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公无私”一语,是由大公和无私两个词组成的。最早分别见于儒家和道家的典籍。《礼记·礼运篇》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话,儒家这种兼,济天下的抱负,就是大公。《说苑·至公》篇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楚  相似文献   

2.
(一) 廉政建没问题,对于反对贪污腐败、玩忽职守,对于法制、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重要和具有推动作用的。在历史上,廉政主要是针对贪官污吏的贪污受贿、腐败暴虐而言的。《楚辞、招魂》讲:“朕幼清及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  相似文献   

3.
西安碑林藏有一座清代留下的《官箴》碑,碑文言简意赅,仅36个大字: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大意是说:官吏并不怕我严厉,却怕我廉洁,使他们不敢用贿赂等手段收买、利用、欺骗一个廉洁的人。真正的威严,是从廉洁来的。百姓并不怕我的权力和能耐,却慑服于我的公平和公正。只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能清明  相似文献   

4.
《周易》的伦理思想之所以高于除《易》以外的《五经》、《语》、《孟》,主要在于吸收了道家的天道阴阳的思想,提炼出了“性命之理”的范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说卦》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本是儒家的伦理范畴,但是儒家的孔孟  相似文献   

5.
<正> 《论语》虽然不是孔子本人亲作,但直接记录孔子即事言理的思想观点。因此,应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基于这个前提本文主要依据《论语》来研究孔子的说诗。一、孔子说诗皆断章取义《论语》中涉及诗的共十七章,其中引诗句来说诗的有七章。(一)《八佾》: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二)《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相似文献   

6.
廉,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是指"堂之边"或"厅堂上方有棱角的横梁"。《仪礼.乡饮酒礼》曰:"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注曰:"侧边曰廉"。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肯定了"廉"为"堂之边"或"厅堂上方有棱角的横梁"之说法。其中曰:"堂之边曰廉"、"堂边皆如其高"、"廉远地则堂高,廉近地则堂卑"、"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又曰:"廉之言敛也"、"廉,隅也;又曰廉,棱也。引申之为  相似文献   

7.
《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的出版,使我想到:早在春秋时期,晏婴即讲“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认为廉洁是从政为官的根本。为了使从政为官者保持廉洁,西汉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的策问时曾提出,从政为官者不要“与民争利”,他讲:“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董仲舒对策三》)。西汉宣帝时提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汉书·宣帝纪》),强调官吏的廉洁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官的不能清廉自守,势必会影响到下属、百姓和整个社会风尚。如清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韩非读过《文子》”《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必罚》一节中说:“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这是属于“经”的内容,在下文“说”部分,对此有明确的解释:  齐王问于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赏罚之为道,利器...  相似文献   

9.
周易辨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襄公九年记载“姜曰:‘亡,是以《周易》曰:隋,元亨利贞……”;昭公七年记载“孔成子以《周易》筮之”。可见《周易》之名在周代甚或更早便已经存在了。《周礼·春官》有云:“太人……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汉郑玄在其《易赞》中便断定:“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之影响极深,故而后人皆认为《周易》乃周朝之《易》。对此,笔者谈点个人看法。一、“周”之辨对于“周”、“易”之…  相似文献   

10.
<正> 绍熙五年(1194)朱熹(1130—1200)罢免待制侍讲后,十一月归途至江西玉山县,邑宰请至县庠讲学。因学者所讲问而发明要道。程珙起而问曰:“三代以前,只是说‘中’说‘极’,至孔门答问,说著便是‘仁’,何也?”朱子答曰:“说‘中’说‘极’,令人多错会了他文义,今亦未暇一一详说。”以下从“仁”字发挥(《玉山讲义》《朱子文集》卷七十四)。可借朱子未详言“中”与“极”,然依程珙之问,可知三代以前“中”字为思想热烈讨论之点。《中说》序曰,“‘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  相似文献   

11.
一阴、阳两字的古义是背日和向日 ,起初并无任何哲学内涵。阴 ,《说文解字》曰 :“暗也 ,水之南山之北也” ,《说文系传》曰 :“山北水南 ,日所不及”。阳 ,《说文解字》曰 :“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 :“高明也 ,对阴言也。”① 众所周知 ,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早在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就已有高度的概括和体现。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明确指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老子第 4 2章 )自古以来 ,人们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对其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几…  相似文献   

12.
礼义廉耻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义廉耻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樊婧王引兰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义廉耻又称为“四维”,出自《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明清之际顾炎武也曾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即“纲”的意思。可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中的“人文”与“科学” “人文”意义,一直是人文学者所关注的。首先“文”这个辞,殷商甲骨文已出现,《说文》:“错画也,象交文。”西周时,“文”已结合“德”作为重要的哲学观念,《周书·谧法》曾经对“文”作一定义式的说明:“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至春秋战国时,更是哲学探究的主要论题之一,就道家哲学的发展而言,我们可以从郭店《老子》、竹简《文子》与《黄  相似文献   

14.
舞雩台     
<正> 《论语·先进篇》中记孔子令几个弟子各言其志。当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后,曾皙接着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孔子赞同他的主张,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郑注:”沂水出沂山,雩坛在其上。”刘宝楠《论语正义》记:“雩坛者,雩时为坛设祭于此。  相似文献   

15.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2):30-32
“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紧接着《尼西亚信经》有关教会的论述便是有关洗礼的论述:“我们宣认为赦罪而设的独一洗礼。”赦罪的洗礼是基督徒生命的基础,也是教会生活的起点。按《使徒行传》记载,彼得在五旬节讲道,劝勉听道的人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  相似文献   

16.
《论语·微子》说: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所称“吾老矣,不能用也”的话,象是孔子说话的语气。何晏注:“以圣道难成,故云吾老不能用。”这“吾老”更象是孔圣自指。但是这样的理解未必确当,因为《孔子世家》说:  相似文献   

17.
[一片石] 一片石头,后专指碑碣。唐《朝野佥载》卷七:“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庚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唐李白《襄阳歌》:“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  相似文献   

18.
朱熹《孟子集注》在名物训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兹从中选择几条以作考辨如下。“深耕易耨”(《梁惠王上》)朱注:“易,治。”清焦循驳之曰:“若训易为治,治耨于辞为不达。且上云深耕,谓之深;此云易耨,则为耨之易。禾中有草杂之,则烦扰矣,故芸之使简易。”焦氏释“易”,将之与“深”联系起来考虑,极具启发性,但训作“简易”,亦属不妥。对“易”的正确训释,蒋孟仁《孟子音义考证》所说最为可信。其云:“《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易之亡也’,《经义述闻》云:‘易者,疾也,速也’;《管子·度地篇》曰:‘大暑至以疾耨杀草秽’,是其证。《齐语》曰:…  相似文献   

19.
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一书中于《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条下注曰: 跻僖公者,亨祀之位升僖公于闵公之上也。闵公与僖公为兄弟,《鲁世家》 谓闵为兄,僖为弟;《汉书·五行志》则谓僖是闵之庶兄。无论谁为兄谁为弟, 僖公入继闵公,依当时礼制,闵公固当在上。《鲁语上》记此事云:“夏公弗忌 为宗,蒸,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曰:‘我为宗伯,明者为昭, 其次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 之亲疏也。夫祀,昭孝也。各致齐敬于其皇祖,昭孝…  相似文献   

20.
《管子》借鉴吸收先哲思想中“廉”的智慧,并赋予它充沛的生命力。《管子》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使之成为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管子》的“廉”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廉正为人、廉洁奉公、廉明治国。《管子》的“廉”思想在哲学、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