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发展与社会认知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认知是人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客观世界包括无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三大部分。前两者统称自然界,国外心理学者通常称之为物理世界(Physicalworld),而把后者称为社会世界(Social world)。  相似文献   

2.
对于身体的不同理解促使认知心理学形成了不同研究取向。经典认知心理学视身体为不同于心智的生物物理实体。认知表征则成为沟通心智与包括身体在内的外在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在经典认知心理学那里,心智是一种运算,运算的内容则是认知表征。认知表征是符号性的、抽象的,与身体的构造和感觉—运动通道无关。身体似乎仅仅是认知表征的"载体"或"容器"。具身认知则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具身认知中的"温和派"视身体为心智中的身体,认知在其根本上是一种身体经验。因此,认知表征不是抽象的,而是身体格式的,是身体特定感觉–运动通道提供的具体身体体验。心智是一种运算,但运算的内容不是抽象符号,而是具体的身体经验。具身认知中的"激进派"则主张彻底抛弃"运算"和"表征"。在激进派那里,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认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形成认知表征。基本的心智不涉及内容,换言之,基本心智过程不涉及认知表征。认知在本质上是一种具身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个体行动认知表征水平是与个人的行动而非一般心理功能具有特定关联的思维风格。它是一个80年代后兴起的研究领域。本文围绕行动认知表征水平研究的背景、认知表征水平与行动的交互作用以及行动认知表征水平的个体差异展开介绍。文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该文综述了儿童空间表征研究的主要进展 ,简要介绍了有关空间表征的认知发展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以空间表征的对应说为框架对儿童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 ,指出了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国外有关儿童对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儿童空间表征研究的主要进展,简要介绍了有关空间表征的认知发展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以空间表征的对应说为框架对儿童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指出了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认知科学目前业已发展出计算表征、联结网络和动态耦合说明等研究理论,以及具身认知、嵌入认知、延展认知、生成认知和情境认知等研究纲领。是否存在一种可以统摄这些不同认知理论和纲领的统一范畴或概念框架,这是迄今为止认知科学及其哲学面临的关键性难题。"适应性表征"概念似乎具有统摄各种认知理论和纲领的共通性,能够为复杂的认知现象提供一种方法论,能够合理地说明认知在语境中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原因在于,刻画认知的计算、表征、联结、耦合、具身、嵌入、延展、生成、情景化等概念均是语境依赖的,即是在特定语境中对认知现象的不同方面的描述。这种依赖语境的认知说明它们在本质上是适应性表征。  相似文献   

7.
在推行普及教育制度以后,儿童生活的面貌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社会名流子弟设立的学校虽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而一般家庭的子弟上学念书,只是最近一百年左右才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这个变化过程已告完成——儿童都可受到初等和中等教育。可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变化过程还未终结。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学龄儿童徘  相似文献   

8.
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建康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因为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受到儿童本身心理(特别是情绪)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制约.而认识能力、以及态度、信念又对心理(特别是情绪)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比如Ajzen和Fishbein(1980)的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儿童认智能力的发展对他们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者指出.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钟毅平  陈梦稀 《心理科学》1997,20(6):530-535
本文以社会认知为出发点,考察印象形成记忆和认知表征;采用具体行为描述作为刺激材料,通过三个实验,160名被试,系统考察了印象形成中行为信息加工的方式。结果表明:(1)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对行为信息进行精致加工编码,行为信息与品质相关,但它们是独立存贮在记忆中;(2)项目增加和项目丢失技术是区别精致加工和组织加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概念是否通过感知经验来表征以及如何被感知经验表征是具身认知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抽象概念表征是否具有感知经验基础的问题上,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概念通过情境模拟或隐喻与感知经验发生联系.在抽象概念如何与感知经验表征发生联系的问题上,概念模拟理论强调情景或运动模拟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直接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则侧重具体经验或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共同结构关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间接作用.未来研究应改变概念表征的稳定的心理实体观,从语言和抽象表征的关系、正常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抽象概念表征差异入手,整合不同的具身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1.
Embodiment、认知科学以及传统意义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认知科学与意义理论之间存在有效的互动。概念/命题的传统意义理论是传统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Embodiment支配的涉身认知科学研究是对基于规则演算的传统认知科学的现实修正。涉身认知科学与相应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一种更为全面的涉身意义理论。涉身意义理论提供了全面揭示和了解智能的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Venema  Yde 《Studia Logica》2003,75(2):239-256
We prove that every abstractly defined game algebra can be represented as an algebra of consistent pairs of monotone outcome relations over a game board. As a corollary we obtain Goranko's result that van Benthem's conjectured axiomatization for equivalent game terms is indeed complete.  相似文献   

13.
词汇表征和加工理论及其认知神经心理学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认知神经心理学为探讨语言心理表征和加工理论提供了新途径 ,使得人们对心理词典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细化。研究表明词汇不同性质的信息在表征上相互独立 ,词典系统至少包括语义系统、语音输入词典与语音输出词典、字形输入词典与字形输出词典等模块。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一词典系统及其认知神经心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问题的关键信息表征及其认知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笑岳  郭强 《心理科学》2007,30(5):1033-1036
目的:研究关键信息表征在不同类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五种不同类型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对75名文理科大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研究,并采用回归统计分析了关键信息、过程策略、信息处理方式三个解题要素对正确解答的效应;结果:(1)关键信息对正确解答作用显著,关键信息表征对正确解题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关键信息在不同类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所不同;(3)过程策略对正确解答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抽象材料选择任务的表象表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选择任务中表象表征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抽象材料选择任务困难的原因,该研究设定了材料的内容、规则以及证明规则的要求均完全相同,只是在呈现方式上形象性不同的两种抽象选择任务;然后把两种不同的选择任务分别对数量大致相当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不采用类似卡片这种形象性很强的材料呈现方式显著的提高了人们在抽象选择任务中的正确率。实验结果支持了选择任务中表象表征的存在及其为选择任务困难原因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The phenomenological goal of grounding the content of conceptual thought in the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of everyday, skillful coping was approached using evolutionary autonomous agent (EAA) methodology. The behavior of an EAA evolved to perform a specified motor task was identified with skillful coping. Changes in the dynamics of the EAA controller occurred when the EAA encountered an unexpected obstacle with loss of longer time scale components in its hierarchical temporal organization. These temporal chang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henomenological changes which we experience with breakdown during equipment use with our adoption of a more immediate, determinate stance. Since this latter experience is the basis of conceptual thought, the EAA paradigm goes some way in providing a naturalized explanation for the grounding of the content of conceptual thought in everyday, skillful coping in a manner that is physiologically plausible and phenomenologically accurate.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systems dynamics related to deep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human systems, to the process of arresting entropy or premature death in these systems an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gnition of deep structure, its outward manifestation and human systems viability and vitality.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nherent forces are present in systems that act to bring about alignment between inner deep structure and a system's manifested outer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thereby enhancing viability and vitality. Deep structure is seen as a force toward self‐organization and rebirth.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双重表征理论认为创伤引起了可回忆的言语记忆和可回忆的情境记忆两类记忆。这两类记忆能够解释PTSD,比如再现创伤和情绪加工。创伤的情绪加工可能合出现成功完成、慢性加工和过早抑制加工三个结果。最后本文讨论了该理论在研究设计、临床实践和解释实验数据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Cognitive scienc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have all been proposed as frameworks for linking the diverse subdisciplines of psychology with one another, and with other scientific disciplines. Traditional cognitive science focused on content-free general processing and deemphasized motivatio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emphasizes the centrality of motivational systems and the specificity of mechanisms designed to solve particular recurrent problems. The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provides a set of broad general principles linking diverse behaviors in humans as well as other species. The dynamic approach seeks even broader principles, searching for emergent patterns in all complex systems, whether animate or inanimate. Natural selection is itself one such broad principle, as is the broader principle of self-organization, which helps explain dynamic equilibria found in groups of humans and in diverse species linked together within ecosystems. Proponents of the major contending interdisciplines will need to build more bridges if the dream of a unifying paradigm is to be realized. This review samples some of the reasons why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dynamical systems theorists, and traditional cognitive scientists need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20.
语言获得建构论认为儿童利用社会和一般的认知技能进行范畴化。通过主动的用法建构获得语言符号系统。通过大量研究分析推断: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发展的结果。通过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以及语言功能性发展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