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理论认为,模糊容忍性有助于个体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但部分实证研究却呈现出不一致的结论。本文考察了不同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与发散性思维关系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I型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和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模糊容忍性与独创性、灵活性的关系受到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模糊容忍性与流畅性的关系不受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3.
再论思维的可训练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其维  谭和平 《心理科学》2005,28(6):1330-1334
本文从思维的可逆性、思维过程的操作化和思维训练的实践效果等方面论证了思维的可训练性,提出了将思维的可逆性与思维的认知过程相结合而产生的可逆性思维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可逆性是思维的本质属性,思维过程因其可逆性而具有可训练性,思维训练本质上是在训练思维的可逆性。实践表明,可逆性思维过程可操作化为各种具体的思维训练项目,进而可编制适合普通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等各类儿童的实用思维训练教程,运用这些教程开展的思维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各类儿童的智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4.
田丰 《哲学研究》2023,(1):54-64+126
推类思维的基础是古代观念中“生生”相继、从本源上感通一体的宇宙。推类思维的目的不是获得真值保证或建构知识体系,而是以万物相关性为前提,随境随需、推扩主体视域,在不可通约的差异性中以言、象、意、情等方法关联起原本分离的事物,开启意义解释的新向度,并推动伦理政治实践。推类思维的运用如果超出人伦领域而试图解释自然,其力量就会减弱;当其无限扩展,试图建构起完整而严格的世界图式时,就会出现胶固之论。推类思维的严格性并不体现为保障我们消除交流误解的方法论规则,而是达成情境或共在的一致性。主体间论辩的严格性,依托于历史流传物中的经典共象和宇宙-伦常秩序(天人)的共同视域才能够获得保证。在工具理性支配的今天,推类思维应当通过批判性考察在人伦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佩筠 《美与时代》2014,(11):82-82
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是当前的社会以及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思维方式。通过发散式的思维方式不只是可以对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有所了解,同时还可以就此产生更加具有新颖以及独特性的思维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忆溯性研究思维早在弗洛伊德时期已初见端倪,现代临床忆溯性研究方法以发展心理学、发展治疗学原理,研究人类异常发展规律.包括个案研究和大样本病案研究、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发展评估的规范与量化研究,临床忆溯性研究方法是研究临床心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与线索熟悉性判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罗劲  林仲贤 《心理学报》1999,32(2):121-127
这项研究对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进行了进一步检验,该假说认为,人们是根据自已对记忆线索是否熟悉而作FOK判断的,研究结果表明,线索熟悉性判断与FOK判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它们可以在相同的刺激模式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8.
盖光 《管子学刊》2004,(4):59-63
“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相似文献   

9.
理论思维是力求逻辑自恰、规避自相矛盾;工程思维是对逻辑地发现的属性进行非逻辑的复合;评价思维是虚体思维和筹划因素相分离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成果必须通过工程思维付诸实践,评价思维是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是对工程思维或/和理论思维的成果进行反思.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实践中的理论思维、工程思维和评价思维的界定与相互联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理论思维是力求逻辑自恰、规避自相矛盾;工程思维是对逻辑地发现的属性进行非逻辑的复合;评价思维是虚体思维和筹划因素相分离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成果必须通过工程思维付诸实践,评价思维是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是对工程思维或/和理论思维的成果进行反思。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实践中的理论思维、工程思维和评价思维的界定与相互联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顺化与逆化--道教哲学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作为宗教 ,有它的宗教哲学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 ,它的哲学就有明显的中国气派和特色 ,其影响深远。在道教哲学中 ,“化”是一个重要的范畴 ,它既是道教哲学得以成立的杆杠 ,也是道教思维的基点。“化”包括顺化与逆化两个文面 ,所谓顺化 ,即顺道生人 (物 ) ,属正向思维 ;所谓逆化 ,即逆道成仙 ,属反向思维。顺化与逆化 ,作为矛盾运动存在的两种形式 ,是道教认识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正向和反向两种思维方式 ,它贯穿于道教的教旨、教义和炼丹术之中 ,成为道教哲学特有的思维特征 ,也是道教哲学对中国哲学的重大贡献。“化”的概念与道教的摄用…  相似文献   

12.
盖光 《管子学刊》2008,(2):61-66
中国古代人的哲性思维呈现着一种生态化的特点,它体验性且合理性地表征了生态——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诗意化地悟解着人的生态化生存的内在机理。她在以“一”为始,以“无”为本的“大道”之境中,将实存的“有”消遁在本真存在的“无”中,从而去“活化”性地探求天地自然存在之本,梳理人的生命存在之根,去透析“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生态节奏韵律与无穷意味,同时还力在打造一种内蕴精神生态平衡节律的“生态人”。本文所分析的太极、“无”性、“化”,性、“心“性和“游”性等思维范式就明显呈现着这种生态体验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盖光 《管子学刊》2007,(1):54-58
“化”即为易与变。“化”性显现自然万物与生命存在的“生生”运演及转换,“化”性思维是探究自然万物间,人与自然间相互依存、互为转换,以及生态性的变化及转化的思维机制。太极思维及“生生”运行节律作为“化”性思维的本体,旨在破解自然天地运行的“化性”之理。人类只有生态性地“察时变”,也就是知自然之“性”,通“天文”之“理”,才可以“人文”而“化成天下”,并运演节律及转换性而构筑人文生态。“道化”到“生化”的转化过程呈现了“化”的气脉韵律及转换序列,而“造化”与“神化”则使“化”性思维在生态审美化中悟解“自然”的高妙。  相似文献   

14.
15.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它是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然后表征原本可能发生但现实并未发生的心理活动.本文以17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境模拟技术,研究结果的接近性和不同等级的分界线对反事实思维及满意度的影响.实验一表明,结果接近分界点较结果远离分界点时,被试产生的下行反事实思维要多.当结果的效价为成功时,更易引发反事实思维.实验二发现上行反事实思维随成功的等级变化而呈整体上升趋势,个体对结果的满意度随成绩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
单斌 《现代哲学》2015,(2):62-66
在1907年的"事物讲座"中,胡塞尔第一次较大篇幅地使用和分析动感概念。经过现象学还原,事物感知分析呈现一个根本性难题,即如何由诸侧面的显现序列构造意识显现相关项上的空间性显现流形,胡塞尔引入动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胡塞尔考察事物感知问题的思路历程,以及从其思想逻辑上探明动感与感知的透视性的根本性关联,成为探察胡塞尔整个意识现象学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围绕胡塞尔通过动感所要解决感知现象学中的空间性构造难题来阐明感知的透视性与动感的关联,借此表明动感的现象学意涵,分析动感概念的提出对于胡塞尔感知现象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信军 《心理科学》2002,25(6):702-705
本研究探讨在不同的道德冲突情境中,线索及其与行为的匹配性对儿童行为预测、情绪推断及其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1)7、8岁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根据他人特质推测情绪的能力,但是他们还难以做出准确的解释;(2)儿童对亲社会情境和犯过情境存在不同的情绪判断与归因模式;(3)在他人特质与行为匹配的时间,儿童更容易根据他人的特质来推测其情绪反应;(4)在他人特质不良的情况下,儿童更容易根据特质来预测其行为;(5)儿童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优于对他人情绪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道德困境判断的加工分离分析模型,通过对236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个人权力感、道德思维取向和道德困境判断的关系。结果显示:(1)个人权力感通过促进道德思维的审慎取向和减少道德思维的情感取向,进而间接地促进个体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但不直接对功利主义道德判断产生作用;(2)个人权力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道义论道德判断,而不以道德思维取向为中介。这表明个人权力感以不同的作用路径影响功利主义和道义论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在我国长期流传的一句俗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人类思维方面固有的局限性和习惯性,使得我们对许多事情和问题,常常停留在表面化和一般化的理解上,而忽视了它们更深层的含义、更重大的价值。我们看问题通常受两方面因素的干扰和误导:一是流于直线化和平面化,人云亦云,浅尝辄止;二是受名人及媒体的影响,随大众、跟潮流,常常把自己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禁锢在这些圈子里。其实,世间的许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许多问题只有在不断观  相似文献   

20.
采用2Wingdings 2MC@2Wingdings 2MC@2混合设计和相关分析法,考察个体的分析性认知风格对其在完成有、无冲突的推理判断任务时的逻辑反应倾向和冲突探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性认知风格不会直接影响被试完成推理任务的逻辑反应倾向性,高、低分析性认知风格倾向组被试在逻辑反应正确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对个体的冲突探查过程会有影响,高、低认知风格倾向组被试在反应自信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冲突探查大小与分析性认知风格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那些高分析性认知风格倾向的个体在完成冲突任务时,更可能探查到刻板反应与遵从逻辑规则做出的反应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