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续)问:什么是大乘佛教?答:大乘 Mahayana 和小乘 Hinayana 是佛教的两大宗派。问:大乘小乘有什么分别?答: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佛教最初起源于古印度,其主要思想分为上座部和大乘两个流派。文章研究大乘佛教中金刚乘部分至高无上的坛城之尊金刚萨埵的造像,重点研究金刚萨埵寂静单身相的造型,从度量尺、造型和色彩分别代表的意义来研究金刚萨埵在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印度佛教金刚乘成就师坎诃巴的生平传说,并通过其《双行诗库》和修行诗,分析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教派归属,最后评价了他的佛教史地位,并讨论了佛教金刚乘与印度教湿婆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演启 《法音》1989,(11)
太虚大师主张人乘佛教为佛教的基础。他认为,处此科学发达时期,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遁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因此,依人乘行果,完善人格,进一步修习大乘菩萨行果的觉路。太虚大师的佛教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就个人所学,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历史哲学因在经典中缺乏明确表述,所以很少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佛传等文本的分析,系统梳理了佛教教义本身所包含的历史哲学和思想,批评了认为佛教缺乏历史观念的见解,指出历史观作为一条隐含的线索,对佛教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对佛陀本质的探讨、大小乘涅槃学说的转变、大乘佛教入世精神的提倡等,都有历史哲学及其思想在其背后发挥作用。本文还通过佛教历史哲学与基督宗教历史哲学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佛教历史哲学的特色及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今密宗热之反思佛日密宗,确切而言应曰密乘,又名“金刚乘”,是公元七世纪中叶兴起于印度的一系大乘佛教。它依诸佛圣众及上师的加持,修直下与佛果境界相应的瑜伽观行而期即身成佛,相对于由多劫修菩萨因行以渐趋佛果的波罗蜜乘(大乘通道)或“因乘”而言,又称“果...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大小乘思想差别的讨论中,常有这样一种提法:小乘一般主张“法有”,而大乘则一般认为“法空”。(参见姚卫群,第169页)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小乘佛教的不同思想特征,但带有以大乘佛学的理论范畴来规定小乘思想的倾向,未能充分注意到大小乘佛教在核心范畴、核心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佛教由印度起源后弘传世界各地。其在中国传承之派别大致有三,即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三传佛教虽同系佛陀正法,然其教理、典籍、仪式(仪轨)等殊异甚大。佛教从教义上可分为大乘和小乘,汉传和藏传为大乘,南传为小乘,故我们从大小乘之别上可观出小乘之殊异性。而佛教从传承方式上又可分为显乘和密乘,南传和汉传属于显乘,而藏传独属于密乘,故我们从显密乘之别上可观藏传佛教之殊异性。汉传佛教则是大乘显宗,其同南传皆为显乘,异于南传之小乘;其同藏传皆为大乘,异于藏传之密乘。  相似文献   

10.
赵朴初 《佛教文化》2023,(1):122-123
问:什么是八教?答:此宗从教理的内容上把佛教分为浅深不同的四个级别,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称为“化法四教”。藏教是声闻小乘教;通教,通前小乘,通后大乘,通大小乘的大乘初级名为通教;别教是纯大乘教,但分别诸法各别有碍名为别教;圆教是大乘圆融无碍、圆满无缺的法门称为圆教。藏、通、别、圆就是以从浅至深为次第的四教。此宗又从佛陀说法的机感不同,将佛的教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四种,称为“化仪四教”。  相似文献   

11.
太虚法师在倡导人间佛教的过程中,大量引用儒家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承担了重要角色,并显示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儒家重人生及人之德性的内容,诠释人生佛教的意义;二是借儒家的伦理观念,张扬佛教人乘善法的理念;三是引儒家成贤成圣之路径,阐述佛教济世利他的大乘思想。太虚法师经过有选择地吸收儒家思想,使其人间佛教理论得以发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东西文明对话中反映在东亚佛教领域的知识重构,"大乘佛教"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能够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东方佛教学者、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木村泰贤的"大乘佛教"观,带有强烈的日本佛教意识,其强调在家主义、批判出家主义,目的在于为日本佛教的在家主义倾向寻找"合法性"依据。西方哲学家、世界轴心文明论者雅斯贝尔斯积极吸收当时欧洲和日本的佛教研究成果,关注佛教的哲学智慧,主张"大乘佛教"是佛教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传播,印证了佛教是一个宽容的宗教。雅斯贝尔斯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试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基督教中心主义的全新的"历史哲学"。二人的文化背景和学问取向尽管不尽相同,但透过他们的言说,可以从一个侧面对比了解佛教知识在近代东西方是如何被重构、如何回应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3.
鸠摩罗什从部派佛教转向大乘佛教的过程是佛教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直接推动了大乘佛教在中国西域地区和中原汉地的传播与发展,使得大乘佛教开始成为中原汉地佛教体系的主体。本文从前鸠摩罗什时代大乘佛教在龟兹的传播、其转向大乘佛教的过程与原因,以及此后其在龟兹传播大乘佛教的结果与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剖析,以探究知识结构、信仰选择与佛教交流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行方 《佛教文化》1994,(2):47-47
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个内陆国家。人口近760万,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 早在18世纪末,奥地利学者就因对语言(梵文、巴利文)的兴趣注意到佛教。随后一些学者出自旅游、传教、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方面介绍或研究的目的,相继对佛教进行了专题或综合研究。其结果逐渐呈现为南方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两大类研究,后者又分为印度佛教哲学、藏传佛教、汉地佛教三个分支。由此出现了拥有世界影响的佛教研究专家:纽曼(1865—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个内陆国家。人口近760万,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 早在18世纪末,奥地利学者就因对语言(梵文、巴利文)的兴趣注意到佛教。随后一些学者出自旅游、传教、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方面介绍或研究的目的,相继对佛教进行了专题或综合研究。其结果逐渐呈现为南方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两大类研究,后者又分为印度佛教哲学、藏传佛教、汉地佛教三个分支。由此出现了拥有世界影响的佛教研究专家:纽曼(1865—  相似文献   

16.
一、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赵哲伟$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佛教     
《法音》1991,(9)
19世纪新加坡城成为重要的贸易转口岸和商埠,大量移民进入城区定居。一些华人和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的侨民在此谋生之际,同时带去了传统的佛教信仰,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并举。早期的新加坡大乘僧人主要是中国广东、福建一带的禅宗和净土宗僧侣。1989年中国僧人贤慧、会辉和转道等人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莲山双林禅寺。稍晚,爱尔兰和尚达磨卢迦创立了第一个佛教组织——新加坡佛教传统教会。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轮回”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佛教的轮回观念做了专门研究。作者对轮回观念的思想来源、在印度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中的主要形态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等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 ,佛教的轮回观念与婆罗门教中的轮回观念有重要的关联 ;大乘佛教对早期与小乘部派佛教的轮回观念进行了吸收和发展 ,在对轮回形态的划分、轮回本质的判定、轮回主体的解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 ;中国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与印度佛教中的轮回观念有联系 ,但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一、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按照佛教思想发展的过程来说,印度佛教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数、大乘佛教三个阶段。大乘佛教在印度有中观、瑜伽、密教之分;传到中国又先后形成天台、三论、唯识、华严、禅、密、净土、律八个宗派。我们要探讨“真如”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弄清大乘佛教各派的思想体系。因为各派的思想体系不同,对“真如”的看法也就不一致。玄奘的及门弟子窥基(632—692)  相似文献   

20.
(四)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问:这时期,除了有部得到提倡弘扬之外,其他部派的情况怎样?答:当时迦湿弥罗地区,有部最为兴盛,但其他各部派也都很发达。与大众部有关而和有部对立的大乘思想这时流行于印度各地,在思想界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迦腻色迦王所尊事的马鸣就是一个具有大乘思想的人。这时期可以说是大乘学说经过长期酝酿而趋于成熟的时期,但是大乘佛数的大兴,还有待于稍后一个时期的龙树大师。问:龙树是怎样一个人?答:龙树(Nagarjuna)是公元二、三世纪间的南印度人,原来是一个婆罗门学者,后来归依佛教,出家受戒,在雪山从一位老比丘受到大乘经典,由此智慧无碍。当时许多哲学家们都被他的雄辩所折伏。他感到所读到的佛经虽然深妙,但是道理还有未尽发挥的,随后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