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阳江漆艺以生产日用品、家具等实用漆器为特色,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在清代得到了发展,其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坚固耐用,是岭南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江漆艺经历了民国的兴盛,建国后的转型,再到当下转变为以漆画为主要发展方向,在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阳江漆艺的品类、材质、工艺、风格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2.
江南地区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漆工艺的发展,还是功能内涵由实用向精神、审美的多元拓展,均完整地呈现了我国漆文化的演进。因此,研究江南地区漆文化历史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漆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扬州漆器制作工艺精巧,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的代表之一,其造型优美,具有极高的工艺美学价值。历史上扬州漆器经历过繁华与衰落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扬州漆器面临着人才不足、"用"与"美"相矛盾等困境。对此需要全方位培养传承人,特别是培养创意设计方面的人才。同时要将扬州漆器的"用"与"美"结合起来,并重新定位市场,发展现代产销通道,推动扬州漆器发展。  相似文献   

4.
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工艺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社会的更替与发展。传统技艺是需要传承的,只有用心去对待它,去发扬它,才能感受它的魅力,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扬州传统漆器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该项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扬州历史、中国历史的正视与传承。民族文化魅力源远流长,但是当今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却是阻力重重,我们只有不断突破,在继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其得以永恒。文章就以扬州漆器工艺为例,简要地说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湖北荆州地区民间特色楚式髹漆工艺所面临的生存和传承困境,对楚式髹漆工艺的程序、特性、现状、漆器特征、价值与传承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将楚式髹漆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结合的传承创新方法,通过指导毕业设计课题案例的实践验证,拓展了楚式髹漆工艺的应用领域。运用数字化建模实现数据应用与共享,并将现代先进加工技术与传统髹漆工艺制作结合,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角,融合传统文化设计语意,来传播该技艺价值,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6.
扬州漆器,萌芽于战国,兴盛于隋唐,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以木胎为胎骨和镶嵌螺钿是扬州漆器的特色。但目前扬州漆器的发展存在着消费者认知程度低、实用性较差等问题,其传承也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应当将设计与创意注入漆器产品的研发当中,开创扬州漆器文化与品牌,产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扬州漆器的发展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干漆夹纻佛造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夹技法又被叫做脱胎技法,是以漆灰和麻布相结合作为漆胎,制成的佛像轻巧而坚固。在现代手工艺领域,大漆和佛塑的有机结合,将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是积极开拓创作可行性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研究大漆材料和髹漆工艺,对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圆雕式单体佛造像的形象考察和分析,创作出运用中国传统大漆为原料的成品雕塑,并在大漆材料运用于漆佛像的创作过程中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到理性反思阶段,扬州玉雕借助市场形成的现有保护状态呈现出的问题值得反思,包括地方文化特色的模糊化、市场培育的不健全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根据当前经济的新特点,即审美经济的出现,探究扬州玉雕的新型保护道路有着重要意义。它包括培育新型的玉石文化体验市场,开发玉雕艺术品市场,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建立扬州玉雕审美价值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工艺人才的培养机制。这将有助于扬州玉雕在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漆艺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扬州漆艺更是闻名于天下。扬州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漆艺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扬州传统手工艺之一,这毫无疑问的让漆艺成为来扬州游玩的游客带回家作纪念的最佳选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扬州漆艺并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文章介绍了扬州漆艺在旅游产品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扬州漆器自古以来享有盛名,它发轫于战国,兴盛于汉唐,鼎盛于明清,这种优秀传统工艺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却日趋缓慢,市场更是日益萧条。原因在于它未能很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今天,为振兴扬州漆器,有关部门和各个企业应转变观念,重视其潜在市场的开发,改良工艺,多种渠道提高大众对扬州漆器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漆画虽然异于其他画种,但又有着同样通体表现意境和思想感受的神圣使命。传统漆艺技法被漆艺家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漆艺朝着大画种的空间发展。传统漆工艺的精湛让世人赞叹,漆艺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将漆语言发展得更加丰富。无论是它的材料、表现力,还是题材,都使人耳目一新,呈现特立独行的品质。漆工艺不断演变,形成了这种当下审美思潮,使得漆画材料、工具、创作理念得到开拓。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漆画作品,有些将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技法移植借鉴,它们在与传统的漆画技法相融合后,收到了亮眼的别具一格的艺术视觉效果,让人内心为之一振,画境与材料的相得益彰,也突出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一些以技术性层面为主的实力分析及史料研究,探索中国漆工艺与日本漆工艺之间存在的关系转换及所预示的兴衰趋势,并就特定时期(中国明代和日本江户时期)的漆艺术现象(能够代表中日两国造物文明传统最明显特征的艺术品种)尝试以技术层面为主的切实分析,并试图达到探索其文化成因、生活习俗及贸易往来诸元素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京绒花与扬州绒花的真假风波,让扬州绒花饱受争议,其实二者皆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绒花制作技艺"的成果。如何提高扬州绒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社会大众对扬州绒花的关注度,找到扬州绒花的创新生成方式,在创新的同时守住传统的魅力,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更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名片。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绒花,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家对养老问题逐步重视起来,但养老景观设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文章以扬州曜阳国际老年公寓为例介绍了其设计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使养老景观设计彰显扬州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城市的根,是城市的魂。文化是扬州城市生生不息、历经2500年不断发展取得辉煌的重要力量,也是扬州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品牌和扬州城市精神的珍贵名片。  相似文献   

16.
扬州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日益成为地方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扬州剪纸产业尽管取得了不小的市场业绩,但在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发展策略思考,在市场驱动策略、创新驱动策略、知识产权策略三大方面强化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国是世界上髹漆工艺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了朱漆木碗漆器、漆绘陶器,在战国和汉代出现了木胎漆器,唐代发展出了平脱漆器,经历宋元两代的戗金雕漆,直到明清两代而发展到全盛时期。漆器以"生漆"(由产自中国的漆树的天然汁液加工而成,被誉为"涂料之王")作为原料。最初是用生漆涂抹髹饰木胎、陶胎表面而制成漆器,耐潮、耐高温、耐腐蚀,可以长久保存。其后发展出用生漆覆盖、堆填在漆胎(一般由黏土或者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之下,中国紧跟时代的发展,习总书记也提出新的指导思想中国梦。中国梦作为新一代人的伟大梦想,是要弘扬中国精神、民族文化,使文化大花园百花齐放。在新时代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一定会带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真正繁荣。扬州剪纸的民族特征为伟大的中国梦奠定文化基础,充实文化底蕴,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让中国梦的主题与扬州剪纸艺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深入地挖掘出扬州剪纸的制作步骤及制作技巧,提升扬州剪纸的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扬州剪纸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将伟大崇高的中国梦融入剪纸艺术中同时赋予扬州剪纸艺术新的内涵,这是扬州继承与发展的一大出路。扬州剪纸虽然历史悠久,但如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做工精细却缺乏创新性,总是剪一些习惯性的题材,如花卉、人物,极少有中心的意义。2002年中国剪纸博物馆在扬州落成,为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3年政府对其进行了抢救工作,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剪纸艺术虽然有了转机,但仍然非常的危险。2006年扬州剪纸艺术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更加有利于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古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千百年来静静流淌,哺育了扬州人民,也蕴育了灿烂的扬州文化。普哈丁墓园,作为中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和古运河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一起,见证了扬州城的发展与变迁。一扬州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大批大食、波斯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伊斯兰教即于此时传入扬州。但在唐末和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扬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不断遭到破坏,大食、波斯商人的财产被掠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尚属侨居性质的扬州伊斯兰教也因此而中断。一直到宋朝,扬州才像中国一些有伊斯兰教早期传播的城市一样,迎来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20.
隋唐以来,扬州成了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元代既是中国伊斯兰教大发展时期,也是扬州穆斯林活动空前活跃时期,他们在扬州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世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扬州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加之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因此成为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向外幅射的重镇。南京、镇江、上海等地的伊斯兰教传入与发展都与扬州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