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经》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管理谋略思想,“无为”的管理原则,以弱胜强,后动制敌,以退为进以及欲夺固予等构成了独特的管理谋略。集中体现在清静致虚,弱柔处下的经营谋略;无为而无不的管理制胜谋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用人谋略以及以退为进、欲夺固予的竞争谋略,对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管子·侈靡》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管子·侈靡》篇属短语类。今本《管子》分为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解、轻重等八类。关于它们的分类大致分为:A.经言,B.外言、内言、短语、区言,C.解、杂,D.轻重等四种并按从 A 到 D 的顺序编成的。在经言部中可以看到很早的管仲说的话,所以被称为“经”。属于短语的《侈靡》篇是仅次于经言类的旧篇。《侈靡》篇在《管子》书中是数一数二的长篇,这和其内容的特殊性是有联系的。笔者将它断为五十三章,内容复杂而大致可分为下列三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珏 《管子学刊》2011,(4):18-21,2
管子因其经济战思想而独步于先秦诸子。有关管子经济战思想的资料主要收录在《管子》"轻重"二十一篇中,其中《管子》所言的"轻重之术"是对经济战谋略的明确概括。本文通过探讨运用轻重之术的条件、轻重之术的作用、轻重之术的实施方式,试图获得对管子经济战思想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管子》的第一篇《牧民》,我们认为是管仲的遗著。主要证据有三,述之如下。《牧民解》是《牧民》为管仲所作的证据之一《管子》书的编者,在《经言》、《外言》、《内言》和《杂篇》之后立了一个栏目叫作《管子解》,共有五篇,即《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  相似文献   

5.
《管子·轻重》的写作时代与理论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汉末年刘向在编定八十六篇本《管子》时,把它分为《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轻重》等八个部分。其中排在最后的《轻重》十九篇(今亡三篇),学术界对它的时代特征与理论倾向争议最多。...  相似文献   

6.
《管子》哲学意义上的道分为天道自然之道、客观真理之道、万物本源之道三个层面。《管子》天道观体现出春秋时期过渡的特征,既有对天道、上帝的崇拜与祭祀,又有对在逐步构建自然天道的客观真理性认识。《管子·经言》组较早的把生命现象与"道"联系起来,奠定了万物本源之"道"论的逻辑起点,这也是中国生命哲学的真正源头。《道德经》成书当晚于《管子·经言》组,《道德经》万物本源的"道"论是对《管子·经言》组中被赋予生命意义的"自然天道"之提升。《管子》哲学意义的三种"道"论指向不同,但却有相同的特征,表现为虚静、广博、周密的特征。物质性的水、精气作为万物本源,代表着从本源论上逐步建构起春秋古典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架构。《管子》"水本源论"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其成文当在《管子》四篇之前。  相似文献   

7.
《管子》书中有关“王、霸”之说的词语甚多,如“帝、王、霸”联提(《乘马》、《幼官》、《兵法》)、“王、霸”并提(《五辅》、《霸言》、《重今》等)、“王天下”(《形势》)、“争天下”(《霸言》)、“正天下”(《七法》)、“服天下”(《重令》),“制天下”(《事语》),从而“可以为天下王”(《轻重甲》、《戒》),称为“帝王”、“天子”(《枢言》、《五行》、《轻重己》)。如此等等,《管子》全书竟有数十处之多,我们概括称之为“王、霸”说的词语。这么多的“王、霸”,说词语,以科学态度研治《管子》全书,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崔兰海 《管子学刊》2011,(3):22-25,33
章学诚言《管子》书春秋有之,观其多存春秋之典章,可知实斋此论合理。《苟子》、《韩非子》之成书当均参考过《管子》文本。《管子》书乃后世习管子法者所缀辑,非管子自著,此关古人著书无私著之理。《管子》书其学术主旨当为法学,后人言归人杂家者为非。刘向、刘歆把《管子》人道家,当与其家学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9.
由周翰光教授等三人合作完成的《管子直解》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管子研究出现的又一崭新成果。i《管子直解》一书共精选了《管子》二十九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占全书的百分之三十八以上,其中“经言”六篇,“外言”四篇,“短语”六篇,“轻重”八篇,基本概括了《管子》的主要观点和思想,由此也不难看出撰写人的着力方向。该书在体例上吸收了近年出现的《管子》注解、白话翻译等的优点,又加以创新,具备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每篇开头用“解题”扼要介绍该篇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段进行白话今译和注释,而且在每段注释后加上…  相似文献   

10.
《管子·侈靡》篇素称难读。明刘绩言“此篇多错简,不可读”(《管子补注》),朱长春言“《侈靡》大奇,宿儒难解”(《管子榷》)。郭沫若先生《管子集校》对其文通篇校理,又撰长文《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后收入《奴隶制时代》一书)分析剖判,辟路蓝缕之功卓然可鉴。然笔者对郭老《侈靡》篇作于公元前190年前后的西汉  相似文献   

11.
《管子》诸家韵读献疑汪启明明人陈弟说:"古人之书亦皆有韵,不特《诗》也。"(《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清代学者孙星衍进一步称:"周秦之语多相谐。"(《晏子春秋音义》卷上)《管子》一书,也有这个特点。王念孙在读到《管子·心术上》时.还特别强调"此篇中多...  相似文献   

12.
有些研究《管子》哲学思想的人,似乎只注意到《心术》、《白心》、《内业》和《水地》等篇。因而对《管子》一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估低了。且不说《形势》、《宙合》、《枢言》这些论道的名篇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我以为《八观》、《问》篇也应该给以重视。这两篇作品倡导的调查研究,实在是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传统。关于《问》篇,我已经有所探讨(《管子学刊》1987年第2期),这里再就《八观》说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孙开泰 《管子学刊》2008,(3):126-128
过去我见过一位青年人写的《管子传》书稿,数量与质量都很不满意,未能正式出版。经多年以后,陈书仪老先生的《管子大传》,洋洋30万言,实为壮观,应该说是一部研究《管子》的一家之言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1992年第3期《管子学刊》发表了胡家聪先生的《〈管子〉中“王、霸”说的战国特征——兼论〈管子〉并非管仲遗著》。笔者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对此文提出批评意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学术问题不能由学术之外的任何因素解决胡家聪在《管子学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以批判姿态出现的、专门批判关锋、林聿时的文章,题为《〈经言〉作于战国考辨——驳〈管仲遗著考〉》(按:1 959年关锋、林聿时于《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初集发表《管仲遗著考》,后收入他们的专集《春秋哲学史论集》;这  相似文献   

15.
《管子》女性思想内涵丰富。既有"男女有别""妇言不及官中之事""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等男尊女卑、歧视女性、限制女性自由的思想,也有女性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生产、共同承担国家赋税、共同孝敬父母慈爱儿妇等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还有肯定女性智慧、赞扬女性的思想。研究《管子》的女性思想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管子》古代版本,不可忽略书前刘向所写的《管子叙录》。《叙录》乃刘向给汉成帝所上奏书,写道:“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大臣向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太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以校除复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杀青而书可缮写也。……”(按:其下概述《史记·管晏列传》中的管仲传,不再引。)  相似文献   

17.
《管子》是管子及其后学思想所汇集的作品集,由齐国学者编纂而成。管子、《管子》一些思想观念与《鹖冠子》相同。通过比较《鹖冠子》一些篇章与《管子》思想,发现鹖冠子、《鹖冠子》在君主修养、施政、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思想观念,与《管子》有不少相同之处。可见,《鹖冠子》与《管子》、齐国思想文化的关系极密切,《鹖冠子》应受《管子》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管子》为先秦诸子之巨帙,也是齐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6年淄博召开全国第一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以来,《管子》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管子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诸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管子》为研究对象,大陆及海外地区《管子》研究专著不断出现。这些成果中,有的涉及到《管子》版本的研究,但还没有一部对《管子》历代版本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巩曰国教授新近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一身兼有旧学和新学影响,在《管子》研究上也有所建树。他的《管子》研究,正处于变法维新时期,他以今文经学的宗旨为指导思想,通过对中西方制度等方面的对比,试图找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剂良方。《管子》是礼法并重、制度以刚柔相济为要,故而十分符合梁启超的初衷。他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通过《管子》书来评价管仲,并突显了《管子》的经济与法治思想,这是其《管子》研究的特色,并在《管子》真伪的讨论、义理的研究和管子形象的提升上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认为《管子》一书与管仲之人无关和认为《管子》一书是管仲所著,同样不可取,《管子》一书应该是包括管仲及其后学在内的管子学派长期积累的思想和著述成果。《管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囊括了战国诸子各家特色的思想内容,但其中大量和主流的似乎更应该属于法家学派,如重君权、重法治、重制度、重农耕、重富国强兵等,但作为东方法家代表的《管子》与西方法家《商君书》《韩非子》等又有明显差异,如果非要定其学派归属,可将之归于杂家。《管子》应作为一门独立学问来研究,即"管子学"。《管子》有关国家体制及具体行政制度的思想和设计对秦汉行政制度有直接影响,如皇帝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管子》思想对汉代有重大影响,而富国安民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更是影响长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