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其历史地位决定了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评价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粉碎“四人帮”以后,孔子研究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民主讨论的局面。近几年不仅发表几百篇专题学术论文,而且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问世,这些论文和专著反映了孔子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近年来研究孔子,主要集中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这是关于孔子属于哪个阶级、维护什么社会制度,他的思想是保守、还是进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看法:1.有人认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革  相似文献   

2.
<正> 孔子现在正为世界许多国家有识之士所公认,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伟人之一,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克服了过去盲目尊孔或反孔的倾向,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作风,对孔子的思想做比较公正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近年来对孔子的研究还开了不少学术讨论会,发表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研究文章或专著,但对孔子遗留下来的一种“非常宝贵”的遗产——“大同”思想,似乎重视很不够,很少发表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或论著。解放初期在《光明日报》和一些其他报刊杂志上还可以看到几篇有关孔子“大同”思想的文章,对大同思想某些问题还展开了一些争论,但主要涉及《礼运》篇的真伪等问题,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实质及其重要意义作更多的探讨。最近匡亚明同志发表了一本关于孔子  相似文献   

3.
<正> 应当怎样理解和看待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作用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是自“五四”以来一直没有从理论上很好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以专著的形式,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的论著尚不多见。由李启谦、姜林祥先生主编的《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索,取得了可贵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以来,发表了几部关于孔子思想研究的专著和几百篇论文,这些论著观点不一,使孔子的研究空前活跃,呈现出气象万千的局面。然而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论者大多各抒己见,互不交锋,即使出现分歧,也多不正面接火。学术研究是在不同观点的相互砥砺、切磋中发展的,不争论则难以长进。为了促进学术研究,本刊特设《争鸣》一栏,并发表汪琴炬同志评论蔡尚思同志关于孔子的观点的文章。这是一个开头,我们希望从此多嗅到一些争论的空气。汪文只代表目前孔子研究中的一种观点,我们深盼持其他观点的学者踊跃赐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探讨异常活跃,所出版和发表的有关论著与日俱增。其中以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者居多,研究老庄、管子、墨子、孙子等思想及对诸子思想进行综合研究者亦占有相当的篇幅。许多论著立论扎实、观点鲜明、见解新颖、富有开拓性,读后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这里仅就报刊所见论文中探讨较为集中的问题及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见解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的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的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的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的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教正。  相似文献   

7.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以下简称郭店竹简),自出土问世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研究业已发表了许多论文、专著。在郭店竹简的十余篇思想著作中,《唐虞之道》(以下简称《唐》篇)是以专论尧舜禅让而著称的。尧舜禅让是事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而存在分歧的问题。迄今为止,几乎在孔子思想研究的一些主要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研究的现状需要我们认真地考虑:推进孔子思想研究的关键在哪里?对孔子的哲学思想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研究? 象孔子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思想研究,有分歧是正常的,有些问题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才有可能解决。我们希望在研究和讨论中,把问题的疑难点揭示出来;把在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揭示出来。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只是对历史人物作出某种价值评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的科学分析和说明。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以下郭碧波、罗祖基两同志的文章,阐述了他们自己的见解。我们欢迎学术界的同志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是为征集孔子、儒学以及同儒学有联系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优秀著作而设立的,自1997年5月通过媒体公布其“征稿简章”和“课题指南”以来,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好评和大力支持,不到一年时间即收到学术专著和论文稿件...  相似文献   

10.
<正> 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祖述孔子,扬弃佛道,终于确立了融儒道佛三教为一体的理学体系。理学较之传统儒学更具有思辨色彩,又摒弃了佛道悲观厌世、颓唐消极的成份,从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受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赏识,被奉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七百年之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判历史人物和某种学说,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不是比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显然,由二程所奠基的宋代理学包含了许多新鲜内容,故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二程的理学思想相当注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据我所知,较有系统地研究二程思想的专著尚不多见,潘富恩和徐余庆同志所著的《程颢程颐理学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的日益活跃,大量新思想、新观点的研究著作日渐增多的今天,一套大型系列学术专著——《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丛书》已在1987年12月陆续出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灿烂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优秀文化不仅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也对人类历史发展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开展中国传统思想的科学研究,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课题,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丛书的出版,将有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在深层次、高水平上的展开,有利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规律。这套丛书将发表这样一些方面的研究专著:儒家思想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学派、思潮、范畴研究;断代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编后     
<正> 本刊创刊号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大力支持下,今天正式和国内外读者见面了。在《孔子研究笔谈》这一栏里,人们可以读到学术界几位著名老学者的文章。文章都不长,然而直抒己见,当前孔子研究方面的各种有代表的观点,大体都已提明。虽然对孔子评价不一,却又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做好总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  相似文献   

13.
房伟 《孔子研究》2012,(1):127-128
<正>2011年7月13日,海峡两岸"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和台湾中国孔学会联合主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山东省举办的"孔子故里.好客山东"台湾行活动内容之一,来  相似文献   

14.
孔子美学的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没有专门的美学论文和专著,但他的美学思想却是相当丰富的。有一定的研究对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性质鲜明独特,各部分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潜在体系。孔子美学是儒家美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探讨他的美学思想体系,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孔子研究十分活跃,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可谓硕果累累。匡亚明同志的《孔子评传》是这众多硕果中更为突出的一个。《孔子评传》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对孔子及孔子思想作了历史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系统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孔子评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些新认识、新概念。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学术界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分歧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就是孔子思想是属于“人文主义”,而非宗教的。可能不同的学者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还有不同的侧重,但主要的意思应是一致的,就是指:孔子“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嵇文甫《关于孔子的历史评价问题》,见《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齐鲁书社1987年,第3页)。并且,“他最关心的是一个良好政府与和谐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陈荣捷《孔子人文主义导言》,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4期)。而相比之下,对超验的上帝、鬼神、灵魂等问题则不大重视,或者简直可以说不愿多谈。孔子在回答子路问鬼神和生死时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就显然是表达了一种拒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第一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第一个提出了“庶、富、教”,第一个提出了“为政教民”,第一个成功地实践了“因材施教”。两千多年来,内容异常丰富的孔子教育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也受到世界不少的国家和地区汉学家的注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的学术论著和大量的文章,因此,本文不想继续探讨此类问题,现就孔子和儒家教育理念的意义作一试探,以求教学于术界。究竟何为教育理念呢?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指渗透于某…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丁原明《黄老学论纲》等专著先后出版外,还发表了一批关于黄老学的重要论文。特别是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的创刊,更将黄老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一、黄老学的产生和演变有关黄老学...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尽管对孔子思想的评价,存在着种种分歧,但“仁”和“礼”是孔子学说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对孔子思想评价的主要歧点,集中在“仁”和“礼”在孔学体系中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上,并由此引起了关于孔子学说是革新还是保守的争论。笔者认为,孔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以来《管子》研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管子》研究回顾 本世纪以来,从宏观纵向的视角来看,《管子》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情形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00~1949年。这一时期共出版、发表有关《管子》研究的专著与论文60多篇,其中专著主要有黄汉的《管子经济思想》,俞寰澄的《管子之统制经济》,梁启超的《管子传》,罗根泽的《管子探源》,王毓瑚的《管仲》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涉及《管子》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原著注释。其中经济思想研究占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