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易明 《法音》2005,(6):21-26
赵朴初居士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佛教领袖,得到海内外佛教四众弟子的广泛尊敬。同时,作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社会活动家之一,赵朴老不仅在社会各界广交朋友,而且无论在建国前后,都与中国共产党及一切进步党派和民主人士保持着良好关系,这是赵朴老深厚的国学、佛学、书法、诗词等各方面文化修养和造诣所致,也是他身上所具备的非凡的、磁力般的人格魅力的感召。毛泽东主席曾赞誉赵朴老“懂辩证法”,周恩来总理曾誉赵朴老为“国宝”,即是明证。之所以要强调赵朴老的上述特征,旨在表明佛教界新一代领袖人物,不仅应该具备赵朴老那样的文化修养和人…  相似文献   

2.
11月9日,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净化之夜”佛教音乐会。赵朴初会长对于这场演出十分重视,特地从医院请假到剧场观看。观众发现赵朴老来了,都很高兴。在演出开始前、幕间休息中,总有人走到他边上祝愿朴老健康长寿。一直到演出结束,还有人来到车门旁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祝愿我常常听到,当他们对朴老表示祝他长寿时,他总是回答:“为了佛教我一定争取多活几年。”这话使我想起了一件事。1947年太虚法师突然给当时只有四抬岁的赵朴老来了~个电话,请赵朴老去看他。见面时太虚大师给了他一本自己写的《人间佛教》的书,并说:“希望你…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2,(7)
赵朴老在参观了白马寺各殿堂之后,来到休息室同青年比丘印忠进行了一番亲切的交谈。去年二月份,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白马寺时,曾与印忠师有番讲话。赵朴老关切地问起印忠:“你是什么地方人,今年多大了?”印忠答:“我是贵州人,今年24岁。”朴老很高兴:“哦!24岁,真年轻,可畏之年,你能从贵州那么老远的地方来到白马寺,希望你能为佛教作出一番事业。”赵朴老又问印忠:“你是不是去年碰上江总书记的,他问你为什么出家!”印忠答:“是的。”赵朴老接着说道:“我们佛教协会成立近四十年了,成立时就提出要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要在自己传统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4.
补课     
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发表“赵朴老与佛教文化”一文之后,我收到了天津许鸿文先生的来信对文中所说:“赵朴老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反复提到毛泽东、钱学森、范文澜关于佛教是文化的说法,他说‘一位革命领袖、一位大科学家、一位历史学家都肯定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表示不理解。原因是他从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上看到范先生对佛教不仅“视为迷信”,而且指为“蠢国殃民”。这样一个“大谈佛教是戏论的人,怎么会一变成为称赞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的卫士?”这显然是有了误会。朴老这段话说得次数较多,不少刊物也有发表或引…  相似文献   

5.
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世人尊称为赵朴老。他不仅是一位蜚声中外的国务活动家、德高望重的佛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仙”、“书圣”和联坛巨擘。赵朴老的楹联作品,或气魄宏大,或意味隽永、或深沉警策、或清新洒脱,然无不一一精妙,堪称当代联苑之上品,久为各界所推崇。在赵朴老的联作中,应邀为各地佛教场所的题撰占了相当大的份量;这些题撰,大多数为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且几乎均已勒石刻木、敷彩涂金,置于名刹古寺之中,列于佛祖菩萨之旁;既给庄严梵宇融入了一种盛大的祥和之气,更为清净法门赋予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李贺敏 《法音》2000,(11):37-38
本刊讯 赵朴老生前与日本佛教界整整交往了近半个世纪,为促进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和缔结“黄金纽带”关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越贡献,赢得了日本佛教界人士的普遍尊敬。自今年5月21日赵朴老不幸逝世以来,日本佛教界各宗派和友好团体的负责人和生前友好,不仅拨冗来京出席赵朴老追悼法会和遗体送别仪式,而且日本天台宗、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简称“各山会”)、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简称“日宗恳”)、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等宗派和团体,纷纷举行追悼法会,深切缅怀赵朴老。 5月27日,即赵朴老逝世后不久,在被誉为日…  相似文献   

7.
余险峰 《法音》2001,(6):16-18
尊敬的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  由于工作关系,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同朴老有过多次接触,深觉受益非浅。特别是1990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赵朴老来福建视察期间,我有幸参与陪同,多次亲聆他老人家的教诲,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正值朴老逝世周年之际,特记下下列一组文字,以为永久的怀念。“一佛出世,千佛扶持”  1990年10月19日,赵朴老从北京飞抵厦门,这是他第二次来闽视察,距离第一次来闽已是整整九年了。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出席由宏船法师(曾任世界佛教僧…  相似文献   

8.
赵朴老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佛法不只是讲出世,还有许多是讲入世的,应该把有关入世法的论著加以搜集整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资粮。”朴老的远见卓识有待志士仁人去实现,而本栏则愿以一席之地聊供浅谈。浅谈,是指篇幅不大,题目不大,决非指蕴含不丰富、道理不深刻。我们力争每一篇都能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将佛法与人世密切联系,为“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做一份努力赵朴老在谈话中还提到革命先烈翟秋白。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便曾经说他自己之献身革命,恰恰是由于受到“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的影响。佛教思想能产生这样一种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有些人认为学佛便会消极,其实,原子能可以发电、治病,也可以杀人;原子能自身并无是非,是非都在运用的人身上。佛教思想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子能”?  相似文献   

9.
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老于2000年5月21日生西 ,海内外与教内外 ,闻者震悼。本刊乃赵朴老晚年手创 ,特此以两期合刊推出纪念专辑 ,既以表本刊崇敬之忱 ,并希望稍稍满足读者缅怀的愿望。所有关心中国佛教的人们 ,在惊悉朴老辞世之后 ,第一个反应是哀悼 ,第二个反应常常就是———赵朴老之后 ,谁接他的班?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反应。不过 ,区区一个《佛教文化》杂志 ,所应当关注的不是这等大事 ,就这份杂志的缘起与宗旨而言 ,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与人事兴废和政策法规皆无关系的小小问题 :赵朴老之后 ,佛教还是“文化”吗?这个小小问题…  相似文献   

10.
5月21日,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日。5月14日,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学诚法师,著名学者王尧、方立天等莅会并发言,共同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杰出宗教领袖。大家认为,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的精神,把佛教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重视佛教自身建设,尤其是重视人才建设的思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候起作用的佛教人才队伍;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的宗教文化观,继承和发扬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不懈追求和平事业的信念,用佛教倡导的慈悲、平等精神,提高人类道德情操,促进人类和平友好,为建设美好的和谐世界建立新功。赵朴老曾在绝笔遗偈中写到"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本期,我们摘发部分佛教界人士、著名学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并以"花落还开,水流不断"为题,由以表达我们对赵朴老的追思与崇敬。  相似文献   

11.
智灯千万亿     
家振 《佛教文化》2011,(6):126-127
赵朴老八十四岁那年,一个人独坐病房中,写了一首诗,最后几句是: "尚有平生志,还思老骥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心衷肠. 回顾一九八七年他倡办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时提出的研究所的任务: "研究所将对佛教教理、教史以及与佛教有关的文化遗产进行如实的研究,注意延揽研究佛教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培养年轻...  相似文献   

12.
佛教教育是决定中国佛教前途的大问题。十几年前赵朴老就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一向慈祥温和、言简意赅的朴老,在这个问题上却反复强调,“作狮子吼”,可见此事非同小可。“从深层次来说,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前途。”哲人其萎,但此金石之声,仍然振聋发聩,催人猛醒。这些年来,全国已有三大语系的三十几所大、小佛学院,培养了一批佛教人才。但数量还远…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传入日本,一千四百多年来,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佛教。近几年来在赵朴老提出的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构想的指导下,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些日本佛教具有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金秋九月,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佛教三大语系、全国各民族佛教信徒的盛会,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件喜事,我对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佛教协会是我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中国佛协和德高望重的赵朴老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中国佛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坚持赵朴老生前大力倡导的“人间佛教”的思想,弘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赵朴初居士在繁忙的国务和教务活动中,一直拔冗关注佛教文化领域某些基本理念的疏理和建设,例如中国佛教的素食、僧装和茶禅等理念的来龙去脉问题。本刊也多有以上内容的文章面世,并得到读者好评,但那些文章也有不能尽村老和广大读者之意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追根溯源的少,谈支流、枝节的多,追索基本理念的少,说表象的、具体的多,以及讲忧患的少,谈成就的多。本期“智慧法轮”以十五页的篇幅,努力做了一点这方面的匡正工作。容我在此略为绍介一二。赵朴老的“引言”引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大问题:当代佛教信仰者也应适当地具备科学素…  相似文献   

16.
<正>过去由于工作的因缘,时常有机会见到赵朴老,当面聆听教诲。赵朴老的样子是那样的慈祥,在我心目中就是活菩萨。赵朴老弥留之际,我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转瞬间,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日月轮转,世事变迁,但对于赵朴老,我觉得他老人家音容宛在,德音未远。捧读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1998年9月5日至8日,白湾至严法师率团来北京出席“佛教与东方文化──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海峡两岸佛教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该院佛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法鼓大学协办的。年近古稀的圣严法师正是中华佛研所、法鼓大学乃至整个法鼓事业的创办人。作为赵朴初会长的老朋友,他1990年就率团回到祖国大陆参访,并拜会过赵朴老。此次来京,圣严法师又于9月6日专程去医院探望了赵朴者。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开得紧凑热烈,圣严法师发表了主题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利…  相似文献   

18.
我和苏老接触不多。他长我二十七岁,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宿,初见时我自然比较拘谨。但他活泼的举止、康洒的言谈、豪放的性格,很快使我们亲近,这是缘份!和苏老直接联系是在199O年,那时我正在编《佛教嘉言书法集》。一日,赵朴老给我一张亲笔书写的字条:“上海有位苏渊雷先生,书法很好,可以请他写两条。”苏老是华东师大教授,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上海佛协副会长,又是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我很容易就与他联系,请他惠赐墨宝。他慨然允诺,一下子寄了五幅,使我又高兴又感动。过了几个月,赵朴老又给我写来了一张字条,内容…  相似文献   

19.
赵朴老往生已经四个月了,当时的情景随着时光渐渐淡出,惟有两种景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清晰,难以抹去!一是覆盖着国旗的赵朴老遗体,一是灵堂前为他诵经的四众弟子。  遗体上覆盖国旗是国家对他爱国的肯定;四众弟子为他诵经是信众对他爱教的肯定。这情景显示了他爱国爱教功德的圆满!  人的一生充满起伏跌宕,一个年逾九十三的老人,生命的轨迹更是纵横交错,难以陈述,但纵观赵朴老的生平,我个人感到比较明确,爱国爱教便是他的一生。  爱国爱教融合在他生命之中,完全统一,无法分割!  他常为人手书“知恩报恩”,也常给人说“报…  相似文献   

20.
刀述仁 《法音》2001,(6):1-3
前不久我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到赵朴老家乡──安徽省太湖县以植树造林的形式纪念他老人家逝世一周年。在赵朴老故宅附近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盘正在放映的录像,那上面记录着1990年9月底、10月初赵朴老重返故里的情景。当我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映现在屏幕上时,热泪便不由顺颊而落。我担心控制不住情感而失态,便离席退出播映室。这件事使我想起了1990年12月(朴老回故里的两个月后)赵朴老到云南时的一幕幕情景。赵朴老在云南的活动,我也请电视台录a了相。虽然我怕引起伤感而不敢播放,但往事却历历在目,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