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了目标内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自尊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欲望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自尊量表、正负情绪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对53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目标内部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基本心理需要在目标内部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基本需要的中介作用受到自尊的调节。因此,目标内部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运用滚雪球式方便取样方法对城市的100位成年独生子女和100位成年非独生子女进行了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测查。结果发现:(1)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亚维度——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呈现异质性,表现出显著性别和婚姻状况的差异;(3)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独生子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顽强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心理顽强性量表和中学生牛津幸福感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①初中生心理顽强性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整体不显著,但女生的情绪体验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同时还存在在年级差异。③初中生的责任感和自控感越高,就有越正向的自我感知和情绪体验。结论:心理顽强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师生关系和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普通中学的27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中学生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且还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和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心理生活质量评价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生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581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施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人生意义和心理生活质量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人生意义; 人生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3)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中小幼教师心理生活质量影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相似文献   

7.
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Hearland宽恕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的现状及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出现显著差异。(2)大学生宽恕心理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呈正相关,女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的相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感恩问卷、正性情感负性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抗挫折能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以考察中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以及社会支持与抗挫折能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中学生正性情绪显著高于负性情绪;(2)中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抗挫折能力相关显著;(3)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 中学生感恩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抗挫折能力在感恩和负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感恩能通过作用于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情绪调节量表(E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幸福感指数量表(IWB)对4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正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正念、重新评价、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重新评价和心理弹性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在正念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一方面,正念可以通过促进心理弹性提升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正念不能直接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提升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念→重新评价→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物质主义量表、感恩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和身体症状问卷对70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健康显著负相关;(2)感恩在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健康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正性情感关系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intrinsic value in the relation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upport to academic engagement in mathematics. We recruited 246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using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upport Scale, the Intrinsic Value Scale and the Academic Engagement Scale. This study found that both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upport and intrinsic value had significant predictions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academic engagement. Moreover, the interaction item between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upport and intrinsic value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but not behavioural engagement.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except for behavioural engagement,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support and emotional or cognitive engagement could be moderated by intrinsic value. This study provides a special perspective for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to recognise the role of intrinsic value in promoting adolescents' higher levels of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class.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家庭环境和教师支持对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机制,采用中学生家庭环境问卷、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对7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环境、教师支持和心理资本均对学业拖延有显著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支持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力相当,而个体心理资本的影响力更大;家庭环境和教师支持还能通过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心理资本的部分链式中介作用来影响学业拖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亲子沟通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对广西四所农村中小学的1164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农村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在不同性别、年级和SES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亲子沟通存在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差异,即五年级和初一女生与父亲的沟通质量显著高于初二女生,对男生而言则此差异不显著;(2)农村青少年的父子沟通、母子沟通与自主、胜任和关系三大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及其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3)亲子沟通不仅对农村青少年幸福感有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还会通过自主、胜任和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对农村青少年幸福感产生间接作用,其中关系需要满足的中介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4.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探究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内部机制,研究者使用专业内部动机问卷、专业投入问卷、主观专业成就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5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内部动机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专业投入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 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据此得出结论: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使用修订的学习氛围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61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初中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动机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单独作为中介变量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也可以形成中介链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  相似文献   

17.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urpose in Life questionnaire (C-PIL) was administered to 2,150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long with other instruments assessing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 Total C-PIL and its two subscales, Quality of Existence (QEXIST) and Purpose of Existence (PEXIST),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all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lative to PEXIST scores, QEXIST scor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predictiv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existential status (defined by high vs. low levels of QEXIST and PEXIST)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 concept of meaning in life, as indexed by the C-PIL, and the hypothesis that life meaning is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quire further elaboration and refin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