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末年,天师张道陵创立"二十四治",以传播正一盟威之道。二十四治分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其中,"云台治"为下八治之首,在制度道教形成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全国各地存在十九座云台山,作为二十四治之一"云台治"到底出自哪座云台山?至今存在模糊认识。笔者通过文献查证与实地考察之后认为:四川省的苍溪县云台山才是"云台治"的治所地标。当年张道陵以云台山为基地,带领370门徒于此修道弘教,有力推动了正一盟威之道的传播,留下了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编录道教神学地理集《洞天福地狱渎名山记》,其中有一部分为《灵化二十四》。灵化二十四。或称二十四化,即二十四治。传为东汉张陵在蜀境创建五斗米道过程中,所设立的二十四处道教活动据点或教区。讬言“太上(以)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应天二十四炁,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各治“置以土坛,戴以草屋”为祭祀之所。“置男女官祭酒,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以后为张  相似文献   

3.
地处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 ,道教传入时间早 ,历史悠久 ,山中方圆数十里道观林立 ,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传入巍宝山的时期和宗派道教传入巍宝山在汉末。东汉顺帝时(1 2 6——— 1 44 ) ,天师派祖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正式创立了道教 ,接着巴蜀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 ,称二十四治 ,置祭酒以领道民 ,使整个四川成为道教的基地和大本营。云南紧邻四川 ,而当时鹤鸣山的地理位置又正是西南各少数民族流移迁徙频繁之地 ,现今属于云南、广西的彝族 ,其先祖原分布在秦陇一带 ,秦汉魏晋时期 ,一部分彝族先…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治为早期天师道独特的宗教管理区域体系,又被视为道教宫观的前身。二十四治的核心地区是川西平原。有的治所虽存在学术争议,但不少古治一直到现今仍保持着宗教圣地的特色和活力。主簿山治在蒲江长秋山,原来是三教并存的神圣空间。笔者曾于1999年两次前往,记录了长秋山的历史及现状。2018年重访圣地有感,本文将简介主簿山治的源和流。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宗教局授权中国道教协会制订的《关于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对境外正一派道士授暂行规定》,道教祖庭嗣汉天师府作为全国唯一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场所。嗣汉天师府抓住这一机遇,加紧基础设施建设,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信士、宾客前来朝拜、观光。 嗣汉天师府住持张金涛介绍,近两年天师府的建设投人超过了过去5年的总投入,新建面积占整个天师府建筑面积的近一半。嗣汉大师府除原有的玉皇殿、天师殿、万法宗坛等大殿外,这次又有玄坛殿、法局两座大殿将竣工验收,殿内新塑了24尊神像。一栋规模较大、供旅客游览的陈列室也正在建设…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中国传统天文学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天体的崇拜与敬畏,求道证道的需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道教与天文学的关联。指出: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道教神仙谱系的建立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而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文学知识,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道教科仪仪式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早期天师道教区组织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即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总之,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法职"是一种由道士担任的宗教职位,在汉天师时期就已经出现。天师道的"法职"开始是一种"政教合一"的职位,后来演变为单纯的宗教职位。在宋代,道教各派又出现了一些新"法职",这些法职不但继承了天师道的法职传统,也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 ,又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张天师曾经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它坐落在道教称为 3 2福地的江西鹰潭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的上清镇中部 ,南朝琵琶峰 ,背靠华山 ,门临泸溪河 ,依山带水 ,气势非凡。 1 983年国务院颁布“嗣汉天师府”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 ,1 987年列为全国 2 1座重点道观之一对外开放。经过历史创伤后的嗣汉天师府在政府的扶植和海内外善信的赞助下逐年得到了修复 ,成为今天龙虎山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嗣汉天师府现占地 (红墙之内 ) 4 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1 4万平…  相似文献   

9.
本竹治小考     
本竹治小考王纯五天师道二十四治中,有本竹治。但这个治究竟在何处,一直是个谜。梁武陵王萧纪的参军张辩所著《天师治仪》称:“本竹治在犍为郡南安县”。北周宇文邕所纂《无上秘要·正一治品》亦同上说。唐僖宗天复元年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的“灵化二十...  相似文献   

10.
道教信仰中的地上仙境大体可分为十洲三岛仙境、二十四治仙境和洞天仙境三种类型,前者属于海上仙境体系,后两类属于陆上仙境体系。十洲三岛是道教整合上古时期海上仙境信仰的产物,二十四治仙境是道教教区经过改造后产生的新型仙境,洞天仙境是对道教推崇的名山仙境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正一道”,道教称是太上老君亲授张道陵天师的新出治世之“真道”。于是,“正一”之名伴天师创教而益彰;且其蕴义贯穿道教经箓、义理、修养等各个方面,渗透整个道教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抑或谓为道教精髓。本文根据道典,仅就几个主要方面略为论述。一、“正一道”名称之由来《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张道陵乃博学之士,在蜀为官时,亲睹巴蜀民夷的粗俗宗教陋习,欲施改变。于是,弃官遍访参学,历十数年,回到蜀中,依据老学创立道教,以“正一”明宣其道,教化民夷。但张天师所创之教,现存正史皆不言“正一”,多称之为“五斗米道”或“米道”,把传播五斗米道者称为“五斗米师”。这是因三师(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  相似文献   

1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很高兴在秋风送爽的金秋时节,应邀出席江西省道教第一次代表大会暨江西省道教协会成立大会。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江西省道教事务的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西不仅富有革命历史传统,而且道教历史悠久。省内不但有道教正一派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葛天师、许天师道场,还有风景名胜庐山仙人洞及葛仙山、三清山等道教著名宫观胜迹。江西道教文化在中国道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十几年来,省内登记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在当地党和政府部…  相似文献   

13.
天师道,初创时俗称“五斗米道”。教内则称“正一盟威之道”。因道教尊奉创始人张道陵为天师,故称天师道。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主领道教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诸派,统称“正一道”,以区别于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渊源于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继承了战国时期的方仙道、秦汉时期的黄老道。至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始创教,使道教初具规模。经历代道德羽士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流传至今,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一、天师世家与道教的关系世家本是指世族而言,但汉天师世家并不同于一般世家,而是一个道教世家。自祖天师立教,历代相承。至今,已传六十三代,历经一千八百余年。这也是道教正式出现组织形式至今的历史。是任何宗教所未有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只有山东孔府和龙虎山天师两大族。明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卷四十二《玉壶遐览》说:“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  相似文献   

15.
四川蒲江县长秋山系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中的主簿山治,以太清观为中心的道教圣地至今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并且仍旧吸引着来自蒲江、眉山等地的香客。古老的主簿山治在清代成为了蒲江“八景”之一:“长秋仙迹”。从此,长秋山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当地文人为长秋山和太清观写了不少诗词。然而,对这些文人而言,长秋山上的庙宇不但是游玩、吟诗的景点,同时也是他们朝圣的宗教归宿之地。由当地文人修建于1857年的凌虚阁(三圣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山上保存的碑文,凌虚阁的修建是儒家学者兼戏曲大师彭体元(1769—1857)的遗愿。这座庙宇是道教宫观、风水地标及读书空间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以凌虚阁为例,探讨清代文人与道教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张天师     
天师道创教人张陵(即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天师之号,见于《庄子·徐无鬼》,盖有道者之极称。汉末张陵创立五斗米道,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陵置二十四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  相似文献   

17.
张悦 《宗教学研究》2012,(1):99-102
南宋社会环境的转变,使道教自身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南宋理宗延续了之前的道教政策,并在某些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在宋理宗的支持下,天师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成为“三山符策”的统领。女冠吴知古事件引发士大夫的议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太上感应篇》被宋理宗大力推广。以上事例表明,在理宗时期,南方道教内部整合、三教融合加剧;道教向世俗化方向又跃进了一步。 张悦,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0级硕博连读生。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修水县普济道院住持戴祥柳道长,把自己珍藏的几乎绝迹的历代天师经■,包括《三洞五雷经■》、《都功祭酒经■》、《正一盟威经■》和《上清大洞经■》等经■全部虔诚奉献给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此举表现了一个正一道士对祖庭圣地一片赤诚之心,受到中国道教协会的高度评价,并得到省民族宗教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戴祥柳道长出身于道学世家,祖辈皆为名师,历为道众所重。后师从祖父戴国宝大师学道研究经■,历经数十载,奠定了他对道教经■研究的基础。近今几次到龙虎山与嗣汉天师府道教教研室主任汪兴有、顾问张清剑等商研经■,并上…  相似文献   

19.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龙虎山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所,道教正一派祖庭。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元时因封36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遂得名嗣汉天师府。10月23日至24日,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港澳台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及信众和嘉宾数千人汇聚江西龙虎山上清镇,庆祝嗣汉天师府建府900周年。与会道众共同诵读“护国佑民世界和平祈祷词”,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庆典活动中,进行7道教科仪、道教音…  相似文献   

20.
于珍 《中国道教》2001,(3):34-38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以下简称为《正》)系明《正统道藏》力字部作品。陈国符考证“正一经 ,张陵一派所传经也。”① 即原始道教五斗米道一派所传授的经文。全文包括五部分 ,其一没有分篇标题 ,其二名为《大道家令戒》 ,其三名为《天师教》 ,其四名为《阳平治》 ,其五名为《天师五言三牵诗》。“其中三、五两篇在体例上与其他各篇皆不相类 ,可能不是同一作者所造作 ,出现的时间也许有先后的不同。但因其内容均为教诫 ,遂被编成一卷。”② 对于其成书时代说法不一。深入研究《正》一文 ,可以发现 :第一 ,《正》中所提到的年号有建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