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头第一篇,新辟《佛言祖语》专栏,刊登佛陀和祖师的言教,契理契机,发人深省!这是佛教刊物的特色,我表示欢喜赞叹!最近《法首》第五期《佛言祖语》专栏中刊登《观无量寿佛经》中佛告韦提希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一段经文,读后触机感发,暴涌思潮,爰秉笔直书此文,以奉告当世修净业同伦。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净土变的标志性图像,莲池化生在西魏麦积山217窟中已经出现。而后,在北朝至初唐阶段,随着净土三经的普及、西方净土变的流行,这一图像又有了三辈往生、九品往生的差别。在图像上以莲花的大小、开敷、童子的形态来进行品级间的区分。不同区域、时段的图像又反映了民众对于九品往生的理解与侧重。以生动的七宝莲花、化生童子展现往生西方净土后的具体细节,使得普通民众更易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净土思想。  相似文献   

3.
往生记实     
《法音》1991,(1)
河北石家庄市柏林小区居民王大桂,一生慈心向善,生活俭朴。早年家境贫寒,生有二子四女,靠微薄收入维持生计。邻里每有乞讨者,王氏经常分些食物给他们。她步入晚年,子孙满堂,长子、长媳及长女均笃信佛教。她自己长斋念佛,数十年如一日。1990年10月23日,王氏感到身体不适,遂将二女打发走开(因她性弱情深,易哭泣),身边留三女及孙女,大小便后,在念佛声中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2009,(1):128-128
2009年1月31日下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吴立民居士往生。 吴立民居士,号吴明,法名信如,1927年生。祖籍湖北阳新,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通儒、释、道三家,毕业于湖南东安耀祥书院并从事教学。曾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会长、船山学社社长和名誉社长、  相似文献   

5.
《法音》2020,(3):18-18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原负责人、顾问李家振居士于2020年1月18日在上海往生,享年84周岁。1月22日,李家振居士送别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圣辉法师、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参加了追悼会。刘威宣读了中国佛教协会唁电,唁电中提到,李家振先生是著名的佛教文化人士。  相似文献   

6.
丽心 《法音》2012,(10):75
本刊讯9月29日,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南怀瑾居士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4岁。南怀瑾居士1918年3月18日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  相似文献   

7.
谈九品天使     
在圣母玫瑰经的荣福五端说:“天主立圣母于九品天使之上……”有人问这九品天使是谁呢?今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释迦设教,唯净土一门最为难信,而又最不可思议。故夏莲居老居士在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时,有偈曰:此事本来也太奇,顿教一念越三祗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盖由念佛往生,耳闻者虽多,而亲见实少也。现我市宏定师去夏往生,种种瑞相,千人所见,万人所共睹,念佛功德真不可思议,犹云不信,恐不可得矣。师俗姓高,名长元,桐城县孔城铁山人。生于1913年九月十四日。生不茹荤,闻味即发晕呕吐。小时父母偶以荤食之,师辄暗中以食猫狗。七岁即从小街禅庵比丘尼汤某出家。师不识字,以净业为归,力田自食,精进不止。五四年初城大水乏…  相似文献   

9.
10.
月悟 《法音》1999,(10)
《释教三字经》说:“修行必择一捷径法门,方能有成。念佛法门,最为捷径。而持名念佛,尤为捷径之捷径法门也。最为要妙,宜笃信而力行。”诚然,除非不识字或半文盲,实在无法研习三藏教义,可以鼓励他一味持名念佛,并且笃信、发愿而力行,也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然而仅此,往生品位绝对不会高,因为往生上品的基本条件,皆为深信大乘而发菩提心,欲信大乘必须研习大乘教义以增信、解悟。或日:只要能到西方就好,下品下生就心满意足了。答日:此言差矣!俗误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  相似文献   

11.
尤佳  周斌 《管子学刊》2010,(1):46-49
人性问题是荀悦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和核心问题之一,他是性三品论的坚定拥护者,更是一位承前启后、富有创见的理论家。荀悦提出了"兼取"的理论,认为在性与情的应合互动关系中,还存在一种"兼取"的状态;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性之九品"的主张,把人之三品更细化为九品,将汉代的性三品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荀悦的学说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2.
“往生净土必发菩提心”辨曲世宁净土法门,圆顿超胜而普被根,不断惑业却横超三界,诚乃释迦本师度五浊凡夫出生死苦海之妙法。未世众生,福薄慧浅,难凭自力断尽见思,非此妙法无由得度。奈今法运不昌,异说纷纪,“消尽惑业才能往生”之余悸未尽;“发菩提心方生净土”...  相似文献   

13.
元音老人对禅宗向上宗旨参悟犹深,有《略论明心见性》一文,在河北《禅》刊1990年1~4期连载(有单行本流通),使各界读者倍受法益。本文是元音老人辨析念佛法门的力作,由《禅》编辑部推荐给本刊发表,以广法施。  相似文献   

14.
位呢?这未尽的无明就是业。所谓“带业往生”,即是带这“业”往生。念佛行人。即使证到理一心,似也不能超过等觉菩萨,所以还不免有无明在,故欲往生,还须“带业往生。”决不是说念佛修行人,修行时也可以造点坏事害害人,将来可以带业往生的。或曰:印光大师说:五逆十恶人,平时不知修行,但也未曾谤佛,临终得善知识为之开导,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也得带业往生。这不是明明告诉我们现在干点坏事,将  相似文献   

15.
亲鸾这一观点,您认同吗?——编者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净土;彼土导师阿弥陀佛常以大悲愿力摄受法界众生往生其国。十方众生乘彼佛愿往生决定,当生即入正定聚住于大乘不退转位,次生成  相似文献   

16.
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信仰的主流,因其专注彼岸之往生,故曾被讥为“专属送死之教”,然而正是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净土宗在临终关怀和终极关怀上的殊胜。这里主要是从心灵抚慰角度来阐释净土宗于临终关怀方面的价值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兴 《法音》2020,(3):19-22
西方净土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自庐山慧远念佛结社,到唐宋两代善导—普度一系的"本愿"持名学说、五代创立的"禅净双修"理论再到天台宗的净土修持等等,净土法门的发展在中国佛教史上以多线交互的形态展开。[1]伴随着净土信仰理论发展,中国本土极具特色的记录净土修行者往生感应事例层出不穷,汇集此种故事的"往生传"文集亦见于历代佛教文献。明清时期是"往生传"文本出产的高峰和总结性阶段,这些往生故事中亦透出一种常见的叙事模式,同时也体现着编纂者对于净土信仰实践的一种文本构建。  相似文献   

18.
19.
王丽心 《法音》2004,(3):37-37
本刊讯2月15日上午,果一法师往生十周年纪念法会在净土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隆重举行。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东林寺方丈传印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辉悟法师、妙安法师、印空法师,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慈学法师等诸山长老,九江市人大副主任王际民、市政协副主席林耀兴、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