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是说,感人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文章之动人心魄的力量,也首先在于它蕴含的感情。古人谈到感情对写文章的重要性时曾有过不少论述,他们视情为文章的主干.梁代文论家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作者观察生活需要感情,构思作品需要感情。感情的冲动,推动着写作的进行.写文章要把丰富的感情注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都懂得,写诗著文必须怀有强烈的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正如袁枚《答蕺园论诗书》所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但是,“文生于情,世所恒晓,情生于文,则未易论。”(王世贞:《艺苑巵言》)文章虽是作者有感而发,但好的作品本身却又充满着浓郁的情感。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杂说》篇中说过:“譬之为调笑者,同述一言而闻者索然,或同述一事而闻者笑不能止,得其情也;譬之诉悲苦者,同述一事  相似文献   

3.
“博客中国”“李土生专栏”发表一篇文章,称《何祚庥之流就是美国反华势力的帮凶》,公然在网络上诋毁科学,为迷信巫术作辩护,煞是猖狂。这篇文章的影响能有多坏,我不好估计。明眼人一见文章中的那些夸张不实之辞,也就未必以为然。但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不明就里者多得是,假如真有人受了盅惑,变得仇视科学、神往巫术起来,就不是小事情了。我见到这篇混文时它才存在36个小时,却有了3649次点击,可谓观者甚众。这样,有人受到蛊惑怕是在所难免了。因此想说几句。李土生的文章从中国科学受到反华势力的遏制为起点,煽动读者的爱国之情,然后笔锋…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和辨析了《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五性”指“精、神、聪、明、音声”五者,具体指精气、五藏神及人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六情”指构成人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六种情实,引申指人身的六种情欲。从内容看,《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白虎通·情性》的“五性六情”说不同。在《白虎通》中,“五性”指“仁、义、礼、智、信”,而“六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河上公章句》又认为“五性”属阳,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六情”属阴,是人修道养生的消极障碍,并主张“守五性,去六情”。《河上公章句》的性情说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它一方面在形式上继承了汉儒“性阳情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将“性”与“情”转变到道家的养生说上来。  相似文献   

5.
漫画之页     
大约在80年前,上海的《文学周刊》逐期刊登了丰子恺先生乘兴落笔而又极富笔情墨趣的“小画”。而刊登这些“小画”的栏目名之曰:“子恺漫画。”此为“漫画”二字首次出现于我国报刊。因此,人们都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读漫画者,不可不知丰子恺。特此,选摘丰子恺先生三幅童趣横生之作以及两幅“以笑语叱人间”的讥讽之作.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6.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实,语言是一柄双刃利剑,善用者能横扫千军、杀敌致果,拙运者则磕磕绊绊,因辞害意。而在这个世界上,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不希望别人给自己美好祝愿的人。且不说我们常常会忘记给别人一个真挚的祝愿,就是有这种想法,表达出来的话语也往往辞不达意,甚至会愿望与效果南辕北辙。由此可知,不仅批评人要讲艺术,恭维人也有艺术性。 恭维人要看情景。著名语言学家孟君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四十多岁的副教授在除夕之夜对他说:“将来我写缅怀你的文章,我就……”在孟君先生明确表示不快后,他还是说“我说这话你又会不高兴了——以后我写回忆你的文章……”他每次这样说,孟君先生心里真的不高  相似文献   

7.
写叙事类文章,怎样说理,如何表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才易为读者按受呢?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说过:“我以为文章正格是不下议论,不得已时也可夹叙夹议……好文章是不下批评,但忠实的写出,令读者自见(说出方减少阅者趣味).最妙是寓批评于叙事之中.”梁启超所说的“寓批评于叙事之中”,就是指作者不要把自己的评价赤裸裸地说出来,而是要把批评结论同所叙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留待读者去体味.  相似文献   

8.
欲擒故纵法     
文章之道,忌直贵曲。直,一览无余,不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曲,变化多端,易于吸引读者。古人云:“情欲信,辞欲巧。”也就是说,写文章一要讲真情实意,二要讲表述奇巧。欲擒故纵法,就是把文章写得曲折、奇巧的一种方法。欲擒故纵法,就是在描述本题或揭示意旨的地方,故意放缓一步,巧生枝节,使文章疏荡生色,奇妙感人。褚少孙写《西门豹治邺》,采用欲擒故纵法,就收到了出奇制胜,感人至深的效果。邺县的巫祝、三老“给河伯娶妇”,  相似文献   

9.
人贵直,文贵曲。写文章不能象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而要象“螺丝壳里做道场”,尽可能的委婉曲折。文章曲折多变,才能令人爱读、耐读。如果一篇文章,从头至尾平铺直叙,一览无余,那还有什么艺术的魅力? 有人认为情节复杂的长篇大作,可以写得波澜起伏,而短章小品则难以写出变化。其实不然,短小的文章,只要讲究章法,巧妙布局,同样可以曲折动人。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内容非常简单,字数不过两千,但写得那样曲折、有味,从章法上看,颇有“尺水兴波”之妙。这波澜,乃是作者的感情变化所引起的。情变而文变。  相似文献   

10.
抑扬相错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层峦叠障的山色,最能引起游人的兴趣,曲折多变的文章,才能紧紧地吸引读者。所以,金人远遗山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直头布袋似的文章,一览无余,只能使人望而生厌。为了把文章写得曲折多变,古人总结出了许多笔法,“抑扬相错”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抑”,  相似文献   

11.
思考     
君不见这样的情景吗?阿訇在宣讲“卧尔兹”讲到害怕之处,涕泪双流,乃至泣不成声。反观听讲群众,两眼茫然,不知所云,或嫌阿訇话多或者低首絮语。此情此景,凡热心教门者无不动容,苦思扭转之计。阿訇说:难道你们不害怕吗?心比石头还坚硬吗?一人说:“我们听不懂,所以无知,无知则不知惧怕!”知感真主,现今阿訇已不再故作神秘,以群众听不懂相炫耀,而是力求通俗,话用方言土语,言必简约明了。所以听不懂者,实是不想听罢了。如此,我们能否讲出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打动人心的“卧尔兹”已成当务之急。有人说:“当今之世,科技…  相似文献   

12.
解读同情     
同情是什么?孟德斯鸠说:“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贝克说:“同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培根说:“它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  相似文献   

13.
古代散文作家,一向都很重视文章的句法、章法,特别是对于如何开篇,尤为讲求。有了好的开篇,文章就几乎成功了一半。正如唐彪《读书作文谱》所说:“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那末,怎样才算是好的开篇呢?好的开篇,要同时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能顺利而自然地开启下文,并能紧紧围绕中心,为表达文章的主旨服务。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说:“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就是说,文章开篇的几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将“心”界定为人的灵明,其自然而然的展现就是“良知”。那么,人的灵明同其所自来的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呢?他从心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时,就有了另一番结论。当其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时,还把天地万物看作人心之原,而当他及他的弟子都承认“灵明”是人心根本特征时,他就进行发挥了,从心为起点来展开其哲学体系。一、主动与被动:心之发动与随感而应下面这段话基本上反映了王阳明的心物展开模式:“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上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后来在写  相似文献   

16.
《名人与名言》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杂文,以大学问家章太炎先生为例,说明“名人”说的话,未必句句都是真理,而应该作具体分析。当社会流行名人崇拜,看重名人效应,并且确实因此而误导人们上当受骗的时候,重读此文,感悟良多,不能自已。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特别提醒读者的是“专门家多悖”。他说,专门家的话,“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述他所专门以外的事。社会  相似文献   

17.
日本千叶县有家石井药局,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31只空药盒,每一只药盒标明一个日期;凡来买药的顾客都留有一张病历卡,从病历卡上得知顾客的生日日期。石井药局备有专门的贺卡,上面写着:“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如果您康复了,请告诉我们一声;如不幸仍需用药,也请告诉一声,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贺卡在顾客生日前一天寄出,使顾客在生日当天收到。这样,石井药局顾客络绎不绝,财源广进。小贺卡贺出了大市场。 先哲有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感情动物,人的行为常常受感情的支配和左右。同样,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消费…  相似文献   

18.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说,文章是“不朽之盛事”。但在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不朽于世的文章。要作传世之文,没有超众的才华当然是不行的,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应有一颗纯洁、高尚、正直、忠贞的心,有可贵的思想感情。“感而有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激情满怀,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清人袁枚《答蕺园论诗书》云:“先有寸心,后有千古”。“千古文章,传真  相似文献   

19.
贾学清 《美与时代》2003,(10):75-76
语文课的魅力是什么?是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氛围。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传达出来,以情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很难想象教师的语言冷漠平淡,学生对文章毫无兴趣,语文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达到一种“其情也泄泄,其乐也融融”的境界呢?一…  相似文献   

20.
服饰与情绪     
每一个人都有心理烦恼,情绪不佳的时候,如果能够学会运用服饰调节自己的情绪,那将帮助你尽快摆脱心绪烦乱的窘境,恢复理智的、愉快的生活。 情绪欠佳又称为情绪低潮,是一种使人心烦、消沉的心境,对个人心理状态有不良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说的就是积极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奋,朝气蓬勃,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消极的心境则使人萎靡不振,心烦意乱,感到人生枯燥无味,甚至迁怒于其他不相关的人或事,既不利于工作学习,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