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军 《学海》2007,(4):200-204
萧乾是现代小说家中最自觉运用象征诗艺进行创作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小说主要通过对文化哲理的隐喻、个人情感及经历的暗示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象征三个层面来完成对象征艺术天地的营造.他的象征具有"影射性"、简约化、单纯化和半透明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通过影像媒介讲故事的,而隐喻、换喻是电影修辞中的常用手法,因此,对电影中的隐喻、换喻分析实际上就是影像媒介修辞的分析。影片《触不可及》讲述了白人菲利普与黑人德瑞克的友情故事,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从影像媒介修辞的角度看,《触不可及》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换喻,这些修辞与人物弧线和电影主题息息相关。对这些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完善对影片修辞艺术性的认识,深化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以卡拉瓦乔的油画作品《圣母之死》中画面下方的铜盆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基督教宗教画特有的文化背景,寻找铜盆在画面中真正的作用以及依据。在面对不同文化语境中孕育的作品时,往往容易忽略题材特有的内涵和画面物品中的隐喻,主观推断画面的构思及内容,因此造成对画面内容误读或是错读。只有将艺术作品重新放在创作时的语境中,才能更好地探究其内在含义,发掘出更真实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我国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其中人物画是出现最早的。由于中国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因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逐渐丰富,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基于此,对人物画创作中的"主题性"创作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创作价值和对"主题性"创作的自我认知,以更好地实现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5.
湛江地处我国大陆最南端,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湛江作为南海的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我国南海的魅力。受北部湾建设的辐射,湛江逐渐走进世界的视野,到湛江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湛江的自然、历史、人文、艺术开始加以关注。但是,湛江地区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却很少,研究湛江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高校和艺术家更是凤毛麟角。青年画家在收集素材和油画创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各个行业专业学者的权威指导,创作材料及创作思路上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拓展和应用。画家在题材的时间和空间的选择范围上过于局限,历史上的湛江风貌未能全面地展现。因此,本文就湛江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简要分析湛江地区油画家、艺术作品,吸收全国的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专家的创作经验,为今后湛江地区高校油画创作厘清思路、根植当代湛江生活,建立地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造型艺术特点、创作思路与创作意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观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汉画像石艺术中所独具的民间美术特性。  相似文献   

7.
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修辞性质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兴趣和注意,但这种理解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文本及其对现实的再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因此,本文的主旨是通过解答马克思解答货币之谜时所制造的文本的"货币之谜",以说明马克思使用的隐喻及其所构建的货币理论之间的深层关系,这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货币的一种隐喻学。  相似文献   

8.
关于隐喻的研究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并且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迄今隐喻已经成为工业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国外隐喻的理论发展、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总结了目前隐喻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隐喻理论从早期的局限于语言修辞的传统理论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认知理论,从揭示隐喻“靶”事物和“源”事物内在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到隐喻对事物逼真性的构造理论,这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发展和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隐喻在人类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中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组织行为、企业管理等。然而目前对隐喻应用和研究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者的工作大都局限于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在使用隐喻思想进行的设计和评价时也仍旧缺乏一个操作性的参照基准,因此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对于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提供隐喻研究和应用一个整体的框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艺术的众多创作手法中,"失控"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语言。"失控"因素的存在,赋予了作品更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代艺术中的"失控"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在展示过程中邀请观众参与所产生的随机"失控"效应、作品中掺杂了时间等不可控的因素从而使作品能够自我表达,以及危险导致的"失控"等。除了作品中的"失控"因素之外,"失控"同时也作为当代艺术的主题而广受艺术家的青睐。当代艺术家们普遍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对于当今人们的野蛮行径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导致的有关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健康以及伦理问题的"失控"而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传统绘画中再现性的“第一自然”,“第二自然”是当代艺术家有意识地以观念介入画面,并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出凝聚着艺术家个体对人类当下生存空间以及生存状态深沉思考的观念图式。“第二自然”强调的是具有独特风格、充满个性的艺术思考空间,具有着“再造自然”的含义。它是艺术家们对当代绘画领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进行反思并试图探寻新出路的一个结果,其独特的思路和思想价值,使得我们能够重新感受当代绘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情色题材"具有十分悠远的历史和传统,从原始社会人类艺术萌芽,到今天当代艺术的繁盛,它见证了人类艺术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女艺术家的出现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一些女艺术家以莫大的勇气和魄力,在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从事情色题材绘画的创作。以女性视角,结合女性的思维方式、观看方式、行为方式、性格特点、情感倾向、价值观念等总览中国女性油画家的情色题材艺术创作,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两性格局和书写方式,以及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男女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促进艺术史的完善、国人性观念的变迁,以及女性意识的发展和两性关系的改善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宗教的教义、组织、图像、仪式、不同地区的传播方式等等,大体上把汉语宗教修辞研究概括为三个层面:一、学科“概念系统”或“体系”的建立。重点是宗教符号象征系统和隐喻系统的描写。二、宗教修辞语境观的建构。宗教祭祀仪式是高度程式化的戏剧修辞,宗教仪式的空间情境是依靠综合性的因素建立起来的。三、宗教传播修辞研究。考察宗教传播活动的内、外部关系,同时对传播过程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早期全真道创立者"不倦写诗词"的根本动因是诗词的象征、隐喻、意象等与内丹修炼的宗教体验之间可以互相阐释说明,诗词创作在教化弟子、劝讽世俗方面也具有便于记诵、流传等各种方便。全真道诗词内容不能从"纯文学"立场划分,应结合全真道修行观念,从真功、真行两个层面切入。全真道描述劝讽世人、行善救济等外修"真行"类诗歌具有"俗文学"特质。王重阳对《乐章集》的接受是顺理成章的,对柳永的情色作品既不是刻意回避,也不是全盘认可,而是把这种描写内化在丹道修炼的宗教体验上,创造出大量异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的富有象征意味和情感体验的丹道诗词。金元南宋时期,丹道诗歌突破固有格式,走向世俗,发生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艺术作品中不难发现许多是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翻开西方的艺术史,不难发现圣经题材始终贯穿于西方艺术史。那么西方的艺术家为什么热衷于以圣经故事为题材?首先,《圣经》故事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素材,而且《圣经》本身的内容也有激发创作灵感的因素。艺术是以感性表象形态出现的生活的折射、历史的反思、思想的火花、情感的表现。《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具有生动的故事,而且有对具体人物的直观领悟的感性形式。就整部《圣经》而言,也明显地具有文学价值,已被人们公认也是一种文学经典。犹太《圣经》(即…  相似文献   

15.
罗云  钟璞 《美与时代》2015,(4):59-61
我国民族建筑尽管在功能、形式、材料上千差万别,但始终是建立在实用功能基础上的一种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呈现为一种民族思维与观念的"文化遗留物"。考察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可以发现,文化生成的规律性始终影响与支配着它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表现技巧。这种文化生成的规律性包括因材致用的文化象征与隐喻、因地制宜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亲族血缘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赋予千姿百态的民族建筑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以再现草原风光风情为题材的绘画是内蒙古美术的一大创作传统,内蒙古美术曾在20世纪80年代凭借“草原风情画”在全国美术界引发热烈反响,但本土美术的当代进程不尽如人意。海日汗作为在中国当代美术界享有盛名的内蒙古画家,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草原题材绘画作品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写实派作品的特色,享誉海外。梳理分析海日汗草原题材作品主要创作内容、阶段特征以及意象表达,认为其创作观念和技法对当下的内蒙古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美术作品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所谓"再现"即指艺术家对其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而"表现",则是指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来表达其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致抽象符号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臆[1].本文主要阐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绘画方式,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元素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可以借鉴和吸收中国元素的内容,中国元素的运用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和创作内容,更不局限于绘画题材的内容。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油画的创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油画创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油画虽然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油画逐渐地吸收了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使当代的油画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元素也为我们今天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纽科姆难题是关于决策者合理行为的一个选择困境问题,它的提出使得贝叶斯主义者在理性主体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这个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经典决策理论也因此分化为证据决策理论和因果决策理论两大理论流派,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发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纽科姆难题本身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存在构造缺陷或所设置的选择困境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边界。事实上,纽科姆难题具有一种特殊的因果决策结构,借助赖欣巴哈原理、屏蔽原理和可证实性原则等,在考察决策者斟酌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一种新的方案来消解纽科姆难题中的选择困境。  相似文献   

20.
《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是象征人类学的代表作之一,综合了原始思维、宗教仪式和社会结构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从象征和结构的双重视角解释了人类的分类观念以及社会秩序如何在此基础上得以构建的过程。医学人类学的研究发现,尽管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但维护秩序稳定的需求是一致的。从疾病、洁净与社会秩序的角度重读此书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疾病并非只是卫生学意义上的"危险",还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结合疾病在不同文化的隐喻对当代社会中污染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联进行讨论可以发现疾病、污染在不同的文化实践中与社会秩序的维护之间有丰富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