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学术界对“传统与现代化”尤其是“儒学与现代化”讨论日渐深入之时,声称“儒学与现代化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韩国学者黄秉泰博士的著作《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中文版的问世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5年4月28日,中、韩两国学者百余人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儒学与现代化》出版座谈会”,围绕该书及该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和自由发言。与会学者认为,姑且不论儒学与现代化要求背道而驰与否,黄秉泰博士不是以某种孤立因素或单一成份作为出发点,而是从结构一功能出发考虑问题,在研…  相似文献   

2.
正在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时候,收到《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这本书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之一,现在出版,是很适时的。 这本书是我所看到的国内同类著作中比较系统、比较深刻的一部著作。它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既立足于  相似文献   

3.
这部小书可以说酝酿准备了太久的时间,而成书的过程却比较仓促。自八十年代初开始接触牟宗三的著作,到八十年代末期写出《现代新儒学概论》一书,再到九十年代初以牟宗三思想研究方面的题目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完成了《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一书的选编和《本体与方法──从熊十力到牟宗三》一书的写作;而1995年底在台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的《当代新儒学论衡》一书,也多是围绕牟宗三的理论学说和观念系统展开论述的;又数年之后,才有此部书稿的写作,前后历十余载。此间亦曾经广泛地参与国际学坛有关儒学、…  相似文献   

4.
近读赵吉惠新著《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一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作者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时,努力地把宏观文化研究与区域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该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论述问题颇多,这里不便一一评述。现仅就有关儒学、齐学与传统文化等问题,略作评论。一、关于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主体结构。关于儒学命运问题,海内外主要存在两种思潮:一种认为“儒学是老朽的文化,早已过时”,一种高唱“儒学复兴”。本书作者认为这两种思潮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儒学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持召开的《儒学与现代化》一书座谈会于95年4月2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韩国现任驻华大使黄秉泰博士(本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汝信、文献出版社社长沈恒炎及国内著名学者张岱年等约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陆象淦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家孔子》是儒学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本文对这部翻译著作的出版历史背景、书的基本内容做了研究。进而说明,这部著作是当时礼仪之争的一个结果,是来华的耶稣会士为说明自己的"合儒"传教路线所做的努力。同时,这部书的出版使东亚的儒学思想首次进入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开始实际地影响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形成,从而说明了儒家思想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韩国儒学史》,南韩学术院正会员、均成馆大学名誉教授柳承国著,台东师范学院专任讲师傅济功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出版发行。朝鲜关于本国儒学史的著作较多,被译成中文出版的,就目前所见,这可能是唯一的一本。因此,本书对不懂朝鲜文的中国学者了解、研究朝鲜儒学及儒学  相似文献   

8.
<正> 在近年来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热潮中,迎来了累累硕果。齐鲁书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丛书”中的《洛学源流》一书,就是这批硕果中之一种。徐远和同志所著《洛学源流》一书,从我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的宏观高度去探讨和论述作为理学主干之一的“洛学”的形成和它的源流。作者明确地指出,“理学”是社会时代的思潮,理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复兴的历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也可看作是唐宋时代经学更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安德瑞·高兹(AndréGorz,1924—)绝对算不上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早在1982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徐崇温先生就对高兹做过介绍,在他稍后的另一本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1989年)中,徐先生也有一篇专门介绍高兹思想的长文。并且,在一年后出版的由罗伯特·戈尔曼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的中译本中也有“高兹”这一词条,并有相关的论述。1990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中也有对高兹的论述。同年出版的李青宜先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一书中用两节的篇幅对…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套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主体作者的个人自选集学术丛书——《洙泗学人文库》,新近由齐鲁书社出版。文库共收入10他学者的著作10册,总字数近230万字,分别是: 《儒学与未来》 刘蔚华 著 《儒学精蕴新释》 葛荣晋 著 《儒学价值传统与现代化》 姜林祥 著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科学研究是要获得被研究对象的系统的、本质的相对真理性的认识,而“真理隐藏在深井的底部”(德漠克利待语),不经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挖掘是不可能获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儒家法思想通论》,就是西南政法学院俞荣根教授花费十二年心血精心挖掘所撰写的一部学术佳作。这是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儒家法思想的力作。《儒家法思想通论》这部专著,我以为有以下特点。一、开拓了儒学研究的新领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线。五四以来,对儒学进行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真可谓汗牛充栋,但主要着力于它的哲学、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
从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大陆学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现代新儒学研究,这一研究的规模之大,成果之丰,影响之巨,参与学者之多,在海内外的新儒学研究史上,都是罕见的。方克立先生作为这一研究的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主编了《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等三十多种、逾千万字的论著,使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变成“显学”,并在港台和海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可谓大陆新儒学研究首屈一指的代表者。而《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作为方先生十年精心致思的结晶,不仅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以浓缩…  相似文献   

14.
儒教研究的里程碑──《中国儒教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术仅仅是一种“学说”,还是一种“宗教”①,这是中国大陆学术界近20年争论最甚的问题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韦伯出版了著名的《中国的宗教》(中文译名为《儒教与道教》)一书,专门讨论了儒教与道教各自的特点及中国宗教的社会背景。在这里,他不仅肯定儒学是宗教,而且对儒教的特征作了大要的分析和描述:第一,儒教“是面向今世的”,是世俗性的宗教,既没有西方宗教的“原罪”说,也缺乏“救赎”观念。第二,儒教是秩序的理性的宗教。他看到,对中国的儒家士大夫而言,在政治上维护信仰比对民生的关怀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由张立文、李平主编的原国家教委博士点课题——《中外儒学比较研究》一书,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耗时数载,洋洋洒洒近30万言,凝聚着诸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一部集知识性、学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无疑拓宽了儒学研究的视域。综观全书,有如下特点:其一,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为国内第一部从比较视野来研究中外儒学的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儒学研究自80年代“文化热”以来,一直是被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国内在此学术领域已出版了大量的典籍和著述,也包括一些进行比较性研究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写一部反映中国儒学产生、发展、演变全貌的多卷本通史巨著,是儒学研究者多年来的愿望。最近,这个愿望由于七卷本《中国儒学史》的出版而得以实现。七卷本《中国儒学史》是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大型中国儒学通史,全书分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是为征集孔子、儒学以及同儒学有联系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优秀著作而设立的,自1997年5月通过媒体公布其“征稿简章”和“课题指南”以来,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好评和大力支持,不到一年时间即收到学术专著和论文稿件...  相似文献   

18.
刘纲纪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曾与李泽厚先生一道共同主编过《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其后,他又于1992年出版了专著《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周易》美学思想的著作,是一部具有开拓性与原创性的重要著述。对《周易》美学的研究,中国当代美学家也有过论述。叶朗先生《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就列有专章“《易传》的美学”。他认为,《易传》(主要是《系辞传》)在美学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突出了“象”这个范畴,并提出了“立象尽意”和“观物取象”两个命题,从而构…  相似文献   

19.
实学与东亚社会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姜日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近年来,中国的实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不小的反响。这之中,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平教授等撰写、安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一书是一部独具一格的论著。韩国的李佑成先...  相似文献   

20.
正我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大学文学院任教三十余年。三十余年来我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书籍十几种。无论书还是论文,都显得庞杂。就著作而言,我出版过《道教文化》《小说史话》《元曲》,主编过《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丛书》《桐城派文学理论研究系列》等有关传统文化的书;我也出版过《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垦拓与建构》《穿越比较文学的世纪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