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译者说明]目前苏联哲学界对于基础问题持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基绌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有人认为基绌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述有人企图把上述两种意见结合起来。这里译出的Α.Γ.哈尔切夫的文章属于第二种意见。他认为不应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概念和“社会的经济基绌”概念等同起来。在谈到具体的历史发展时,决不能只以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每个特定情况下社会生活的经济基础。同样,也不能把阶级社会里的上层建筑只归结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以及与其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哲学家中,对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苏联哲学家中也一样,他们正在进一步展开争论)。在这里的问题有如下一些:基础是什么?是否仅指生产关系?是否包括生产力?基础、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这三个概念有何区别及联系?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中的生产关系总和应怎样了解?是指该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诸要素、诸方面的总和呢,还是指该社会形态中现实地存在着的诸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什么是上层建筑?是仅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服从于社会形态的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它并具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基础就是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这些生产关系不能以现成的经济结构在资本主义内部形成,比如,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封建主义的内部所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段话涉及了三个概念:生产关系、现实基础(即经济基础)和社会经济结构。它们在内容上和意义上似乎是完全一样的。除此以外,还有社会经济形态范畴,近年来哲学界大多数同志也都把它当作经济基础的同义语来使用。然而这四个范畴是否就毫无区别呢?在我看来,区别还是有的。它们之间尽管在所反映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来,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3年第7、12期,1964年第8、11期,1965年第7期)上陆续发表了八篇文章,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结构和范畴等问题。其中引起讨论的Д·И·契斯诺科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一文已译出,译文见本刊1963年第11期。本文是最近发表的一篇,着重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问题,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但它具有自己的对象、自己的范畴和规律的体系,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讲授,而不同意那种反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开讲授的论点。第二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结构是社会关系体系的反映.他认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范畴中固定下了对社会经济领域最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而在反映社会精神生活的范畴中则固定了对社会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既决定于科学的对象本身,又决定于科学发展的具体条件和革命实践的需要,由前者决定的部分具有稳定性,由后者决定的部分具有可变性,应当善于在教科书中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第三部分分析“第一性社会构成”和“第二性社会构成”的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基础和上层建筑,客观前提和主观因素等等。他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最广泛的概念,反对把这对范畴看成是“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题目的一部分。他认为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技术基础,因此存在着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他认为主观因素一方面是某些现象的客观前提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另方面则反映了群众、阶级、政党以及个别人的意志、愿望和意向。此外,他还分析了社会、社会经济形态、时代、社会进步等范畴。第四部分分析各种社会共同体的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部族和民族、集体和个人等等。他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认识社会生活现象的重要手段,反对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题目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中排除出去。他区分开“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认为人具有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本性,而个人则是表现人的社会本性的范畴,是许多种社会关系的个体体现者。此外,他还分析了利益、劳动、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等范畴。最后,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正在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新范畴,例如:“社会在社会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社会的同质性”、“威望”、“社会的整体性”等等。  相似文献   

6.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1.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社会群体(阶级等等)的根本利益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意识形态是社会(或群体)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其中心内容是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具有多维的两重性。即实践性和理论性,阶级性和人类(共同)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一是提供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二是能够成为凝聚和引导一定社会或群体的“社会水泥”和“思想旗帜”。此外,它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也起着价值导向作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价值观念,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又具有同社会公共利益相矛盾的反社会性,因此,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出警告:个人主义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癌症,并且提出用“合理利己主义”、“新个人主义”取代旧的个人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映到政治法律制度中,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它有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古典自由主义,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但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褚怡敏 《学海》2004,(5):201-202
16、17世纪前期 ,英国正处于都铎王朝 (14 85 - 16 0 3)和斯图亚特王朝 (16 0 3- 1714 )前期 ,也是从封建农本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英国的政治、经济、宗教以及社会都发生了较为明显而深刻的变化。封建经济制度日益解体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逐步发展壮大。伴随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统治地位,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附着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顽强而艰难地发展着,它一方面起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的生产关系——主要是封建生产关系起着一定的冲击破坏作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主张重农抑商,故周秦以来的思想家,大多以自然经济为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明史上,公正问题是和道德问题同时产生的。这一道德现象决定了公正在古今中外一切伦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的范畴地位,以至于“从柏拉图到康德,最杰出的思想家都广泛地研究公正问题”(西方著名哲学家凯尔逊语)。依笔者之见,在伦理学诸多范畴中,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须以公正为中心范畴,方能建构起科学、严密的范畴体系。 公正,作为社会意识概念,自然是历史的、阶级的范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公正的涵义同平等相吻合。到了阶级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基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地位,产生了不同的公正观,从而在各自的道德体系中赋予公正以不同的阶级内容。被剥削阶级的公正观,总是同争取社会平等的政治要求相联系;而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基本价值特征及其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概念,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 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这样,我们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从而澄清种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迷雾,使各种阶级斗争现象和社会思想的根源得到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对马克思所创立的社会生产关系范畴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并对以往关于这个范畴的研究和论述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跟其他基本范畴一样,都需要根据社会实践提供的新材料和新的认识水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再认识。这不论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还是从指导分析现实经济关系方面来说,都是有益的。问题是如何使这种研究深入一步。在这里,注意把个别范畴的研究跟理论体系的探讨结合起来考虑;把范畴一般与范畴的特殊表现形态区分开来;在研究个别范畴时,既不停留于对经典作家言论的考证,又不满足于对抽象要素作简单的规定,而是进行系统的考察等,是会有助于探索的深化的。  相似文献   

13.
自由,作为经济伦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或范畴,作为经济活动的准则,是近代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产物,它是交换价值的理想化表现。古代世界不存在现代自由所要求的经济关系,所以也不存在反映这种关系的经济伦理的自由范畴。经济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商品生产为主,...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是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与社会之间、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社会之间的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职业道德范畴虽然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概念的使用还在借助于一般道德范畴,如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用“善”、“恶”、“义务”“良心”等概念来评价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生活的优  相似文献   

15.
科学地规范“知识经济”范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科技革命空前显示了科学知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 此缺乏充分认识,将落伍于时代。也许正是因此,国外关于“知识经济”的某些议 论引起了特别的关注。然而,正像对待其它重大课题一样,对于“知识经济”的宣 传和讨论,也应采取严肃科学的态度,特别是有些宣传和议论已经触及到历史观问 题。首先,“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在什么意义上能够成立?这里所说的“经济”含义 是什么?如果说“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文明形态出现,那么,区分不同 经济发展阶段、类型或形态,以及不同经济发展的时代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知识 或智力因素成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关于直接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全部历史的基础这一原理?而像诸如精神产品的生产与物质产品 生产的关系、知识生产能否“最终替代”物质生产和“最终解决物质资源的匮乏”、 知识能否和在什么意义上取代资本等问题,也都需要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作出科学的 回答。本期发表叶险明同志的《科学地规范“知识经济”范畴》,期待引出一些严肃 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这里摘译的章节,颇能代表哈贝马斯一些社会学观点和哲学观点。作者认为,鉴于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头等生产力的今天,必然就提出了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认为当代的技术和科学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从这里出发,作者开始从根本上攻击马克思主义,胡说什么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应用前提业已告吹,马克思学说的两个主要范畴——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再也不能到处被搬用了。因为作者有他自己一套概念和术语,故文字颇为艰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一) 三形态理论的提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创立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发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基础结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第二步,马克思从一般研究转向特殊对象的研究,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解剖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揭示出它的矛盾和历史运动过程。从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可以看出,他对资本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基础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既是一个十分重要概念,也是一个引起颇多争议的概念。在当前流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经济基础这一概念大多被定义为不包括生产力在内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本文认为,这一定义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一重新探讨。一、经济基础指的是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这一概念指的是什么?在当前流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指的是一定社会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另一种认为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全产关系各…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宣布: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人们都很熟悉这个论断,却未必都充分意识到它的严肃含义。因为“经济”这个范畴不但包含了社会的生产与交换,而且包含了分配与消费,宣布一个经济形态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就意味着不但在生产与交换领域,而且在社会的分配领域与消费领域,也都要遵循商品经济那些基本的规律。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还必须坚持公有制、计划性、按劳分配等原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正是要实现上述两个方面(即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