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弥勒信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即已始之,无论是上升兜率天的弥勒菩萨,还是下生阎浮地的弥勒佛,或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都广受崇奉。在中国,随着弥勒经典的不断译出和广泛传播,弥勒信仰在上层社会乃至民间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先于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信奉对象[1]。在我国公元460  相似文献   

2.
正三、新弥勒信仰的特点特征目前的新弥勒信仰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与特征值得注意,这将可能决定这种信仰未来的发展方向。1、普遍性当代印度的新弥勒信仰,已经跨越了不同的地域、民族、语言以及不同的宗教,具有普遍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胡同庆 《法音》2014,(4):56-61
正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一约在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和中亚地区已出现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造像。随着佛教东渐,弥勒造像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弥勒造像十分盛行。敦煌地处丝路咽喉,佛教传入首当其冲,弥勒造像自然滞形于此,在北凉、北魏、北周等洞窟中所塑甚多。这与北朝盛行坐禅、求弥勒决疑的风尚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弥勒信仰有较多关注,对弥勒净土也给予一定研究。佛教界的研究以太虚大师及其弟子印顺导师为代表,不仅在人间佛教的角度对弥勒净土予以高度肯定,并深有体证。成一法师编有《弥勒净土法门集》,进一步系统揭示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近千年,曾经的佛教徒也多已改信其它宗教。近百年来,尽管世界各地的许多有识之士历经艰辛,努力想把佛教返传回它的故国[1]。由于障碍众多,举步维艰,收效甚微[2]。然而,笔者在印度留学、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6.
学诚 《法音》2010,(9):5-6
<正>(2010年8月29日)无论是"天下名山僧建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都形象地描述了名山与佛教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因分别为文殊菩萨、地  相似文献   

7.
大致来说,就信仰群体而言,佛教的中国化既包括在王公贵族、中上层僧侣、知识分子等精英层面的中国化,也包括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上的中国化。相对于精英阶层的佛教中国化,民众的佛教信仰及其修行从一个更加宽广、细腻的角度丰富和深化了佛教的中国化,在中国佛教繁荣的唐宋时代,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以石刻和古代文献为资料,考察唐宋时代民众的神灵信仰,以此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佛教中国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水月观音是其应身之一,也是在中国佛教信仰和民间最为普遍、最为熟知的形象。反映佛教的艺术作品基本可分为雕塑造像和绘画两大类,其中特别以反映观音信仰的艺术作品数量和样式居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水月观音造像、绘画集中蕴含着观音  相似文献   

9.
佛乐是佛教传播中的生动内容,但佛教发明地印度的佛乐并未随佛教传入中国,即所谓"金言有译,梵响无授。"因而,中国佛乐也就特别能体现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些特点。其中,佛教政策及信仰倾向与佛乐的相互关系,便是比较有探讨意义的一个方面。而明初佛教政策及流行佛乐都是比较有典型特点的事例。本文即梳理了明初佛乐创作及其与佛教政策和时代信仰倾向的背景关系,并对明初相关礼乐的认识及佛乐的时代性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武定县是边疆民族地区宗教活动在农村的一个新典型,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该县宗教活动“非正常化”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形成有组织、有规模、“本土化”的“非正常宗教”:二是正常教会组织中不正确的教义理解和传播、不正常的行为模式和信教群众不健康的文化影响和宗教期待。同时.基督教传播中正常的活动与策略.在贫困落后地区也会对农村基层组织、基层政权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一是由文化教育活动延伸至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边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条件下.往往影响当地民族群众的人心向背.构成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政权的一项挑战;二是一定区域内的宗教文化氛围形成后。不利于当地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这些新特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必须充分立足现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不断探索把民族信教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徒以当地方式信仰、礼敬天主、耶稣、玛利亚、圣人与天使,但懂得只有天主是最终的依赖者,大部分教徒不懂与天主进行交流,信仰目的兼有世俗功利性与信仰功利性,宗教活动中加入本地宗教活动内容,其信仰已相当程度上本土化,但其崇拜对象、信仰方式、宗教活动都尚在天主教教义的范围之内。与知识分子教徒相比,他们的信仰知识有限,缺乏救世、奉献精神,他们的信仰是天主教文化与中国乡土文化互相交流、融合而成的新信仰,具有西方天主教没有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信仰以神祠为单位的祭祀组织有着相对稳定性的空间区域,这些空间区域由于祭祀组织功能和形成历史的多样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以泉州东海镇典型村落为例主要探讨其中基层行政区划性祭祀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