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物画创作是中国画人物方向教学的难点,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创作方向。人物画创作需要切身地去体验生活,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真情实感。将佳木斯地域文化教育融入中国画人物方向创作课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养成发现素材、收集素材的良好习惯,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和自己喜欢的素材来进行创作。创作题材的确立不会再成为学生创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学做合一",这是对教育现象的说明和总结,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不相关联的过程。它要求施教者将三者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我在从事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研究美术课的教法,通过实践认识到一个道理:美术教学虽有"法"但无定法,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灵活把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本领,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谈谈关于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美术探究学习能力、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诸问题。  相似文献   

3.
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及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蓓蕾  林磊  董奇 《心理学报》2002,34(5):52-57
研究了不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被试为151名4-8岁儿童以及30名本科生。精细动作能力的测查包括线条填画任务、图形临摹任务以及筷子技能测验。结果发现:(1)不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线条填画能力、图形临摹能力和筷子使用技能;(2)筷子使用技能与线条填画、图形临摹能力都显著相关,线条填画能力和年龄对筷子使用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3)不同学业成绩儿童在各类精细动作能力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说明,较基本的精细动作能力是复杂工具性技能发展的基础,同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与其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肖立军 《美与时代》2013,(12):127-128
综合材料在儿童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再创作,在有限的材料选择中发挥出无限的想象。活动过程也促进了儿童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及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在活动中儿童开始学会用不同的材质、不同属性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将生活中的经验融合起来,达到对自己和对世界更加完整和复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写话时期”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有些学生很想把自己观察到的、美的画面说出来,但苦于不知该怎么讲,或肚中没有好的词汇来形容和表达.如何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身边的事物,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基于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中强调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能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引导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能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换即可.在写话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真摸索,总结出一些粗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绘本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以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人们传播知识。在美术课堂中通过绘本欣赏培养儿童的认知发展、视觉感知、想象和创造能力,并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生活的经历和经验进行创作绘本,以此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拉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行更好地学习和创作。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学习木刻版画时会因压力大从而画不好、画不准、刻不出来节奏感、印不出来丰富的肌理,也不知道如何才干净,怎么样才能分好颜色,更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做出所谓画面的艺术语言规律,才会被老师认可,才会顺利过关,在这样的情形下,版画的制作显得繁琐而艰难,俨然成了重负……然而,藏书票的制作与创作,非课程教学内容,却使得我的版画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每个学生的信心与乐趣。  相似文献   

8.
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高职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能够挖掘学生的观察潜能,培养其观察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一直以来,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高职美术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对于美术教学目标的完成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带领中学生们体会作品含义,以此提升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新的创作方式,进而提升和培养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9.
孙翔 《美与时代》2014,(5):60-60
速写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其定义十分广泛,是画家在创作前准备和记录的必备手段,其在提高学生造型归纳能力、观察能力,锻炼美术工作者眼、手、心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眼里,老师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请老师不仅要精心地培植而且要小心地呵护这些成长中的树苗。不要因为自己的不满、粗疏与偏颇而使他们受到伤害与摧残。事实上,老师自己不经意的言行,也许就会刺伤那些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基础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化学实验中,优化学生实验心理品质,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学科教学心理研究的难点之一。本认为,设置问题情景,优化实验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观察能力的培养;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优化创新精神的形成;强化实验中知识的获得与社会性发展,是优化中学生实验心理品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在,创作已成为绘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创作训练不仅是对学生造型综合能力的衡量,更是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开拓其艺术想象力的一种手段.绘画毕竟是一门学问,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面对众多的选择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美与时代》2006,(7):8-9
《美与时代》杂志(以下简称美):以前看到你的作品都是以静物为主,这批近作画了许多国外的风景,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的?徐刚(以下简称徐):是的,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奖和媒体介绍的作品及近十几年的花卉静物创作几乎都被国外艺术机构、画商全部收藏,因此,圈内圈外见到的大多数都是我的花卉静物作品。其实,画好画是一个画家的天职,而画什么对画家来说,决定于他被什么所感动。的确,社会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给艺术在不同层面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喜爱漫步于自然,关注着平淡琐碎的生活,搜寻一种适合表达自己感情的绘画语言,希望能在情景交融之中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在贴身自然的观察与思  相似文献   

14.
油画是以快干性的植物油去调和颜料,在亚麻的画布上进行绘画创作的一个画种。油画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我国当代油画的教学进程中,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创作是教学的关键。油画的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作水平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对于学创作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油画教学的进程中。培养学生对油画的创作的能力的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创作素材、独立构思、构图,并且包括在审美评价的基础上、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上、对事物形象的记忆上以及对事物的联想力和艺术表现力上。创造力是油画的一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油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分割出不同派系,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创造力对油画的创作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支撑起整个油画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在对油画的过程中太依赖于"外部的素材",只知道是什么派系的画作就拿来临摹,完全忽略了画作所传达的个人情感,学生一味的机械性的练习油画的技法和色彩之间的配合,忽略了创作油画的灵魂-创造力;忽视了最基本的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创作画作的主旨,只是一味模仿但求"形似",忘却了油画出现的重要意义-是代表作者的发言人,亦是作者的情感表达者。因此,在对于油画的授课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油画创造力,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油画风格,跳脱出模仿的怪圈,画属于自己的油画成为现今油画授课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一下从油画起源浅谈创造力对油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油画创造力的基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艺术创造在于艺术感觉,中国画教学不能只是注重技巧和艺术知识的传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及创造能力,除了要在基础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理论的培养,还要专门设置相关实践课程。小品画创作课可以通过大量的创作练习,培养训练学生独立组织与构筑画面的能力,研究探索笔墨语言,积累创作经验,提升艺术想象空间和观察能力,激发创作热情,使学生养成随时创作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丁晓攀  傅根跃 《心理科学》2008,31(3):754-758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儿童对心理特质信息来源的评价.实验一考察儿童对四种信息来源(自我报告、老师报告、同伴报告和直接观察)的偏好:对于高评价特质而言,所有儿童都更喜欢直接观察而不是自我报告;对于中性特质而言,低年龄组儿童比起直接观察来更喜欢自我报告,而高年龄组儿童则没有显著性差别.实验二是实验一的补充,要求儿童对实验一中所使用的八个心理特质词汇进行评价,进一步验证儿童对自我报告的怀疑的原因:儿童对心理特质词汇理解基本正确,不同年龄组儿童对自我报告的怀疑并不是由于对特质理解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心理老师高级班的培训中,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树木人格图的技术及其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树木"象征着人的原始本能或内在情感,某种程度上是画者的象征和自我投射,因此可以通过画树来分析来访者内心的世界或其人格特征。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在课题调研过程中,我利用这个技术对一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辅导。他叫洋洋,男孩,今年6岁。  相似文献   

18.
在油画创作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的绘画由相互怀疑、抗拒再到学习,进而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创新。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中会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元素融合到创作中去,中国油画风景的表现在学习西方大师作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掘本民族的文化艺术魅力。如何平衡中国画中的美术形态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关系,体现中国文化思维和精神,是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当代油画风景创作对中国画传统元素的借鉴为研究切入点,从对中国传统绘画美术元素特征分析的视角对风景油画创作进行大胆研究创新,通过探寻中国画与现代油画创作的可融合之处,进而在风景油画创作中能创作出时代气息与民族传统国画风格相融合的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力作,在世界画坛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画绘画语言线与形的艺术表现语言的具体探究,集中从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三个系列进行赏析。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赏析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以线造型之外,还利用了当代对线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线性语言表达画面效果,使其画面更具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这些在画面中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对笔者的创作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色彩能够反映人的原始本能,同时,儿童自身也具有天生的色彩表现本能。他们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随意挥洒,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色彩是他们最天然的语言。在儿童的色彩画教学中,如何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使色彩画的教学与他们当前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儿童色彩心理和色彩画的表现特点、色彩画的工具材料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希望可以给一线教学中的实践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