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辽宁省人民医院(110032)尚弘光一、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矛盾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或中医治病的基本出发点主要在于中医重视并着眼于机体的反应──即“证”上。中医对疾病的概念,实际上是以出现临床证候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2.
1 整体观念权变理论学派认为 ,组织是一个由若干个次级系统组成的整体 ,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中医学从整体上对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进行研究 ,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思维特点与现代医学明显不同。作为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之一的整体观念 ,其有着与权变理论几乎一致的内涵。整体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方法 ,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领域。认为人体以心脏为主宰 ,由脏、腑、形体与官窍共同组成的结构严密、分工有序的整体 ,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医在认识疾病过程中 ,着眼于整体 ,重视人体某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证候,状态与W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的本质是什么?是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是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调节方式(whole regulalory mode、WRM)。现代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把疾病按证候分类,即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实际上这一分类方法把现代医学疾病与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可以说成是发病前WRM作用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共轭体作为对象来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示机体稳态的差异,即WRM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疾病前成为罹患疾病的前提,在疾病中与疾病以一种共轭活动的方式供中医诊断时参考,在病后成为完全康复到正常状态的过渡。因此,在中医学的治疗模式中,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的调节(中医整体观称…  相似文献   

4.
关于病灶与证象两种疾病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和西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 ,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病理学体系 ,西医的病理学基础是病灶 ,中医的病理学基础是证象。病理学的不同 ,导致中西医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的全方位认识差异。1 病因病灶即指机体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这是西医进行病理判断的基础 ,有灶即有病 ,无灶便无病。因此病因便是导致病灶出现的原因 ,如果找不到致使病灶发生的原因 ,那么该病便被称为病因不明疾病。在这里 ,因果关系是进行病理判断的根本原则 ,而直接原因更是被格外看重 ,间接原因和多重原因相对而言不被西医病理学注意。…  相似文献   

5.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一般存在着病和证的两种演变,相对于病而言,证有着更高层次的组织方式,有自身发展规律,反映的是机体整体状态.这种对证的诠释有利于中西医理论间的接轨,使证研究更容易被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是中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病证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补,共同提供了对疾病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证"的性质、结构及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中医现代研究中 ,证的研究乃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少学者认为 ,中医的现代化可能会在证实质的研究中得到实现。然而 ,证是什么 ?近年来人们对此问题做过不少讨论 ,见仁见智 ,或说证是证据 ,或说证是症候群 ,或说证是证型 ,或说证是疾病在阶段上的病机 ,或说证是疾病时机体在整体层次上的反应状态 ,或说证是疾病阶段病变在人们认识上的反映。在证实质研究已经经历了相当长时间后的今天 ,我们对证为何物还没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种状况值得深思。笔者在此就证的性质、证的结构以及证研究问题 ,谈谈自…  相似文献   

7.
系统观认知方式与中医学认知方式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整体观指导下的全身调节中医学的思路和方法贯穿着整体观 ,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强调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调节 ,追求整体最佳 ,这是中医学系统方法的典范 ,具体体现在 :1 1 从整体上认识生理从形神、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掌握了属于人体的系统质的一些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都不能从孤立的诸器官、组织中找到直接根据 ,是“非加和”的。1 2 从整体上把握病理中医学提出了独特的病理概念“证” ,把疾病如实地理解为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整体的反应 ,从全身考察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证及人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1 3 从整体上进行诊…  相似文献   

8.
从方法的渗透性谈脾虚证研究进展及其前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710032)夏天,徐重明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中医认识疾病着眼于整体,注重于宏观。中医学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联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结构上...  相似文献   

9.
1 既辨证、又辨病 ,诊断学上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重宏观 ,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 ,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 ,西医重辨病 ,这是中、西医学的优势和特点。分而言之 ,中医是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证候”之后 ,再根据中医的藏象、经络、气血、病因病机理论 ,在证候与自然、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分析中 ,确定病因病机以辨证求因 ;而西医是“辨病施治” ,根据来自病人、作为认识疾病重要线索的症状 ,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仪器或实验室检查 ,以明确局部的病灶 (器官、组织、细胞 )的病理改变 ,或产生这种病理改变的致病因子 ,做…  相似文献   

10.
辨治中医疑难病证的思路与方法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封银曼尚炽昌一、中医系统观念与综合调节中医学根据精气神一体论思想,把人体与环境、人与病、病与病证视为一个整体,把疾病看作病因作用于人体的整体反应。从系统论的观点,中医考察了三个基本层次上的关...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原则在疗效评判上的理论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与西医比较而言 ,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这三种手段中 ,中医比较重视辨证论治。“证”是一个介于“病”与“症”之间的概念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自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确立了此原则后 ,二千多年来 ,历代名医均奉之为上法 ,遵之不移。实践也证明 ,“辨证论治”原则以其具体、灵活操作等优点的确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出不可磨灭的作用 ,那些传颂千古的名医验案无不是以此为大法。在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中 ,此原则历经几千年…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学”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作为“科学”下位的两个种概念,即“中医学”与“西医学”,至今没有见到确切的定义。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西医研究的是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的结构与功能。中医运用的阴阳五行学说实质上是朴素、自发的系统方法;西医则选择了还原性研究方法。中医理论是综合、演绎的机体反应状态变化规律的系统状态模型;西医理论是分析、归纳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痤疮是一种着有复杂发病机制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对于它的病因及治疗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运用传统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组织结构理论、微生态学理论和生物物理学的超循环理论,通过建立一个单元平衡模型,简称"元衡论",以它来解释痤疮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方案.运用这一思路能够更好地分析病因并有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 ,动物模型的研制对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观现代医学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动物模型的进展情况。实验动物模型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动物模型在中医科研中的作用已成为整个中医界的共识。然而 ,从目前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来看 ,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远未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与思考。1 中医病因的辨证理解问题在目前许多疾病的动物模型复制研究中 ,多是按中医病因进行 ,其理论依据来自一些中医经典原文。但由于中医病因学内容的形成和发展受当…  相似文献   

15.
“病中辨证”是证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一般存在着病和证的两种演变,相对于病而言,证有着更高层次的组织方式,有自身发展规律,反映的是机体整体状态。这种对证的诠释有利于中西医理论间的接轨,使证研究更容易被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是中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病证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补,共同提供了对疾病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为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及其细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自由基在脑卒中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自由基损害贯穿于脑卒中早期治疗的整个过程,脑卒中的治疗决策有必要着眼于机体内自由基的系统特征,从系统整体出发进行最优化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为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及其细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自由基在脑卒中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自由基损害贯穿于脑卒中早期治疗的整个过程,脑卒中的治疗决策有必要着眼于机体内自由基的系统特征,从系统整体出发进行最优化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DNA——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点——谈基因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中医学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认为人体本身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及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辨证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历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归纳,辨清疾病的性质,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就中医而言,阴阳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1 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成功诠释了中医基础理论11 从分子水平说明了中医的整体思想分子细胞生物学深入到了机体的微观世界,打破了组织器官的局限,从分子水平辩证地研究整体的功能和联系。它应用还原方法对生命进行研究,从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的物质基础,再经综合分析过程利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协调论等学说,把“孤立”的物质与组成整体的所有器官联系在一起,把局部的作用和整体的健康状况联系在一起,这种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辩证的整体观不仅与中医的整体观有相似之处,而且比中医对整体的认识更客观、清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临床实践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作为参照物,通过比较,指出中医的证是病人的全身综合反应状态,是病因病理医学之外的另外一个临床医学范畴。状态与病因病理是人类疾病的两个不同方面。从单纯状态病,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常见病的治疗,中医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