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眼动记录法在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眼动记录法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运动项目中。本文主要介绍国外运动心理学家使用此方法,对篮球、足球、网球、冰球、拳击、体操、铅球等运动项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该系统总结了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年代到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从4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从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中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有很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总结了20年来汉语阅读眼动控制的研究成果。在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时间(when);(2)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位置(where)。对于第一个问题,已有研究从词边界信息、词频、熟悉性、预测性、语义透明度、具体性、非注视词的特性、词汇获得年龄进行了探讨;对于第二个问题,已有研究从汉字字号、笔画数、字结构、词长、词结构、词间空格、词频、预测性、合理性、年龄和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发现,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特点与拼音文字的眼动控制特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因此,汉语阅读的研究者需要在现有眼动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于汉语特性的眼动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统总结了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 2 0年代到 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 ;从 4 0年代到 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 ;从 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 ,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文阅读及发展性阅读障碍眼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荣  邓铸 《应用心理学》2005,11(3):284-288,240
中文阅读眼动特征的评估参数主要包括注视点停留位置、眼跳、回视和注视时间等。基于眼动技术,并结合生理技术,研究者已揭示出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多方面特点和规律。但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眼动研究,国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这里总结了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并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6.
吴迪  舒华 《心理科学进展》2001,9(4):319-324
眼动技术在英文阅读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可以探测阅读活动中的即时加工过程。在中文阅读研究中,眼动技术的应用还刚刚起步。文章讨论了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眼脑距离问题、知觉广度问题、阅读研究中眼动分析指标的选择问题等,希望能对没有进行过眼动基础问题研究的中文阅读研究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阅读中眼动控制的研究进展,具体探讨了阅读过程中关于注视点停留位置、跳读、回视和注视时间等方面的研究,并对Morrison的眼动理论模型、O'Regan的战略战术模型和Reichle最新提出的E—Z读者模型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在吸收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注意考虑中文与西文阅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眼动研究法探究注视对决策偏好的反映及影响。实验1让被试完成特征判断迫选任务,并记录被试的注视行为。注视可能性分析发现,被试在决策前逐渐将注视转向要选择的选项。实验2采用注视追随反应提示范式研究注视对决策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的选择在缺乏客观决策信息时系统地偏向了随机确定的目标选项。实验结果表明,注视能反映决策偏好的形成过程,也能影响决策偏好。研究结果支持决策信息处理的双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阅读寓言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向阳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4,27(4):777-780
研究用眼动记录仪对小五、初二和高二年级各20名视力正常学生阅读难、易两种寓言材料的眼动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1.无论是对同一难度寓言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还是眼动模式的差异,在小五与初二之间显著,在初二与高二之间不显著,这说明对寓言真正理解的年龄在初中,高中只是进一步完善阶段;2材料难度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眼动模式有一定影响.分别影响小学生的眼跳距离、初中生的注视次数和高中生的注视点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音乐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隋雪  王小东  钱丽  姜娜 《心理科学》2008,31(2):385-388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音乐对阅读即时加工过程的影响.考查先导音乐、背景音乐与无音乐条件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先导音乐比无音乐条件促进了阅读效率的提高,先导音乐改变了被试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模式,瞳孔直径缩小,注视次数减少;(2)与无音乐条件相比,背景音乐对被试的阅读过程起了干扰作用,背景音乐对被试眼动模式的改变体现在瞳孔直径增大,眼跳距离缩小.由此可知,音乐影响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先导音乐有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背景音乐对阅读起干扰作用,音乐对阅读的作用在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上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李诸洋  刘璐 《心理科学》2017,40(4):850-855
传统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眼动和脑电同步记录技术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特性,能够在自然阅读情境下探讨人在阅读中认知加工的时间进程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本文在阐述眼动与脑电同步记录的必要性和方法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10年来同步记录技术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国内从事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视觉表象操作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刘鸣 《心理学报》2009,41(4):305-315
本研究通过视觉表象旋转和扫描的眼动实验探讨表象的心理表征方式。实验一结果表明,眼动指标具有与反应时相类似的旋转角度效应。实验二结果显示,表象扫描的反应时和眼动指标都具有与知觉扫描加工一样的距离效应。由此可以认为,表象眼动与知觉眼动模式具有相似性;表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心理表征方式并有其特殊的加工过程;表象的心理表征可以是形象表征,而非一定是抽象的命题或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3.
周蔚 《心理科学进展》2017,(10):1656-1663
以往的研究者主要采用单词系列呈现的实验范式对词、句子和篇章等材料进行阅读脑成像研究。针对近年来使用自然阅读范式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进行分析,建议在该范式下使用脑-眼动同步记录的方式,并介绍了基于注视编码的fMRI数据分析原理。新的范式和技术提高了fMRI研究的生态效度,有利于对阅读中眼动加工的脑机制进行探索,是相关研究的新趋势。未来需要在自然阅读fMRI实验中结合实验设计及其他技术以克服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探讨阅读和眼动脑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汉语的字词、句子、语篇和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等方面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眼动研究,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聋人读者普遍存在阅读困难,通过眼动技术来探索聋人阅读中的基本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聋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其独特的眼动模式。在回顾以往聋人阅读眼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眼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聋人阅读研究的一个新趋势;(2)从跨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中外聋人阅读加工的异同;(3)考察聋人视觉注意的特点与语言加工之间的关系;(4)通过眼动技术考察聋人读者的手语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沈德立  陶云 《心理科学》2001,24(4):385-388
本研究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4200R型眼动仪,采用2×2的二因素混合设计,对3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有无插图且难易不同的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初中生阅读有无插图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插图课文显著优于无图课文,插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整合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而且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插图课文亦显著优于无图课文.(2)初中生阅读易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不仅显著优于难课文,而且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易课文亦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17.
该文系统总结了乐谱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研究阶段;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阶段;第三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在我国,乐谱阅读的眼动研究尚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乐谱阅读的规律,提高有关人员的乐谱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眼动记录技术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眼动记录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之中。本文对主要的眼动记录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国内外眼动记录仪的研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眼动记录技术和方法的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眼动(Eyelink-2000)自带软件EB编制实验程序呈现由字母“T”经旋转后组成的刺激材料,参照预搜索范式设计了“预览组”和“清屏组”两组实验,利用区组内评估法评估两组实验预览效应产生与否以及产生的程度,以此来考察预览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不管靶子是否出现,预览组和清屏组产生预览效应的程度一致,这表明:预览效应的产生是被试基于自上而下对旧客体的抑制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3~5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各年级中分别选取年龄相同的高、中、低三组儿童作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适合本年级阅读水平的5篇短文,探讨同一年龄段内读者阅读水平的高低对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影响是否存在发展上的差异。通过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9岁儿童的阅读眼动注视模式受读者本身阅读水平的影响最大,10岁次之,到11岁,随着儿童基本眼动行为的成熟,这种影响随之消失。表明读者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发展动力来源于语言操作技能和眼球运动协调性提高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