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在老年人小切口下开胸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6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组在关胸前以0.5%的ropivacain行肋间神经阻滞;B、C组术后均给予fentanyl(0.01mg/ml)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直观模拟标度尺(VAS)测定术后疼痛,三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血清皮质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P>0.05),C组与A、B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A、B两组和C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人小切口开胸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改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观察使用不同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选择160例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随机分四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A组);托烷司琼2mg(B组);格拉司琼3mg(C组);D组为对照组。记录术后2h、6h、12h、24h患者恶心、呕吐出现的例数。结果四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A、B、C三组与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h、6h、12hB组与A组、C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24hA、B、C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抑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67.5%、87.5%和7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24h内无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三种药物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但12h内托烷司琼的有效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后路椎阎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及二者联合运用(PLIF+PLF)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对5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三组,回顾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植骨融合率以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显示:B组(PLF)的植骨融合率低于A组(PLIF)及C组(PLIF+PLF)。在椎间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并且与C组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C组(P〈0.05),并且与B组无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05)。因此,得出结论:PLIF和PLF均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有效融合方式;PLIF及PLIF+PLF的融合率优于PLF;综合分析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优于PLF及PLIF+PLF。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观察和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宫腔镜检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无痛门诊宫腔镜检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统计患者麻醉满意度、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情况和术毕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R组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0min(T2)循环和呼吸抑制较明显(P〈0.05),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长(P〈0.05),术毕镇静效果较差(P〈0.01),麻醉满意度较低(P〈0.01),同时心血管用药次数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K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R组(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术能够使患者呼吸循环更加平稳,提高麻醉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次数和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下腹部手术的小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术后分别使用0.5μg·m^-1舒芬太尼或2μg·ml^-1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观察术后24h镇痛效果及其不反应。结果显示,舒芬太尼组术后24h静态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因此,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用于小儿下腹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7.
探讨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60例择期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分别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30min、1h、2h、4h、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唤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rain、1h、2h,Ⅰ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30min、1h、2h、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初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较Ⅱ组患者明显延长,24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Ⅰ组较Ⅱ组患者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但Ⅰ组比Ⅱ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腹胃肠道手术的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探究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术中及术后的镇静效果。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C组,麻醉诱导期分别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结果三组滴鼻前时刻T0血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滴鼻后45min时刻(T1)和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刻(T2)D1组与D2组较C组心率和血压低(P〈0.05),但在允许范围内;T1、T2时刻,D1组与D2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躁动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2组较D1组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需求,D1组与D2组较C组少(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起到有效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剂量麻醉诱导期滴鼻减少术后躁动效果更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效应.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试验A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20ml进行胆囊床喷洒;试验B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10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照A组:采用生理盐水2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对照B组:采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试验A、B组术后1h、4h、8h腹腔内疼痛、切口疼痛及咳嗽时疼痛VAS评分与对照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1h、4h、8h、24h、48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1h、4h、8h、24h、48 h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试验B组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于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多模式镇痛预防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效果。选择50例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观察患者疼痛评分,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的情况,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及幻肢痛发生率。结果显示,镇痛评分,Ⅱ组高于Ⅰ组(P〈0.01);PCA按压次数,Ⅱ组多于Ⅰ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P〈0.01);Ⅱ组幻肢痛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采取多模式镇痛预防幻肢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盲、前瞻性研究,选择90例妇科择期全麻下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全切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两组,中青年组(A组)50例,年龄25岁~50岁,老年组(B组)40例,年龄60岁-80岁,术前使用电刺激测定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观察不同年龄妇科患者痛阈和耐痛阈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A组与B组痛阈分别为(1.86±0.51)mA和(1.89±0.66)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耐痛阈低分别为(6.16±2.53)mA和(8.40士3.21)mA,差异有统计学意史;A组痛阈与耐痛阈之间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2,P〈0.05);B组痛阈与耐痛阈之间无相关性。因此,老年患者耐痛阈升高,中青年患者术前痛阈和耐痛闽均可预测术后疼痛,老年患者术前痛阈不能预测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不同剂量的前列腺素E1注射液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l鑫床疗效。最终随机纳入9l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接受10μg/d(A组,n=47)与20μg/d(B组,n=44)的前列腺素E1治疗,2周后观察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13.
对比不同手术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收集我院自2008年10月到2012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双盲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采用Jakim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同时对随访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分.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0.45±5.14)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42±8.14)min(P<0.05),而试验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67±6.14)ml,少于对照组的(83.12±10.47)ml(P<0.05).术后随访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对照组则为87.1%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腕关节在功能、握力活动范围等方面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在疼痛评分上两组无明显差异.采用无头加压空心钉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提高腕关节功能而且在疗效上与传统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左布比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50例择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LD组,25例)给予0.5%左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0.5μg·kg-1 30m1,生理盐水组(LS组,25例)给予0.5%左布比卡因复合生理盐水30ml。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