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前期心境不良障碍(PMDD)是一组严重影响女性在家庭、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功能的经前期不适心理、身体和行为症状。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底正式将PMDD作为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的单独诊断类别,这一举措标志着未来PMDD研究将成为热点。而PMDD的诊断与评估标准、发病机理并不明确,未来研究将围绕运用统一规范的PMDD诊断与评估标准,结合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证据深入探讨PMDD可能的病理机制,从而促进PMDD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作为AMD(超微)公司的创始者、美国半导体协会的主席,桑德斯(W.J.Sanders)是美国信息产业界极富个性的一个领袖。AMD正是在桑德斯的领导之下,与英特尔(Intel)及国家半导体公司 (Natilna Semicon-ductor)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抗衡,并拥有一席之地的。AMD公司经营风格中渗透着桑德斯的个性,说其是AMD的旗帜,也并不为过。 和英特尔公司的诺伊斯(Rober’t Noyce)、格鲁夫(Andn Grove)、摩尔(Godon Moors)一样,桑德斯也曾经为硅谷中具有传奇…  相似文献   

3.
儿童早期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影响个体中央执行功能的发展, 而个体中央执行功能所表现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通常反映出个体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探讨了学步期儿童焦虑对其学龄前期创造力的长时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来自北京的96个家庭(男孩42名, 女孩54名)参与了本研究。在儿童1岁和2岁时, 母亲填写中国版《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和家庭基本信息调查表。在儿童2岁时, 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幼儿的一般认知能力; 在儿童3岁时, 母亲报告儿童掌握动机情况; 在儿童5岁时, 采用托兰斯活动与动作创造性思维测验评估儿童的创造力。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学步期焦虑(广泛性焦虑和分离焦虑)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5岁时的创造力; (2)一般认知能力和掌握动机在儿童学步期焦虑(广泛性焦虑和分离焦虑)和学前期创造力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3)儿童学步期广泛性焦虑还可以通过直接负向预测掌握动机, 从而对其5岁创造力的表现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孤独感和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基于激活假说,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11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974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孤独感、无聊、焦虑和创造性倾向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孤独感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孤独感不仅通过无聊和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对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通过无聊和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其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孤独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引导大学生正视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自我调节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200名不同调节定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以探索长期自我调节失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及两者共存的关系。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组在抑郁、焦虑以及自我调节失败得分上低于预防定向组;(2)控制基线期抑郁和焦虑症状,促进和预防定向系统的自我调节失败均可正向预测3个月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3)抑郁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促进目标失败有关,焦虑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预防目标失败有关;(4)基线期抑郁不仅通过促进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通过促进和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正向预测继发的焦虑;基线期焦虑不仅通过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能正向预测继发的抑郁。  相似文献   

6.
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图画辅助程序和图示评定量表,对四个年龄组80名儿童的分离焦虑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随年龄增加,儿童分离焦虑逐渐下降;(2)3—5岁儿童分离焦虑最高;(3)儿童直接分离焦虑高于间接分离焦虑;(4)直接分离与间接分离情景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MODS的治疗进展看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治疗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MODS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近年来对MODS的研究在命名、发病机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1]。中西医结合治疗MOD...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芊  邓士昌  郭佳 《心理科学》2012,35(5):1096-1101
我国约有一半的大学生经受着考试焦虑的困扰。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以6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自我决定动机的3种类型和拖延行为的2种类型对考试焦虑的忧虑性、情绪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 无动机对考试焦虑的2种类型都有正向的直接影响。(2) 唤起性拖延仅对情绪性有正向直接影响,而回避性拖延仅对忧虑性有正向直接影响。(3) 唤起性拖延在无动机影响考试焦虑的情绪性中起了重要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回避性拖延在无动机影响考试焦虑的忧虑性中起了重要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自 194 7年Spiegel和Wycis首创用立体定向治疗运动障碍 50年来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进步[1] :(1)大脑解剖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脑深部结构的研究 ,如脑三维切面图谱出版 ,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的定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2 )高级立体定向仪的研制 ,立体定向仪的精度、性能不断提高 ,所用的手术器械不断完善 ;(3)神经影像定位由脑室造影到高清晰度CT、MRI、DSA等技术的应用 ,使立体定向手术精确度更高 ,安全性更有保障 ;(4)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把影像资料存入计…  相似文献   

11.
对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及其治疗理念上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认识已有100余年的时间,只是它被曾冠名为"炮弹休克"、"战争神经症"、"强奸创伤综合症"等.直到1980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才首次出现PTSD的诊断标准,描述个体在经历了痛苦、恐惧和无助等情绪体验的威胁生命的创伤性事件后,主要表现为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复性再体验、回避行为/麻木情感、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是一种典型的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现着重探讨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以及它对治疗理念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洪明  王洪礼 《心理科学》2002,25(6):753-754
不少研究者曾对中学生考试焦虑作过研讨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但大多从考试情境和学生本身出发 ,很少考虑家庭教育失误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本文拟从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教育之关系这一新的角度 ,阐述浅见。1 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考试焦虑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曼德勒 (G·mandler)提出 ,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而普 (J·Woipe)强调 ,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萨拉森(I·G·Salason)主张应当把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临沂市3所小学1173名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其母亲为被试,探讨了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儿童焦虑的关系,以及母子冲突和母子亲密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家庭情绪表露问卷、亲子关系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母子冲突、儿童焦虑两两显著正相关,母子亲密与母亲消极情绪表露、母子冲突、儿童焦虑的相关不显著;(2)母亲消极情绪表露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焦虑;(3)母子冲突在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儿童焦虑间起中介作用,且上述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母子亲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中美医师培养若干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几年来在美国学习 ,对其医师的培养作了实地考察 ,现作一些剖析和归纳 ,供借鉴和参考。美国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包括本科生阶段、医学院学习阶段、住院医生阶段和住院总医生阶段。本科生阶段学习 4年 ,毕业时获得BS或BA学位 (Bach elor’sDegree)。课程重点放在基础科学 ,如生物学、化学和生理学 ,一些学生可能还学习基础学科。医学院阶段时间也是 4年 ,包括临床前期课和临床科 ,毕业时学生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DoctorofMedicineDegrees—MDs )。住院医生阶段时间是 3- 7年 ,…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向葵  田录梅 《心理学报》2005,37(2):241-245
以117名大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自尊对失败后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两种不良情绪反应的缓冲效应。结果发现:(1)无论何种情况下,高自尊组的被试其抑郁和焦虑反应都明显少于低自尊组;(2)失败程序成功诱导了被试的抑郁和焦虑反应;(3)失败后,自尊并没有立即或直接缓冲被试的抑郁和焦虑反应;(4)策略处理后,自尊显著缓冲了两种不良情绪反应,且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效果;但自尊水平与策略处理间的总体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8)
正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是一类高发的精神心理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症、特定焦虑症、惊恐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饮食失调症(厌食或暴食行为)。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到医院的就诊患者中,有20%的患者至少患有一种焦虑障碍,其中广泛性焦虑占7.6%,惊恐发作占6.8%,社交恐惧症占6.2%,创伤后应激障碍占8.6%,并且近半数的焦虑障碍患者没有接受过抗焦虑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交往焦虑和孤独感是否在负性评价恐惧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采用简明负性评价恐惧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简版问题性手机使用量表,对666名大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8.33±2.33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负性评价恐惧、交往焦虑、孤独感和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交往焦虑和孤独感分别在负性评价恐惧和问题性手机使用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3)交往焦虑和孤独感在负性评价恐惧和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大中学生负性评价恐惧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心理机制,为预防和干预大中学生的问题性手机使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是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基于群际接触理论和群际焦虑理论模型,测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时的群际焦虑水平、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和外群体态度等变量,考查了这些变量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1)汉族在群际交往过程中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2)女性比男性持有更积极的外群体态度;(3)消极刻板印象是产生群际焦虑和偏见态度的重要原因。减少消极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是促进群际交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和《教师教育行为问卷》对39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及他们知觉到的英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长,五、六年级儿童在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否定评价恐惧方面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儿童;(2)交际畏惧和考试焦虑是我国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焦虑类型;(3)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三个维度上,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4)教师的消极反应与评价、鼓励与帮助是预测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重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加强情感疏导,并且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