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横岛     
史家是非置勿论,中华千秋浩气存。田横五百甸此岛,海潮如诉告来人。这是当代诗人贺敬之游田横岛的题诗。意境高超,启人深思。田横岛位于山东省即墨县东面的黄海中。相传西汉初齐王田横率徒属五百人逃往此岛居住,故名。为即墨名胜古迹之一。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人,是齐国(田齐)贵族后裔。  相似文献   

2.
训沽中有“比照”的方法,就是根据已知的一点或几点,推知其他各点。这是因为古代作家常常运用重叠或对偶句行文,在用词造句方面,为避复(杨树达先生把“避复”列为修辞格,见《汉文文言修辞学》)起见,往往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交相替用,这就是互文即互训,所以孔颖达注《书·尧典》指出,古书中有“文不同,互相通”的说法。我们因之可以从不同之点,探求它相通之处,根据了解的词,推测不懂的词。如:  相似文献   

3.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山东六国的强宗豪族纷纷起兵割据;在齐地,田齐疏属的田儋兄弟与王室近亲的田假集团,先后蹶起,称雄于一时,他们彼此内斗,并且依违于楚、汉两强之间,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错综复杂与军事胜负的变化无常,他们最后都遭到了覆亡的命运,只剩下田横及其徒属五百余人逃入了海岛。刘邦消灭了项羽之后,两次派使者到海岛来命令田横内附,田横感到大势已去,英雄末路很难再起,  相似文献   

4.
搞教育工作,搞思想政治工作,都要讲道理。讲道理不能不讲逻辑,缺乏逻辑的“道理”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胡耀邦同志指出,现在,我们的说理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缺乏说服力。这是切中时弊的。例如,某报有一篇题为《莫为长发作广告》的评论是这样驳斥留长发论者的:“据说,偏爱长发者还认为,留长发风度优美,蓄长鬓是个人偏爱,无可指责。这一说,笔者不敢苟同。日本影星高仓健,西德球星鲁梅尼柯,他们的头发是短短的,但是他们的出色表演和高超球艺却使观众倾倒。”这里,评论者理应证明“留长发风度不优美或留长发与风度无关”,证明“蓄长鬓不是或不仅是个人偏爱,可以指责”,然而评论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作者对卦象与爻象所“系”的“辞”,都属于“系辞”。通过对《周易》形象思维及其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考察,可以发现,无论卦辞还是爻辞,都有其语言(文字)结构的规律和“范式”(normal form)。“范式”是从现代逻辑学中借用的术语,指的是:为了达到指导人们(如卜筮者)行为的目的而具有的完整地或标准地表达一卦或一爻含义的语言形式。关于这一点,可以说孔子早已觉察到了,所以他在《系辞上传》中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讲究“犯”而能“避”.写作上所谓“犯”,就是指一个作者在他写作时,不可避免地与别人的作品在某一点上发生一定的重复,有某种相似之处,“犯”了他人的作品.所谓“避”,则与“犯”字相反,它讲的则是“避”开雷同,独辟蹊径,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所以古人非常推崇“避”字,把它作为写作中的要诀.正如魏际瑞在《伯子论文》中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  相似文献   

7.
如何避静     
“避静”两字,按照中国汉字意义和文字结构来看,是指“避开幽雅清净的地方到人群鼎沸的热闹场所”。这显然是从字面意义上的解释。这与教会所称“的避静”的含义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避静”一词出于《圣经》。源自于拉丁语Secessus译为退省、退隐、隐退、隐遁、静修“、避开尘嚣”等。意思是暂时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致志地反省自己的思言行为是否符合天主的旨意、耶稣基督的教诲。耶稣在显了“五饼二鱼”的奇迹后,他知道群众要来强迫他为王,就独自退到山里去了(若6:15,谷6:46,4:1:12,玛14:23,4:1,路4:1)。避静是摆脱外界事物和工作…  相似文献   

8.
陈建民同志在其所著《汉语口语》一书中有如下一段论述: 北京口语里有个“着呢”,主要放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后面,表示程度,含有夸张的意思。如“路远着呢”,“爷爷伤心着呢”,“北海公园好玩着呢”。《元曲选》、《老乞大谚解》都  相似文献   

9.
读罢《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第5期发表的任重、陈仪先生的信和附文,深觉近年刮起来的风水热来头和影响都不小,须要认真对待。风水是多神崇拜风水相阴宅是多神鬼崇拜,这已经是无需讨论的事实。《葬书》直截了当地说: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势如流水,生人见鬼。”、“藏神合朔, 神迎鬼避,一吉也。”风水对民居的相阳宅,也无一不是超自然的力  相似文献   

10.
观世音简称观音,其原因何在?几乎所有辞书都认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故简称观音。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观音条云:“唐人讳世字,故但称观音。后世遂沿用之。唐龙朔二年,龙门佛弟子弥偈造尊像一龛即世尊像,避世字,与此例同。见《陶斋藏石记》”。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解剖学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中西医解剖学渊源对比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有着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 ,在其发展之初便与解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甚至在一段时间内 ,中医解剖学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黄帝内经》中强调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 ,府之大小 ,谷之多少……皆有大数。”而且许多医书对各脏腑的位置、容量、重量、长度都进行了具体描述。《黄帝内经》云 :“心居肺管之下 ,膈膜之上 ,附着背之第五椎 ,……。”《难经》曰 :“心重十二两 ,中有七孔三毛 ,盛精汁三合 ,主藏神。”又如《黄帝内经》记载 ,食道长为一尺六寸 ,肠道合为五丈五尺八…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般”与“个别”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并且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个体都包含有一般,而一般又体现于个体之中。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①毛主席在《矛盾论》中也指示我们:“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即包含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传统哲学可以概括为“天人之学”。“心性之学”是“天人之学”的重要内容或主要发展趋向。“心性之学”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性质,也反映了不同学派和思想家之间的重要分歧。《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些都是先秦时期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心性”思想。儒家“心性”思想的实质是要为伦理  相似文献   

14.
『风流』赋     
一“风流”是个古老的词,一度曾因为带有贬义而被冷落。特别是西式的词汇“罗曼蒂克”由汉语音译成“浪漫”之后,“风流”一词就尤其让了位。即使后来毛泽东诗词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语畅行,但做为一个单词而论,颇为流行的仍乃是“浪漫”而不是“风流”,常闻“浪漫主义”而未闻“风流主义”。《红楼梦》中史湘云吃生鹿肉时,林黛玉等小姐嘲笑她不像文化人,她反讥时很自负地说:“名人高士字风流!”看来,风流是个不低的品位,许多故意作雅、刻意作秀、一意作态的人是达不到的。二偏偏“风流”又是个多义词,或褒或贬都随便。上文说的都取…  相似文献   

15.
双宾语三题     
一、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两个宾语间互不发生结构关系。形不成语言单位,这是一般双宾语的特征。这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近宾指人,远宾指物;二是近宾、远宾都指物;三是近宾、远宾都指人。还有一种特殊类型,在两个宾语都指人时,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结构关系,这就突破了“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要求,值得注意。如: ①大家叫她祥林嫂。②职工们都称他好管家。③我从小就唤她“芳妹子”。“她祥林嫂”、“他好管家”、“她芳妹子”都近似名词性主谓短语,“她”“与”“祥林嫂”、“他”与“好管家”、“她”与“芳妹子”可以分别发生直接陈述关系,主谓之间可以加逗号,也可以加“为”、“是”之类动词,构成主谓句。如果  相似文献   

16.
朱务善同志在《五四革命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中断言:五四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不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未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阶段”。我认为,达个判断及其为达个判断提出的论证,都是错误的;他论证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现在把我的粗浅看法提出来同朱务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中庸》作者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中庸》作于汉代,因此作者不可能是战国时代的子思。除了继续前辈学者的工作,从《中庸》的一些提法如“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确定其写作年代外,作者还着重孟子、荀子与子思的关系。他指出,孟子师事子思,荀子批评子思,但二人都未提《中庸》,也未褒扬或批评《中庸》内容。《孟子》与《中庸》都谈到“中”、“诚”、“仁者人也”,但据其思想内容看,是《中庸》抄袭并发展《孟子》而不是相反。作者还认为《史记·孔子世家》中“子思作《中庸》”一语,不是司马迁所说,而是后人所增窜。  相似文献   

18.
临淄齐都故城南郊的鼎足山和牛山上,分别有两个一组和四个一组的高大坟墓,被称为“山上之山”。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冢”和“四王冢”。《说文》:“冢,高坟也。”高坟虽然也可以称为“陵”,但那是汉代以来对天子坟墓的专有名称。《水经·渭水注》:“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文选·西征赋》注引《三秦记》曰:“秦名天子冢曰长山,汉  相似文献   

19.
重视婚姻,是孟子家庭伦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说:“男女居窒,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以下凡引自《孟子》,只注篇名)“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公孙丑下》)可见孟子是把婚嫁和孝父、忠君都作为“人之大伦”来看待的。在婚姻问题上孟子主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下》)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他又敢于推开这种成见,例如,在出现“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万章上》)的情况时,就可以不告而娶。只要符  相似文献   

20.
释《周易》之"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易》经文的七个“童”字,没有一个能训为童稚、孩童的。除《旅》卦二“童仆”之“童”是名词,应训为奴外,《蒙》卦卦辞及其六五爻辞的三个“童”字、《观》卦初六爻辞的“童”字、《大(?)》卦六四爻辞的“童”字,都是动词,都当解为“去尽”或“脱”、“脱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