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们说,现代是美学贫乏的时代。艺术的无政府状态是现代特有的时代背景,当我们从艺术的表现方式上来观察现代艺术时,就会看到:从印象主义开始的现代艺术逐渐脱离了古典主义的思想。例如,从印象派的绘画来看,画家现在避免按其本来面目再现自然形态,而是依照色彩理论,采取象镶嵌工艺品那样在画面上配置纯粹的感觉要素——光点的手法。这种印象主义的原理,脱离以实在的自然为对象的观点,从纯粹的视觉效果这一观点出发,抽象地构成绘画。如果把这种向抽象发展的方向推到极点,就会出现“客体”(objet)这  相似文献   

2.
景观美学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同时景观美学需要面对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化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景观美学主要研究自然美的保护,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景观美学拥有其自身的形式美、构成美以及工程美学的综合要素。  相似文献   

3.
美学     
(一)美学的最初定义美学是一門学問,曾各色各样地被解說为关于美、关于趣味或艺术的哲学或科学。这名称多少有些是偶然的。按照希臘文(?)(?)的原义,系指和作为知識来源的感官知觉(sense-perception)有关的事物。而这仍就是康德哲学“先驗感性”(T ransccndcntal Aes-thetic)的本义。只是由于波姆迦乔,这个字的涵义才被限制到感性知觉的那种功能,即大家知道的对于美的观賞享受的功能。虽然  相似文献   

4.
《美学新概念》:美学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岱的<美学新概念>立足于"精神世界"的逻辑范式展开对美学问题的思考论证,在美与精神、美与生命、美与生活、美与思想四个方面诠释了当代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当代全球主义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美学复兴。如果说,20年前的美学还是艺术哲学和美的哲学,那么今天,美学已经被转化为一种平行的理论话语共存的广阔领域,全球的美学已经失去了中心。尽管美学延续了其来源于一定文化帝国的存在,但是原来形成的分化界限已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这些帝国化的国家已通过地域的传统而得到补充甚至被取代,或者已被重新创造,或者已复兴了来自过去的历史。由此,美学就终止了作为一种霸权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构架,而投入到地方化知识的生产当中。于是,一种拼贴全球美学地图的工作就出现了,美学在民族或地域环境中的角色和地位的问题亦被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一、容格美学思想的心理学基础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容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的美学思想完全衍生于他的心理学理论,是他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神话乃至文学艺术的成果;容格的美学思想又是容格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支柱,因为他的重要的心理学贡献往往从美学分析与艺术分析入手。因此,要了解容格的美学思想,需先了解他的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而了解容格的美学思想又是了解容格心理学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容格的心理学理论建立于他对人类心灵问题的深切关注。他曾反复指出:“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后,美学重新获得了生机。近年来,在组织美学讨论,发表美学论文,出版美学辑刊,编写美学专著等方面,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美学教学工作也在恢复和发展。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美学的兴趣越来越大。 从世界美学的发展来看,自从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在西方出现了许多美学流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和美学 要谈亚里士多德的美学,不能不简单叙述一下他在哲学上和美学最有关系的几个根本论点。 第一,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式看成宇宙的原型而客观事物只是理式的摹仿的说法,相反,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这些事物  相似文献   

9.
对于建筑师而言,建筑美学的研究可以开拓视野,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对美学体验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建筑创作中的灵感。地域性是建筑的重要属性,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出不同性格的建筑,与自然相融。因此,对建筑而言,美学角度的观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结合重庆科技馆的设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对重庆现代建筑的本土化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美学"重生""乐生",呈现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生命美学精神。"生",意指生命、生存。就语义学看,"重生""乐生"之所谓"生",原初义为生育、生养、滋生、生长,而生命、生活、生存等则为衍生义。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生""生生","人"之生存,生生相续,乃是宇宙天地间的"大德"。"大德"就是"生"。由此,中国美学要求诗歌审美创作"陶写性灵""发抒性灵""真有性灵",因追求一种真实、贴切的生命体验而独具特色。"性灵"的实质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而"发抒性灵",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的一种诗意抒发。就某种意义看,所谓"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以其深厚的理论支撑,建构出论美的新平台,展现着对美的理解的新视角。在美学论争中,研究者们对实践美学的评价褒贬不一、各说其是,使人无所适从。对此,要对实践美学有一客观评判,有两个重要方面亟需澄清,即实践在建构实践美学的作用、实践美学是何性质。  相似文献   

12.
美学的转型     
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时代,美学应该自觉地转型,以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它应该成为一种强调人的个体生命、感性、情感与精神超越性的价值学说,一种强调审美的文化功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文化美学。它将以对当代文化和经济活动进行调节、补充与渗透、探寻在一...  相似文献   

13.
谈谈美学与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论坛集中刊发了一组关于美育的论文,虽然相互之间的观点并不相同甚至相反,但都有助于我们对美育的深入探讨。其中朱立元先生的论文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对美育概念及其在我国古今的发展作了纲领性阐释。成穷先生的论文立意新颖,针对美育与宗教关系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对蔡元培先生"美育代宗教说"提出异议,也很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文潭是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的美学家,他通过批驳西方美学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系统地阐发了自己对于有关美和艺术的观点。他认为,美不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而是出自人心的构造;艺术是质、形、意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是同一的。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美学发展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作用。此外,刘文潭的译著也对中国台湾地区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的美学目的论,是我们对他一系列思想的总结。它由三条线索组成:哲学上对“我”的图腾崇拜般的强调;美学上对情的价值和作用的尊崇;政治历史学上对人才的重视——对戮杀人才从而盛产“百不才”的专制制度的批判、把人才作为实现改革的力量等等。三者都体现着一个主题:对人的价值的弘扬。有一个共同特征:以主体为本体、为目的。这是一种主体哲学的草创。  相似文献   

16.
有关艺术作品和自然现象的美学概念的发展问题使人想到应对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加以区分,这也正是本文之意图所在。同时,本文还将对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按照兰辛的说法,“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培养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艺术教师“必须承认他们的目的是培养鉴赏家”。兰辛提出的这一“艺术教育”的双重目的可成为定义和区别美学教育概念与艺术教育概念的恰当的出发点。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家,而美学教育的目的,明确地说,是培养鉴赏家。  相似文献   

17.
美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交美学的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經过这几年的討論,一般人对过去是冷門的美学越来兴趣越濃厚了,这是大好形势。討論中有在概念中兜圈子的毛病,群众表示不滿,要求多从現实出发,这是正确的。不过对現实的研究也不能排斥对根本性原則的研究,因为无論誰去研究現实,都不能沒有某些原則做标准,例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別就不能不弄清楚。如果离开这种根本性原則的认識而片面地强調研究现实,則在現实中仍然可能是在“兜圈子”,甚至不能絕对保证不堕入唯心主义。正确的方針恐怕是两条腿走路,理論結合現实。参加美学討論者在主观意图上都是想从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澤东著作出发,分歧起于对这方面一些基本原則的认識。人人都把“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招牌背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8.
聚落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所营造并据此生活的场所环境。聚落既是人类的生存载体,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对于涉及聚落的相关研究,有多个分支,如"人文地理学"、"聚落地理学"、"城市美学"、"乡村美学"等,这些理论都在各自的范畴内对聚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随着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有必要对聚落与美学研究相链接,对聚落进行系统的美学理论研究开发构建。目前对聚落美的论及,见于相关美学分支(如城市美学),已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以聚落作为主体展开研究,基本上还是美学较薄弱的领域。这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尽快地确立聚落美学意识,构建聚落美学的理论体系,并不断探索,力争完善,从美学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形成研究成果,为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美学意义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萨特尔是存在主义思潮最负盛名的表达者之一。萨特尔的世界观实质上始终是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但他的世界观又带有他那不同凡响的个性的印迹;他的世界观浸透了反抗资产阶级社会的精神;萨特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与这种反抗精神有关。但是,萨特尔哲学的基本原则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这位法国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根本不是始终如一的。他的体系的个别原理很接近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他对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学、经济学、美学、宗教和神学、哲学等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生态伦理学不同的研究方向。大自然对人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生态价值的物质形态方面,它作为使用价值,满足人的物质利益要求。另方面又表现在它的观念形态方面,例如它满足人对美的追求,实现主体的欣赏价值和心理享受。因而,大自然的美形成人们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意识,包括生态活动中的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认识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