均存在辑录不全和未经校勘的问题,同时有些非《洞林》的内容羼入。通过研究《洞林》,可以纠正、补正史书对郭璞的记载,进一步明确郭璞的行历,明确郭璞作品的创作时限。  相似文献   

13.
高奣映著、增瑞校注本《鸡足山志》(以下简称“校注本”)现已出版。自明至今,《鸡足山志》共修了六次,即明代徐霞客《鸡足山志》、明末清初大错和尚《鸡足山志》、清代范承勋《鸡足山志》、高奣映《鸡足山志》,近代赵藩、李根源《鸡足山志补》和现代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鸡足山志》。除前两部志已经没有存本外,其他四部均存。其中高奣映著《鸡足山志》既征引徐霞客和大错《鸡足山志》,又有很多清代史事据范承勋《鸡足山志》编纂,内容较范《志》更详实,而且增加了“风俗”等项目,可谓集此前《鸡足山志》之大成。另外,从赵藩、李根源《鸡足…  相似文献   

14.
律历与《易经》[泰]郑彝元中华文比的产生与律历有密切关系。律与历观测对象不同。《史记》八书律与历分立。因同样为制定历法所依据,故《汉书》将之合而为一。“律居阴治阳”。《虞书》说:“叶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汉书》说:“虞书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  相似文献   

15.
律历与易经     
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律历有密切关系。律与历观测对象不同。《史记》八书律与历分立。因同样为制定历法所依据,故《汉书》将之合而为一。“律居阴治阳”《虞书》说:“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汉书》说:“虞书乃同律度量  相似文献   

16.
《百合和金鱼》《虞美人》《月季》《方凳上的莺尾兰》50Cm X 60em 55em X 46em 40em X 33em 55em X 46em 2005 20D6 2005 2006谢孝珍作品选@谢孝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王邦维先生《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的几处标点断句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多件六朝时期撰作的佛教律抄,作出年代从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这些律抄先有题作“三部律抄”的,主要抄撮《十诵律》《摩诃僧祇律》《四分律》三部律典而成,之后又纳入《五分律》和其他翻译的律论,扩充文本内容,发展成《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在僧团中广泛传播。律抄的出现,主要是因为5世纪上半期几部广律的先后传译,为了会通几种分属不同部派的律典。它标志着一种中国式佛教律仪实践的形成,对六朝之后中国佛教戒律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本《大易集义》的版本应为"宋初刻·元递修·清补抄"三者合一本。其中刻本作为"善本"可谓实至名归,而清抄部分却难符其实。《大易集义》曾被《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整本收录,故依据今传《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可望实现对"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本《大易集义》的进一步"再造"。尤其是清抄部分,以《讼》卦补正情况推算,不仅讹误可得纠正,大量所漏抄文字也将得以补全。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6月,陈晖校注的《经学系传谱》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即封面标出的“校勘本”,本文以下称校注本),该谱由明末清初穆斯林学者舍蕴善(1638—1703)初著,弟子赵灿增著,主要记录了明末至康熙四十二年间29名著名经师的个人事略,呈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体系的传承与变迁。《经学系传谱》(以下称《系传谱》)成书后,未刊印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