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62至1365年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巡礼西北,其间曾对敦煌的两座文殊窟进行布施。这两座文殊窟,其一应为敦煌莫高窟第61窟,其二应为瓜州榆林窟第2窟。当时蒙古豳王家族统治敦煌,推崇藏传佛教,在莫高窟、榆林窟大兴佛事,将敦煌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石窟营建推向高潮。蒙古豳王家族成员及其境内的河西回鹘人都敬奉文殊菩萨,崇拜五台山,从回鹘文题记可以看出,他们把莫高窟第61窟和榆林窟第2窟都视作文殊菩萨的道场。藏传佛教的盛行与蒙古豳王家族对文殊菩萨的崇奉,应系乳必多吉巡礼沙州并对文殊窟进行布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五代时期敦煌石窟艺术是在承袭晚唐范式的基础上适应时代、逐步发展的.莫高窟第100窟作为曹议金夫妇功德窟,本文通过对晚唐及五代以来敦煌石窟形制与壁画布局的分析,探寻第100窟形制和图像的设计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克孜尔第205窟是龟兹石窟群中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该窟壁画表现的是龟兹王对佛教的支持和赞颂。本文通过考察该窟龟兹王及王后供养像、主室前壁说法图的菩萨造型、南甬道北壁的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复苏图像和券顶中脊的须摩提女请佛图像,认为该窟传达了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内涵,是龟兹王心理需求、治国理想和政治背景的反映,也是其身份"自我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法音》2021,(4):58-65
正甘肃榆林窟第29窟(下称"榆29窟")~([1])是西夏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窟内壁画显密图像并存,同时具有相对完整的供养人画像及题名,有营建年代和画工姓名,在西夏洞窟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洞窟平面呈方形,内为覆斗顶,顶心绘有梵文的莲瓣,已残。窟内中央有四方形台基,上有五级圆坛,除去供养人像窟内四壁共9铺壁画,分别为正壁的灵鹫山说法图、两铺水月观音图像,西壁的阿弥陀经变画、文殊变及不动明王图像,东壁药师经变、普贤变及金刚手图像。关于榆29窟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图书象数学的兴起是儒道融合的结果,对宋代易学和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宋代图书象数学的代表,邵雍的先天易学内蕴着丰富的物理性命之学,尤以天根月窟说为其精髓。天根当静极而动之时,是阴极而将生之微阳;月窟当动极而静之时,是阳极而将生之微阴。通过天根月窟的观念,邵雍一则强调了阴阳"动静之间"的"神妙"之用,二则凸显了天地阴阳消息的"生生"之意。不唯如此,天根月窟说还含有独特的心性修养意义。此心性修养说以"以物观物"为核心理念,以"静"与"闲"为两大要旨。在后世,邵氏先天学及其天根月窟说对朱熹理气论的最终证成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明代心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7.
叶珊 《美与时代》2023,(1):108-110
莫高窟经变画在盛唐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在当时历史、经济、文化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经变画形成了独特的宗教美学风格。相比隋朝的粗犷简单画风,盛唐的经变画主要运用工笔线描技法,写实也更为精细。构图更是首创以窟门为设计中心的“品”字形新型结构,成为之后经变画的设计典范。因此,对莫高窟第103窟东壁《维摩诘经变》的构图和线描风格进行二重解析,以窥见盛唐经变画内在的佛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佛牙塔供奉在大圣窟仰光大金塔和“各巴依”(汉译和平塔大圣窟),可以说是仰光市最大显著名的两处佛教活动及文化中心,佛教活动中心以大金塔为主,文化中心以和平塔大圣窟为主,很多重要的佛教组织学术会议都在大圣窟举行。缅甸佛教第六次结集也是在这里举行的,以大圣窟为中心形成全缅最大的佛教组织机构和教学设施;依次是和平塔、长老别墅、增伽医院、偕伽宾馆、宗教部、僧伽委员会、图书馆、纪念馆、各巴依广场。广场青草铺地,菩提树及其它阔叶林木生长茂盛,占地面积很大,佛教建筑彼此相距不远,分布均匀。所谓和平塔是汉文的意译…  相似文献   

9.
正煌莫高窟共490余窟,只有列285号的西魏大统四、五年禅窟中的壁画,绘著象头人身的誐尼沙(Ganesa),位于大自在天的下面。窟中这样的像从来只出现一次,以后便消失了。闻说榆林窟亦有一幅,惜未获睹。誐尼沙在印度教的神话里,地位甚高,他是代表智慧和学问之神(god of wisdom),又是淫婆(Siva)与婆罗和底(Pāravatī)的儿子,从古事纪(Purānas)时代以来即受到崇高的歌颂。何以敦煌石窟只有一见?我在膽拜该窟之后,这个问题一直回旋在脑海中,久未解决。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1)
<正>一、序言库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约25公里,渭干河出却勒塔格山口东岸崖壁上。现存的石窟群可分为两区,分别称其为谷口区和窟群区,其中谷口区分布有33个窟,窟群区分布着88个[2],是古代龟兹地区第二大石窟群,以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多种风格荟萃而闻名于世,并且是龟兹地区保存汉风和回鹘风洞窟最多的石窟群。自上世纪以来,即引起了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