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敏 《美与时代》2008,1(1):134-136
对孔子人性教育本体的伦理一元论观点提出质疑,阐释孔子人性教育本体中伦理之维和审美之维,由此造成的人性教育中启蒙理性与审美自由的表层悖论,进而指出在伦理维度与审美维度的内部,又分别裂变为理性与异化、审美与平庸的深层悖论.其内在矛盾折射了中国传统人性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焦虑.  相似文献   

2.
复制技术的出现使艺术品的收藏与传承获得了巨大的空间,它为艺术品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不同复制技艺的发展,艺术品的审美过程也开始发生改变。《蒙娜丽莎》摹本和印刷本带给我们的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审美,这其实也就是手工复制品和机械复制品作为两种不同的复制技术对艺术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平面广告设计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鉴赏的依据是审美规律,符合美的本质的艺术品往往被认为是美的作品。但是审美标准是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只有新颖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设计风格的多元化也成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结艺术之美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织的装饰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给我们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审美享受。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为今天这种精致华美的艺术品,不仅具有造型之美,色彩之美,而且都因其形意而得名。每一个结都通过“形、色、意”等的有机结合,综合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文化特征,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对艺术品从古至今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通过分析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及经济价值,进而从不同社会时期、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群体需求等角度来阐释艺术品的价值。探讨对艺术品价值产生影响的因素,体会艺术品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完成此论文是对艺术品价值和意义研究的一种补充,对未来艺术品的创作和收藏提供鉴赏依据,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的培养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面临丧失审美主体性,审美品味物欲化、感官化等多重异化困境。作为新时代的女大学生应当铸造崇高的现代灵魂,恢复本真的浪漫诗情,超越异化困境实现灵性生存。解决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异化困境的路径在于完善高校美育课程,重视高校美术馆、博物馆在涵育新时代女大学生本真、诗意性情方面的功能,把审美创造作为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培养的基本目标,女大学生通过利用大众传媒等媒介,创造审美生命,让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立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潜入现代艺术的"震惊"效应之中,开启了现代"震惊"艺术所潜藏的以异样的世界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以颠覆大众的角色地位培植其成为新生的革命力量、以艺术的政治化突破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重围之政治功能,从而以"震惊"为中介将艺术与政治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他独特的艺术政治化理论。它既是本雅明在艺术实践领域直面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应答时代问题的产物,也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的审美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鉴赏的依据试审美规律,符合美的本质的艺术品往往被认为是美的作品.但是审美标准是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只有新颖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设计风格的多元化也成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自然关学在诸多层面展开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介入关学”将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统统纳入到动态的“介入”的模式当中,并以此来拒绝非功利的传统思想。环境形式主义则是一种关于自然环境的审美鉴赏和评价的形式主义,“肯定关学”却反对这种环境形式主义,并认定传统艺术对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核心差异,就在于艺术品是以某种形式而获得框架的或者被限定的,而自然环境则不然。这就相应地决定了自然鉴赏模式的各种差异,“自然作为自然”的鉴赏模式就在其中得到了推崇,而审美判断是否建基在拥有客观性的适宜自然对象之上的争论也已展开。  相似文献   

10.
一、艺术品投资、拍卖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一)何谓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一般指的是造型艺术的作品.根据<中国百科大辞典>的含义,艺术品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来界定.狭义:凝聚有人类各种形式的艺术劳动的,有某一具体表征和特定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的物品.  相似文献   

11.
审美偏爱(又称“审美偏好”)是个体审美活动的指向性和选择性。也就是个体对某类审美客体或某种形态、风格、题材的艺术品优先注意或优先审视的心理倾向。审美偏爱是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配着个体的审美欣赏,审美评价和审美创作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逼德文化省邵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百席专家朴成日教授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果——《中国艺术哲学》2018年在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该中心推出的第一个韩语成果。成果系统阐释了中国古代艺术审美之本质、特征及流变。中国古人艺术审美之本质特征主要反映在其特有的体悟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命意识之中。艺术品的结构更被看成是言、象、神、道统一的生命整体,其体势、风骨、气韵、节  相似文献   

13.
高风险社会、图像时代、消费社会无疑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强大的资本力量统治下,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象征性符号与物欲的狂欢。高风险社会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剧烈的震荡,她们对于爱情的信仰也摇摇欲坠。图像时代把女大学生抛入一个超现实的拟像之中,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个体欲望对他者的巨大投影。从爱的生命精神出发,对新时代女大学生异化的爱情进行审美救赎,探讨爱情多维的特性,还原爱情的本真状态,展示爱情升华的过程,呈现典雅爱情与浪漫爱情的图景。文学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异化具有救赎作用。探究爱情诗性生存之可能,挖掘爱情的意志力量与生命活力,从而实现新时代女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由解放,帮助女大学生摒弃爱情异化,唤醒新时代女大学生沉睡的爱情灵魂。  相似文献   

14.
现代美学是现代性与现代文化悖论的表征:一方面,以工具、目的及技术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精神极大地侵占着人文价值的存在空间;另一方面,以启蒙与自由为典型的高度自觉的主体意识总是试图重新寻求并阐释人之意义与价值。后者可视为现代美学的化身,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性及文化悖论的钟摆平衡运动。赫勒从审美自律等方面,论证了现代美学存在的合法性和矛盾性;继而认为,作为现代美学的表意方式和内在运行结构,“历史哲学”与“艺术批评”相互对立制衡,有着不可改革的内部矛盾且构成了现代美学的悖论。针对当代审美趣味价值与艺术品个体化、多元化及动态化的存在事实,赫勒主张用“艺术品的尊严”取代“艺术自律”,认为只有与人发生本质关联时,艺术才具备存在的合法性,艺术价值才可能彰显,艺术是人对意义的追寻。以上论调充分体现了赫勒美学思想的强烈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正1922年,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来到中国,这位对艺术有着极大热情的枢机主教极力倡导天主教艺术的"本土化"。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出现了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广泛尝试。其中就包括天主教绘画艺术。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与梵蒂冈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充满中国审美情趣的天主教艺术品是一大亮  相似文献   

16.
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六朝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即超越有限而把握无限的审美境界、变化之无限与法则之有限共存的审美观念以及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和谐的审美理想。这三种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反映在六朝时期音乐审美中的"有"与"无"关系问题具体而辩证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饶帆 《美与时代》2023,(5):115-117
两宋之交人士扬无咎所创作的《四梅图》是当时士大夫文学性审美的集中体现。《四梅图》中的画与词是不可分割的同一件艺术品的两部分。扬无咎通过这件作品,借花喻人,分别回忆了年轻的恋情与自己功业无着的感慨。《四梅图》后附有题画词,作者希望借由歌妓的演唱得到广泛传播,扬无咎也通过这件作品寄托了晚年的人生感悟与期许,得到艺术的永生。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著名玻璃艺术家戴尔·奇胡利创作的玻璃花园为人们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带来了全新而又独特的的艺术视角。玻璃花园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自然精神,在美学上的不断创新,艺术表达的开放性,以及玻璃艺术的"进化"理念都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芝加哥加菲尔德植物园和西雅图奇胡利玻璃花园不但折射出戴尔·奇胡利颠覆了将艺术品本身作为终极审美的传统观念,而且还将艺术品视为丰富景观欣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霞  朱林 《美与时代》2004,(12):26-27
对艺术品的审美欣赏是必要的,情感在艺术欣赏中主宰着欣赏者的心灵,通过对情感方面的审美欣赏来进一步地走进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骷髅"作为中国古老的"开放型"审美意象,同时存在于世界多个文明的艺术史中。由于科技、宗教与社会多个因素的影响,人们逐渐疏离了其与"死亡"相关的崇高美感,这为重构其审美内涵提供了内在支持。以达明安·赫斯特为代表的西方骷髅艺术及其审美观念对中国当代大众审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骷髅"这一古老的意象因为艺术家的重新回眸而获得新生;另一方面,在艺术观念的传播过程中,"骷髅"被不断赋予多重更为世俗的审美内涵。当今,骷髅意象获得了诸如"酷""个性""可爱"等新奇而另类的美感,在服饰艺术品中凸显其较为纯粹的装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