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按今年7月13日是潘菽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潘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老所长,一位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纪念潘老对开拓、发展中国心理科学所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于1997年7月在北京举行“潘菽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我们为了配合此次活动,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由他的挚友、同事、以及跟随多年的助手和学生撰写,以此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我们对潘老的敬仰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2.
回忆恩师潘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忆恩师潘菽乐国安(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今年7月13日是恩师潘菽诞辰一百周年。我于1978年考取潘老的硕士研究生,此后有幸直接在潘老身边学习和工作了7年多时间。1986年虽然我离京赴南开大学任教,但仍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不仅时有书信来往...  相似文献   

3.
忆潘老在“文革”中的两件事赵莉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的7月13日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我回忆起潘老在“文革”中的两年事:第一件是潘老在十年动乱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利用“批斗”和“交待”的空隙与劳动之余撰写...  相似文献   

4.
怀念潘老学习潘老许家成(重庆师范学院心理教研室)今年是敬爱的潘老诞辰一百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特别怀念这位可敬前辈,感谢他对我的关怀和指导。我走上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道路,与敬爱的潘老有关。这个关系是通过我的老师唐自杰教授建立起来的。我从...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潘菽同志倡议下,中国心理学会五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通讯”、“外国心理学”、“心理学探新”、“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编辑工作会议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五~十七日在北京举行。潘菽理事长到会就这次会议的意义、任务以及刊物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讲话,并在闭幕会上作了总结发言。心理所党委书记苏幼民同志到会致了欢迎词,并鼓励与会同志在潘老指导下把这次会议开好。潘菽理事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五个刊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推动和促进我国心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而奋斗的一生李令节(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培训部主任)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所的老所长潘菽教授已经离开我们9年了。今年的7月13日是潘老的百年诞辰。缅怀他一生的业绩,作为一种对他最好的纪念,在于学习他的高尚品德,继承他的遗...  相似文献   

7.
学识风范长存章志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潘菽教授是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国心理学会会长,通常我们都称他潘老。我第一次和他见面是1952年在虎坊桥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我被选为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与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时,和他时...  相似文献   

8.
(一) 如何把我国心理学搞上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潘菽教授曾提出四条途径,即:(1)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指导;(2)密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积极而有辨别地引进外国心理学中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有助益的研究成果;(4)发扬我国古代的一些很可贵的心理学思想。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就我国心理学工作目前的情况看,对第二方面注意得最多,这是好的,但对第一方面联系还不够,甚至有削弱或忽视的倾向……”①我认为,潘老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情况是符合实际的。本文试就潘老提出的第一方面,即有关心理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9.
论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要致力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提出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这可以说是他的心理学思想理论的核心。在这里,根据我多年跟随潘老研宄中国心理学史的实践和体会,专门探讨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史的贡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辩证唯物论指导下研宄心理学,包括研究社会心理学,潘菽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朴素而严谨的学风的榜样。潘老指出过“社会心理学的两个研究途径”:“一是从社会科学出发而面向着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另一则与此相反。”这就是说,不论那一个途径,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潘老又说:“前者主要是一种社会学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心理社会学,至于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即名副其实的社会心理学。”在这里,从文字上看,就出现了矛盾。其实,前面所讲两个研究途径,正是朴素  相似文献   

11.
忆潘老对我的两次接见张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所老所长潘菽先生不幸于1988年3月去世,到现在已有9个年头了。今年7月13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现在,心理学界许多前辈和同仁正在准备纪念他。在他的身后,能有这么多人记着他的诞辰、回忆起他为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理论心理学研究是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早先,潘菽教授力主进行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不仅在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注意培养和扩大研究队伍。在潘老的带领下,车文博教授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问题都有精到的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关于无意识和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车文博教授是继潘老之后的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旗帜性人物。两代领路人为今后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后学者的幸运,也是对大家的激励。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这次会议是在全国经济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即将开展政治改革的形势下召开的,是在潘菽教授九十大寿暨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六十周年之际召开的,也是在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苏联心理学研究组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的。因此,这个会既是有意义的,又是及时的。从7月11日至12日共两天,除潘老亲自光临外,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陈立教授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情绪情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菽同志在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一九八二年学术年会上所致的开幕词中指出:“为了适应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要求,我们必须加紧改造旧心理学,以更大的规模、更深的深度、更有计划、更自觉、更有决心、更同心协力地来从事这种改造工作,以求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的服务中也为心理学自己开创一个新局面。”同年2月20日,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为进一步科学地研究评价苏联心理学,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修正他们的错误,专门下设了“苏联心理学研究组”,这是极为鼓舞人心的。为此,我们不揣浅陋,撰写了这篇文章,以响应潘老号召,也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自潘菽教授提出了心理活动的二分法以来,在我国心理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重视、积极的展开了讨论,这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如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如实地阐明人的心理实质,如何建立科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的问题。最近,我在认真学习潘老关于心理活动的二分法的精辟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德育心理学中有关这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的巨著《心理学简札》(以下简称《简札》)问世了。这不仅是我国理论心理学界的喜事,而且也是整个心理学界的喜事。这部著作是潘老几十年来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总结;是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旧心理学,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心理学体系的重大尝试;是促使我国心理学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性思考。它必将对我国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对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令节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69-73
一潘菽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是我国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主要领导人。今年是他从事心理学工作六十周年,七月又适蓬他九十寿辰。为祝贺他为我国心理科学和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为了更好地研讨他的心理学思想以推动我国心理学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在京举行了专门的学术讨论会。同时中国心理学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还联合为潘老举行了庆祝大会。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荆其诚教授在致词中说:“潘老是我国当代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心理学界泰斗潘菽老教授九十大庆,本文首先奉献给他一首“俚句不成诗”的“诗”以资庆祝: 潘老我之友,但亦我之师。德高望又重,淡泊以明志。名位非所欲,服从党所需。专治心理学,尊崇马克思。简札传全国,人心向往之。寿长比东海,绵延无尽期。其次,由于他在大著《心理学简札》第二卷内再三强调正确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9.
首先,我提议,为我们敬爱的潘老不幸逝世,默哀!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胜利并存在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的形势下召开的,也是在我们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失去潘老这位卓越的领导的非常时刻召开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到: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今后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地创造性地开展基本理论研究,为我国心理学事业继续做出贡献呢?因此,这次会议并非是一次单纯地学术年  相似文献   

20.
第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心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潘菽同志,因病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在此,我们编委会,对潘菽教授的逝世,表示沉痛的悼念。潘菽同志,字水叔,早年称潘淑,名有年。1897年7月13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年留美主修心理学。1923年获印地安那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第一任校长,并兼心理系主任。1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