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关系密切,随着对胰岛素抵抗(IRS)在2型糖尿病作用的认识,脂肪细胞因子的提出,使2型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提出了2型糖尿病并发症关防治新策略:从以降糖治疗为主到全面综合防治.对脂肪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启动.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抵抗(IR)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对IR的认识,经历了几十年反复的过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的提出使2型糖尿病防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提出了2型糖尿病防治新策略:从以降糖治疗为主到全面防治心血管疾病.对IR的认识和IR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系统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和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造成骨的代谢紊乱,致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出现骨重建平衡失调与骨转换加快。细胞因子的提出使骨质疏松症防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提出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新策略,对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启动。  相似文献   

4.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和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造成骨的代谢紊乱,致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出现骨重建平衡失调与骨转换加快.细胞因子的提出使骨质疏松症防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提出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新策略,对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启动.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大量文献报道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且2型糖尿病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本文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腹内脂肪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内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密切,它在形态、脂解等方面不同于皮下脂肪。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明确腹内脂肪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有益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大量文献报道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且2型糖尿病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本文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腹内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密切,它在形态、脂解等方面不同于皮下脂肪.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明确腹内脂肪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有益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因子可影响糖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本文就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关系密切的肿瘤坏死因子-α、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因子可影响糖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本文就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关系密切的肿瘤坏死因子-α、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循证医学的实践与医学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的问世为医学家进行临床科研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关于强化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能减少Ⅱ型糖尿病并发症危险性的成果;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北欧辛伐他湘生存研究所揭示的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的作用;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性研究阐明了严格降压对于防治肾脏并发症等成果。充分显示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取认识,又用这一认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患病率,探讨影响抑郁发生的因素。从青岛市城区常住居民中随机抽取40岁以上者5000人,选取其中已诊T2DM患者440例,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等进行调查、测定临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T2DM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82%,抑郁对血糖控制不利,病程长、收入低、应用胰岛素、有并发症、不运动、血糖控制差为T2DM患者抑郁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多。我国糖尿病诊断率及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进展快,治疗现状令人担忧。减轻体重干预糖耐量受损,是决定疾病转归的关键环节、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均可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只有重视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队伍素质,针对高危人群重点筛查及干预,早期发现糖尿病及综合治疗,才有可能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和基本方略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糖尿病发展趋势、吸收新理论和新技术、做好科普宣传、推行超强化治疗、坚持医学理性精神是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其基本方略就是超强化治疗、控制高血压,拮抗新生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去,人们(包括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存在许多误区。通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意义,及胰岛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包括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以及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来阐述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胃转流术治疗重度肥胖由来已久.近年来,国内研究通过接受胃转流术的肥胖患者的长期随访后发现,胃转流术可长期、稳定的缓解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为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总结我院32例接受腹腔镜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分析后认为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undiagnosed diabetes in children with familial history of early-onset type 2 diabet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iabetes doubles the risk for depression and that the duration of diabetes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the depression. Individuals with depression are also said to be at greater risk for developing diabetes. In many cases diabetes is detected whilst 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Fifty-three children aged between 6 and 17 years were screened for diabetes and assessed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using the Childre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revised version (CDRS-R). Thirty-six (68.0 %) of the children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early-onset type 2 diabetes had CDRS-R scores consistent with likely or very likely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Depressive symptoms score was predicted best by the number of generations of diabetes in the family, with an associated r = .65 and adjusted R(2) = .41. As the generations of diabetes increased, the more likely it was for a child to have diabetes (r = .38, p = .005). Four (7.5%) of the children were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common in children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early onset type 2 diabetes and may co-exist with diabete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hat reliably predicted the child depressive symptoms score was the number of generations of diabetes in the fami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