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克的物质实体学说与巴克莱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到现在,巴克莱与洛克的关系依然是西方哲学史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一些人对洛克是否具有物质实体学说以及巴克莱的“非物质主义”是否把洛克作为批判对象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见解。原牛津大学教授J·贝内特(Jonathan Bennett)指出:在巴克莱哲学中司空见惯的“物质实体”这一短语,“在洛克那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是从感性实践的基础上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毁灭性打击的话,那末,稍后的康德则是从纯粹理性的逻辑批判的基础上,结束了用人类理性证明宗教神学的企图,因此,两者从不同角度的批判具有相辅相成的意义。不过,由于前者是从唯物论的哲学立场出发,因此能够达到唯物主义的战斗无神论的高度,后者则是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立场出发,因此使他对于宗教神学的批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是:一方面,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从“理沦理性”上否定了上帝;另一方面却又在“实践理性”中把上帝又重新请了回来,主张创立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 相似文献
3.
一五四文化运動中的封建主义逆流梁漱溟的思想所代表的階級方向,是很容易識別的。他在他最早的系統闡述自己哲学思想的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裏,就有过很明顯的表白。他說他之研究这些哲学問題是在一九一七年蔡孑民約他到北京大学去任教的時候,他“第一日到大学,就问蔡先生他們对於孔子持甚么态度?”並且向蔡声明:“我此來除去对釋迦孔子去發揮外更不作旁的事”! 相似文献
4.
5.
6.
主体的哲学,革命批判的哲学——略论实践唯物主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实践唯物主义首先考察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思维方式上的这一根本变革,使哲学扬弃了传统的心、物两极对立模式,哲学的出发点也从抽象的物质或精神而转变为现实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主体哲学。另一方面,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它高扬了革命实践在改变现存世界和克服异化现象中的积极意义。就此而言,它又是一种革命批判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梳理了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的出发点、历史处境、基本特征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分野所在,并讨论了这些派别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说明真宗教对拉丁美洲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灵魂是否不灭?上帝是否存在?上帝意志是否具有超必然的自由?这三个问题涉及宗教的根本基础。宗教神学家一直把上述三个问题视为神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把它们奉为神圣的信条,不许信仰者怀疑;另一方面,也不断利用哲学和理性的形式,对之作出各式各样的证明。但是历史上的启蒙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之发出了公开的挑战,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从自然科学新成就出发,证明统一的自然界不可能有任何超自然存在。围绕三大神学问题的争论,一直是哲学与神学关系史上的中心问题,它也成了宗教哲学必须解答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 .谈到哲学的特点 ,人们很容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概括出若干个。而且不同的哲学学派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或特点。但哲学根本性特点是 :必须渗透或贯彻着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 ,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正如一个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一样 ,一种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哲学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哲学品格。哲学无论被看成是一只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 (黑格尔语 ) ,还是被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语 ) ,都蕴涵着对哲学批判品格的肯认。把哲学作为一只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时 ,它意味着哲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神学的出路,在于神学思想建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在中国教会存在着不少消极的神学思想。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就是为了引导的方式来消除这消极的神学思想,建立积极的,更符合圣经整体信息的神学思想。现在有不少的传道人,信徒喜欢讲的一个话题是,现在社会上的罪恶好像挪亚时代的罪恶、罗得时代的罪恶一样,说明主马上就要再来了;有一首在各地教会流行的诗歌也表达这样的意思,其中的一句歌词这样说:空中的异象,时代的潮流显明主快要再来。我认为作为 相似文献
12.
《哲学动态》2019,(7)
青年马克思从历史法学派批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拓展与转变值得探究。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及其体现的对保守主义及其浪漫主义传统的双重批判,正是青年马克思激进的法哲学批判及其政治理论的起点,也成为现代法学体系的批判性资源。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深化了对保守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君主制的批判,通过扬弃共和制与启蒙自由主义,马克思转向政治批判(政治国家及资产阶级社会的双重批判),又一度转向激进民主主义,进而决定性地转向人民民主观念及其真正民主制的国家形式。基于并延续历史法学派批判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接下来得以自如地进入并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总体而言,马克思从历史法学派批判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拓展与转变,正是其在同一时期展开的理论主题,即政治批判的具体表达,也构成了其后思想演进的一个具有很高价值取向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一方面回溯笛卡尔的“先验动机”,以笛卡尔的“先验动机”来考量休谟哲学的得失;另一方面则前瞻康德哲学,考量“休谟问题”对康德哲学的历史效应。通过这种“回溯-前瞻”的关联性分析,胡塞尔将休谟哲学织入近代哲学发展的统一性进程。因此,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本质上是以休谟哲学为切入点对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的系统反思。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休谟哲学的深层意图与其经验主义怀疑论之间的根本冲突,指明了消解这一根本冲突的方向和路径,澄清了近代哲学发展的旨归,即现象学是整个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世界宗教研究》2021,(4)
梳理毛泽东关于宗教研究的论述,可以发现他1963年12月30日重要批示中的"批判神学",应该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科学对待宗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对融于历史文化中的宗教内容进行批判性继承。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开展宗教研究。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到为什么要研究宗教、怎样研究宗教这个基本问题。也只有从这个大背景下考察,而不是孤立地解读,才能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批判神学"的内涵和要求。毛泽东"出入佛道"对宗教哲学的批判性继承,及其对农村宗教问题的调查研究,彰显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掌握和运用,为我们批判神学和研究宗教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李泽厚同志的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是近年来难得的一本研究西方哲学史的专门学术著作,是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可喜的成果,值得哲学工作者一读。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在近代哲学的发展上“是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1页),不了解康德的哲学就不可能理解西方哲学的过去与现状,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解放以来,我国哲学工作者曾经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写过不少论文和小册子介绍和评论康德的哲学思想,但写得如此系统、全面、详尽,这还是第一本。特别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关注的不应仅仅集中于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督教伦理学或宗教神学问题的解答 ,它应包括所有生命问题的神学研究 ;这其中应指所有生命体的生存状态 ,主要以人的生命为主要研究对象 ,它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灵性的四个方面的生命 ;它不仅要解释和解决诸多的理论问题和文化问题 ,还应包含各宗教对生命问题的思想的比较研究 ;生命神学必须基本给出对临床医务活动、高新生命科学技术与死亡、与医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卫生经济政策以及生态问题的神学解释和评价方法等。生命神学应该是 :对生命诸问题的道德神学注释 ,是对人类生存状态和过程、生命科学技术、卫生保健和卫生经济政策的神学伦理学研究 ,是有关人和其它生命体的生命终极问题的学科 ;它应涵盖理论生命神学 (元生命神学与文化生命神学 )和应用生命神学 (医务或临床生命神学、生存与死亡神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健政策神学、生态神学 )两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刊載于日本共产党中央理論政治杂志《前卫》今年五月、六月、七月三期上,全文約有五万多字,共分以下十一节:第一,“薩特尔的复数的‘面孔’和围繞着他的‘面孔’的状况”;第二,“存在主义哲学基本性质的素描”;第三,“‘选择’和‘自由’的虛像”;第四,“与反馬克思主义接触之点”;第五,“抽象的‘异化論’的危险的迷途”,第六,“对辯证法的‘干与’”;第七,“关于‘自然辯证法’”;第八,“关于历史辯证法即历史唯物論”;第九,“这是‘馬克思的方法’嗎”;第十,“对‘辯证法’的空虛的尝試的根源”;第十一,“亚当·沙夫的論点”。本文力图全面批判薩特尔的哲学,指出薩特尔虽說承认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們时代的哲学”,但在对自然辯证法和唯物辯证法以及历史唯物論的理解上,原則上是同馬克思主义相对抗的。薩特尔想“补充”馬克思主义的“空白”的企图,本质上也不外是想根据存在主义的理解和歪曲来篡改馬克思列宁主义。他的立脚点仍然是主观唯心論。他的哲学虽然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畸形”的性质,但是沒有打破存在主义哲学的“原型”。本文前五节着重批判薩特尔的“原型”的存在主义哲学。第一节考察了他二十年来时而“接近”馬克思主义、时而“批判”馬克思主义的經过;指出他每过数年便来一次轉变和动搖,令人很难捉摸他的真正“面孔”。第二节論述了由克尔凱郭尔开始,經过雅斯貝尔斯、海德格尔到薩特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指出存在主义哲学不像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在世界观和方法論的整个領域具有一个統一的体系。它虽然以对于人的資产阶級的抽象的观点和个人主义的基本思想为自己的本质,但却有无神論的存在主义和基督教的存在主义两种。它不仅是与唯物論无关的哲学,与唯物論相对抗的哲学,而且它还具有政治的反动性。克尔凱郭尔就公然发表过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見解,他的思想到了雅斯贝尔斯便直接同反馬克思主义思想結合起来。海德格尔耕耘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土壤,这是众所周知的。薩特尔虽然不能与他們等同,但他的基本哲学見解也具有作为存在主义的本质的共同点。总之,存在主义是由資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时代的資产阶級个人主义的哲学,它的根子是主观唯心論。第三节分析了薩特尔的“选择”和“自由”的槪念,指出薩特尔和其他存在主义者一样,强調“个体”。薩特尔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选择就是創造,就是“自由”;“自由”就是不受任何束縛的意志的行为,就是不遵从任何历史規律的行为,即“計划”(projet);“自由”是超越所有道德行为的东西;只要是个人“自由”所决定即选择的行为,哪怕是杀人行为、法西斯主义,都可以被肯定为眞理。作者批評說:存在主义的自我决定即选择論,与其說是反道德的,还不如說是对于狼的邏輯的肯定;它的“自由”,是应該加以唾弃的小資产阶級的抽象的“自由”,馬克思列宁主义者絕对不能肯定这样的“自由”。第四节考察了薩特尔的“自由”、“选择”的观念在日本所产生的影响,指出薩特尔把个体的“选择”、“自由”的观念絕对化了的观点,已經迷惑日本資产阶級社会的一部分小資产阶級知識分子,使他們产生这样的錯觉:似乎在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資本統治的条件下,人們即使处在无权的状况下,也能获得“自由”。薩特尔的“自由”、“选择”論,因为对任何“选择”都加以正当化,所以又給了一些“轉向者”(变节分子)以精神上的安慰,使他們把“轉向”(变节)的責任推到“自由意志”上。第五节分析了薩特尔的“异化”槪念,指出薩特尔的“异化”槪念是专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自己的对他关系中的。換言之,就是当自己成为他人的客体,被他人凝視着的时候,就认为自己是被“异化”了。作者认为,这样的“异化”槪念即使能够成立,也只能在观念的邏輯上成立,而决不是表現現实矛盾和异化的槪念。因此,薩特尔的“异化”論是与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相对立的。馬克思的异化槪念是說明資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下的劳动者的状况的,它本身就是反对資产阶級的一种号召,而薩特尔的“异化”論不仅对工人阶級沒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还有反对社会主义的作用。他把反对人民民主和反对資本主义都看作是摆脫“异化”的行为,同样加以正当化和美化。由于这种观点,他甚至把一九五七年波茲南事件的反社会主义現象也看作是进步。由第六节到第十节着重批判了薩特尔的“畸形”的即修正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第六节分析了薩特尔“干与”辯证法的目的,指出薩特尔企图以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資格来“补充”馬克思主义的“空白”,具体地說,就是企图用存在主义来构成他认为馬克思主义所“缺少”的“历史的人学”,幷且把它塞进馬克思主义里,也就是企图用存在主义的“人学”来篡改和修正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再以此来构成“辯证理性批判”。因此,薩特尔的承认馬克思主义,也只是为了把它当作一个修正的对象来承认的。作者认为,对于薩特尔的干与辯证法,必須在这种意义上来理解。第七节在論述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中,批判了薩特尔的辯证法,指出薩特尔所說的“辯证法”旣不是思維的辯证法,也不是客观的辯证法,而不过是一种“理解”而已。所以,他旣拒絕客观的辯证法,也否定客观的自然。他极力攻击恩格斯的“自然辯证法”,原因即在于此。他說自然辯证法是把“自然拟人化”,是“硬把辯证法适用于自然界”,是“形而上学的假說”,是“独断的辯证法”。他对自然辯证法采取否定的态度,而对历史辯证法却采取“承认”的态度。但是“承认”历史辯证法,也是因为他认为在历史中有个体的“总体化”作用,才予以承认的,而幷不是眞正肯定馬克思主义的历史辯证法即历史唯物論。第八节在論述了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論之后,具体地分析了薩特尔所“承认”的历史辯证法,指出他所“承认”的历史辯证法是与馬克思主义的原理无关的,不过是他用主观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概念对历史唯物論加以歪曲以后泡制出来的一种东西而已。第九节批判了薩特尔所說的“溯行的方法”。薩特尔以为从个体的欲望、实践即“計划”开始分析,就如同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那样,可以闡明整个历史的辯证法。他认为这就是馬克思的方法,尤其是《政治經济学》和《資本論》的方法。作者批判說,薩特尔根本不应該把个体的实践即“計划”看作与馬克思的商品具有同样的地位。因为馬克思的商品不是一个超历史的范疇,而薩特尔的个体的实践即“計划”却是一个超历史的范疇,它沒有任何时代性。第十节批判了薩特尔的“被构成的辯证法”的图式,指出他的辯证法是与历史辯证法即历史唯物論相对抗的,是与数千年来貫串在历史中的客观規律背道而馳的,他的辯证法不外是存在主义对馬克思主义的修正。从个体的实践即“計划”出发的薩特尔的辯证法,根本就不是表現历史辯证法的东西。最后的第十一节批判了亚当·沙夫关于薩特尔的存在主义的見解,指出沙夫贊揚薩特尔提出了問題幷且把存在主义与馬克思主义的“不同意見的中心点”归結为“人的問題”这两点,是錯誤的。作者认为,这等于沙夫接受了薩特尔关于所謂“馬克思主义的空白”的說法;沙夫的这种錯誤态度完全出于他的抽象的人观、抽象的人生观。以下摘譯的是作者着重批判薩特尔想“补充”馬克思主义的“空白”和曲解自然辯证法与历史唯物論的第六、七、八等三节。 相似文献
18.
19.
文化哲学是 20世纪主流哲学中最富特色、备受瞩目并产生丰厚成果的思想景观。当代文化哲学从欧洲传统思辨哲学中脱颖而出, 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凯尔特贡献重大。李凯尔特对康德哲学的传承与超越, 从自由本体转向价值联系, 从精神领域转向文化科学, 从哲学心理学转向哲学现象学, 实现了批判哲学到文化哲学的历史换位, 为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一、从自由本体转向价值联系康德批判哲学由认识哲学、道德哲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五个方面构成, 五个方面都在试图阐释人在现象与本体两个世界同时生存, 受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一直是中国哲学界争论很大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讨论中 ,“本体论”成为一个各派都不能绕开的“结”。论争中学者们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在作为争论核心的“本体论”概念上 ,人们似乎意见一致。一些学者坚持“哲学就是本体论” ;大多数学者虽然觉得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但也仍然肯定“哲学必有本体论”。在这样的语境下 ,本文题目所给出的观点一定显得既突兀又费解。因此 ,为了使本文的论点和论证的展开有一个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