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虎现象的道德意义普通劳动者的高尚行为,总是触发我们对社会道德建设及其丰富的、创造性的形式的思索。徐虎事迹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一个人高尚行为的“制度化”,是一个高尚的人的自我“立法”。在社会需要的尺度和工作职责的尺度之间,有一个高尚的人的道德尺度。...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过:“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3页)。共产主义道德就是这种最高尚的美德。这次整党对广大党员来说,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努力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党性,做合格的党员,进而争取成为优秀党员。要达到这个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认真进行道德的修养和锻炼,做遵守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要讲清无神论与道德问题,首先要讲清宗教与 道德问题。我们就从宗教与道德讲起。 第一部分:实践部分 一、布什到清华大学演讲,鼓励学生们信宗 教,说信了宗教,道德就高尚。 二、宗教界有不少人说,信了教,道德就高 尚。不信教,无法无天,无恶不作。 三、宗教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人说,信了教 道德就高尚。并且援引某些资料说,某某地区信教 的多,犯罪率就低。某某人信了教,改掉了过去的 毛病。  相似文献   

4.
每每翻开《格言集》之类的书,几乎本本都有中外名人谈“制怒”的语录,且都千篇一律地讲发怒怎么怎么不好,规劝世人要注意“修养”,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要下决心克服易怒这个“恶劣天性”等等。 确实,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大发雷霆,甚至丧失理智做出蠢事,确实于人、于己、于事都有害,是很要不得的。但遇事不加分析,一味讲“制怒”和“容忍”,也大失偏颇。宋代学者黎靖德说得很辩  相似文献   

5.
T●●‘,l_,’”●……-发刊词…………………………………………1.1)重视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论研究(林平 1.2)在整党中培养高尚的政治道德 (沙 英1.4)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有革命的批判的风格………………………………(短评1.8)评“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 图”……………………………(王 涵 1.10)纪律与新型的人和人的关系 (吴木1.13)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一学习 《陈云文选》的一点体会……(刘启林2.1).共产党员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陈真2.4)共产党员应做遵守共产主义道德 的模范…………………………(郑先进3.1)赞文明村…………………………  相似文献   

6.
责任与道德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如果再深一层的探讨一下,它们是如何产生道德的呢? 马克思恩格斯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9页)这个规定、使命、任务当然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是在一定利益基础上产生的。问题在于这个规定、使命、任务和道德有没有直接关系呢?这很值得分析研究。 对于这个“规定、使命、任务”,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7.
唐凯麟教授的新著《从旧道德到新道德》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4月出版了。该书依据道德发展的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依据当代道德生活的内在过程和实际经验,对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了许多有益探讨。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新探讨了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作者开篇就以“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个“永恒的课题”作为轴线,从“人和道德”、“道德和社会”“道德和做人”等问题的论证中,展示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忍耐与软弱     
我国人民常说的一句解字谜就是:“忍字忍,弱字弱,忍字心上一把刀,弱字揉近两弓交”有难忍之事“忍”之,就犹如有把有刃的快刀,扎在心上,实在是难受极了。你看“弱”字之形就知道,两个弓字交在一起,曲曲湾湾,揉断心肠,还是不能站直,而且暗地里两眼泪水压在心底。要知道,这就是从古老传统的磨难经历中而得来之总结而成字。  相似文献   

9.
德性与学问     
中国古哲把“学问道德”、“道德文章”、“学术道德”视为一事,视为“做人”的“第一着”。主张“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凡言诸学,均论及道德。西方也有“知识即道德”、“美德即知识”的历史传统。先师们的“知行合一”(做学问必与做人相结合)主张,细细思来,不能不说是抓住了做人之大道和为学之总纲。学伦理学的人,伦理学研究者一定要有道德,委实不下于科学家要有智力。伦理学研究一旦和人的道德生活相脱离,不仅使人们怀疑其科学性,而且将引起人们“实践精神” 的紊乱、伦理角色的“错位”和道德生活的“颠倒”。因此,从世界观(智慧)的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10.
成才先成人──由北大人的“修身工程”所想到的郝文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古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修身、不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就不会成为有用之才。这说明道德的自我修养对一个人的成才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才,首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人才之所以...  相似文献   

11.
<正> 主体意识集中体现在吕坤的心性论中。它讨论的中心是“人是什么”这个中心课题。具体地说,也就是要解决人的本质(即道德性命之源)、本性(即人本性的善恶)和自我价值等内在主体性问题。一、吕坤的“心论”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理论界,有些问题的争论常与争论的双方对基本概念的不同理解相关,关于“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这个道德(“德性”)问题的争论,就属于这种情况。 本来,关于私,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此处仅举五种。一是“私下”,即“背地里”或“一人独处”的意思。孔子说,颜回听他讲学从不提问,也不发表不同意见,但回  相似文献   

13.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万俊人 《现代哲学》2003,20(1):65-75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并尝试给出某种解答。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核心概念,作者力图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人类道德生活所内含的美德一目的论与规范一道义论之双重维度。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道德观的认知失误看“为个体道德”生成的艰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为人性”是道德的本质属性。由于人有类、群体、个体三种存在样态,故道德也就应当有“为类的道德”、“为群体的道德”和“为个体的道德”三种类型。但在传统道德观看来,一种行为要具有道德性,就必须是为了类特别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为了个体的利益则是不具有道德性的。在市场经济和人的个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为个体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为个体行为”的“道德无根”状态,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考察这方面所存在的三种认知失误,以便促进“为个体道德”的正常生成,化解相关的社会问题。一、用“…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延伸的辐射外场刘喜珍曾钊新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领域。道德延伸是指退休后继续进行道德社会化,将高尚的品德融入社会中,作为醇化社会风尚的一部分的活动。道德延伸不仅取决于主体对我向内场的“设置”与“修造”,也有赖于社会为道...  相似文献   

16.
信仰的力量     
“认主独一”的信仰,为我们确定了人生的方向,就像一盏明灯在“顿亚”的漫漫旅途中把我们的心照亮。有了信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意志坚强。有了信仰在嫉妒和诽谤面前就会心胸坦荡。有了信仰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就会谦逊礼让。有了信仰在工作和事业当中就会埋头苦干自觉向上。有了信仰面对坏人坏事就能挺身而出勇敢坚强。有了信仰面对歪风邪气,就能大义凛然,坚决抵抗。有信仰的人远奸近贤,品行优良。有信仰的人尊老爱幼,道德高尚。 有信仰的…  相似文献   

17.
地球人的地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伦理的意义1、对于人及人以外事物的“人之道”伦理学通常可以说是关于人类和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有关道德的学问.它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规范等等.伦理学这个名词,在日本是由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开始采用,作为ethics一词的翻译.如果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学说,此道德即“人应行之道”,伦理学和道德学从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是关于“人之道”的学说.所谓“道”不只是“人应行之道”,不但指人类走向何处,还要使所走的道路成为最容易、最方便和最有秩序的和行得通的道.“道”在现实生活中,以“任何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道”表现为最普通的义务性概念.  相似文献   

18.
幽默是以智慧为基础的,缺少智慧,思维不活跃,想象力不丰富的人.是不会有幽默感的。如一则小幽默写道:“四岁的儿子常常与妈妈争电视机频道,妈妈一生气说:“干脆把电视机切成两半,咱俩一人一半。儿子想了想说。“好!,我要带开关的那一半。”“为什么呢少妈妈问。“我好投台听。”jL予回答。这个JJ、幽默让人忍俊不已。一般的习惯思维都是)L于求母亲不能切。但儿子说要带开关的那一半.就突破了常规思维,母亲也就可能转怒为笑,气也就消下去了。还有一则小幽默:有人向邻居提出:“请您把唱机借我一晚上好吗?“当然可以,您要…  相似文献   

19.
(三)讨论“人不信神,就会为所欲为,什么坏事都敢干”的观点“法轮大法”除了如上所述谈了许多神的问题外,还从道德的角度谈了一个信神的观点,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也非常容易得人心。摘录其中两段:“人之所以有道德规范,是因为人知道,做不好的事去不了天国还要下地狱会遭报应。人在约束自己不做坏事,维护人类的道德。……人不相信神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就非常的可怕!人什么坏事都敢干,他认为谁也看不见,就干坏事……”“人不相信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人在毁灭着人的道德。人相信业力轮报,相信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有坏报、恶报,人干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的形态,是指导人的实际伦理行为的伦理观点与伦理规范的总和。从拉丁文因袭而来的“道德”这个名称,无论就字词的来源来说,无论就实际的使用来说,与源出希腊文的名称“伦理”,具有相同的意义。两者都有相同意义的字源:“伦理学”出于希腊语的“ethos”,“道德”出于拉丁语的“mos”,两者皆指“伦常”、“风俗”、“习惯”。在德语中,单词“伦理”和“伦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