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65年第4期《哲学研究》发表了赵纪彬同志的《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源及其矛盾调和论的逻辑归宿》一文。这篇文章有许多新的见解,读后对人有启发。现在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对孔子这个人和他的学说如何估价,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对孔子的学说的解释也存在着分歧,这个问题看来不可能短期内获得解决。赵纪彬同志对先秦哲学史下过多年的工夫,自成一家之言。对于赵纪彬同志的学术见解,人们可以赞同,也可以持不同的看法。凡属于学术争鸣范围的问题,尽可各抒己见,不必强求一致。但必须指出,在我们今天,不论怎么争,怎么鸣,研究哲学史总不能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刊关于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讨论,是从批评周易研究中把古人现代化开始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取得了大体上一致的意见,但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讨论,却还需要继续展开,有许多重要的原则问题需要深入讨论。我们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进行讨论:(一)在哲学史研究中,是否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挂到古人名下以外,还有把古代思想资产阶级化的倾向?一般地说,把古代思想现代化的认识论根源是什么?(二)怎样在哲学史研究中贯彻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本刊上期发表的方克立的文章、本期发表的昭父的文章和冯友兰的《方克立同志和我的分歧》一文,以孔子的研究为侧,就这个问题初步进行了讨论。我们欢迎一般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也欢迎以孔子或其他哲学家的研究为例来进行讨论的文章。(三)历史、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本期衷尔钜就这个问题对冯友兰提出了批评,冯先生的《对于陈义成同意的问题的一些答复》,也对这个问题进一步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希望,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我们希望参加讨论的文章,“有的放矢”,结合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互相批评中,要弄清对方的论点,对准“口径”,避免误解对方的意思和不必要的纠缠。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六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哪些文献是研究孔子的直接资料,学术界一向存在不同看法。金景芳先生在本文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希望持别种看法的先生也来发表文章,阐述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卢国英同志在《关于矛盾的不同类型及其解决办法的探讨》(见《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一文中,就我们现实生活中大量遇到的矛盾的“结合”问题,以及由这个问题派生出来的有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分类及其解决办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对于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特别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有关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在有关矛盾“结合”以及客观上是否存在着以同一性为主或斗争性为主的矛盾等基本理论问题上,我们与卢国英同志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我们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向卢国英和其他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5.
关于孟子思想,学术界从来有争论,这本是学术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但“四人帮”出自反革命需要,把孟子定为比孔子更反动的复辟派,全盘否定孟子思想。粉碎“四人帮”以后,《历史教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二十家报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对孟子的阶级属性、哲学思想、人性论、“仁政”学说等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1949年以来研究孔子的历史,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线,形成了三个时期。即研究的开展时期(包括试探和专题论争两个阶段),灾难时期(包括横扫和围攻两个阶段),兴盛时期(包括呼吁、拓展和倡导三个阶段)。研究遭受过摧残,但未曾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孔子思想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太深。正因为这样,三个时期所论争的共同性问题,都集中于评价孔子学说的性质及社会作用,其中包括孔子学说的阶级属性及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评价,关于孔子哲学思想的性质,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评价,关于孔子思想的历史作用等。这些问题的讨论虽然有进展,但不同观点的分歧和对立仍然存在,只是研究和争论的中心,现在已经转移到孔子思想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其中又以探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为当前的热门话,在理论上出现了如何发掘和利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的商讨,对“批判地继承”的命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解说。笔者认为,对于孔子思想等历史文化遗产,可以着重提倡:在创建中吸收、改造。已经有些专业学科在进行创建中吸收、改造的尝试。今后中国大陆对于孔子的研究,可能会出现一个在各种文化形式的创建热潮中进一步开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 一学术界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分歧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就是孔子思想是属于“人文主义”,而非宗教的。可能不同的学者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还有不同的侧重,但主要的意思应是一致的,就是指:孔子“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嵇文甫《关于孔子的历史评价问题》,见《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齐鲁书社1987年,第3页)。并且,“他最关心的是一个良好政府与和谐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陈荣捷《孔子人文主义导言》,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4期)。而相比之下,对超验的上帝、鬼神、灵魂等问题则不大重视,或者简直可以说不愿多谈。孔子在回答子路问鬼神和生死时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就显然是表达了一种拒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学术界尽管存在不同看法,但对这一思想所包  相似文献   

9.
吕振羽早年的孔子研究及其意义述评舒文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阶级属性、思想体系、思想核心、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在孔子生活年代不受欢迎而在以后两千余年思想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较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 自从提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同属于‘社会存在’”的观点以来,在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暴露出学术界对“社会存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理解有很大分歧。为了弄清问题,我想就刊物上有的文章所提出的某些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有的同志在论证上层建筑属于社会存在时说:列宁所讲的“‘思想的社会关系’实际是包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方法论问题 对于象孙中山这样伟大历史人物的世界观的研究和讨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学术研究的正常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研究的出发点如果不一样,结论必然出现重大的分歧。研究孙中山的世界观,到底应该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出  相似文献   

12.
我接到《哲学研究》编辑部来函,得悉该刊开辟了“孔子哲学思想研究”的栏目,并要我就孔子思想研究的问题撰写文章。这真是学术界的好现象之一,我很乐于支持它。 我认为对孔学的争鸣问题,是研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关键问题。要对此问题发表意见,就得首先作一次有关孔学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3.
<正> 研究孔子思想,必须先读通有关孔子的全面资料,明了对于孔子的各种评价,然后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自己的论断。这样,才不致于张冠李戴,错认了人。历史人物的思想体系,由于各自的时代、阶级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人的复杂经历的影响,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孔子思想究竟近似哪一种类型?就我多年比较研究的结果,以为: 孔子思想不同于因学儒家而反儒家、在  相似文献   

14.
认识定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面临着许多应当研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几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很多同志在探索和研究这些新的课题,并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分歧意见。在讨论中,有同志认为:传统的认识论把认识过程归结为反映过程,“实在太简单、太含糊、太决定化了”,它失去了对认识过程的辩证的生动的理解。因此,对反映论“要重新研究”。本期发表的王振武同志的文章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作者认为,“反映概念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它“是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引申”;“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彻底地否定了反映概念,而把选择作为认识的本质特征”,所以,认识应由反映进到选择。 上述看法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很值得研究和讨论清楚。例如,怎样看待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提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思想?“反映”概念是否排斥了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动的反映论能否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等等。为了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本期起开辟“关于认识是不是反映的讨论”专栏,希望大家给予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一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解放以来,我国学者对老子和《老子》一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深入的探讨。 五十和六十年代,哲学史界曾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过比较热烈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各报刊发表了近百篇研究老子的论文,对老子、《老子》书以及老子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了“百家争鸣”。在讨论中,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分歧不大。但对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老子》一书成于何时,它与老子的关系如何?《老子》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等等,却看法不一,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儒学     
孔子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百科全书》大都把孔子和儒学列为重要条目。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围绕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当说中国学者看得最真切,但站得太近也有可能不见全豹之弊,听一听站在远处的人的看法是有益的。出于上述考虑,我们从这一期起,在《海外论坛》栏内选载世界上著名的《大百科全书》对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评介。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柏拉图财富思想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柏拉图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有关他们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对于二者经济思想的研究仍有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财富观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二者财富观的比较分析,进而把握和印证中西古代经济思想的某些异同,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是关系到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大问题。这里,拟根据比较确定的材料,简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我的基本观点是:孔子是从奴隶主阶级向封建地主阶级转变中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开始摆脱宗教唯心主义转向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尽管对孔子思想的评价,存在着种种分歧,但“仁”和“礼”是孔子学说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对孔子思想评价的主要歧点,集中在“仁”和“礼”在孔学体系中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上,并由此引起了关于孔子学说是革新还是保守的争论。笔者认为,孔  相似文献   

20.
为开创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要向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这里所谓高度,是指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科学;所谓深度,是指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透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找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所谓广度,是指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诸如历史哲学、哲学范畴发展史、辩证法思想发展史、认识论发展史、中国主要哲学思潮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新人物的哲学思想的挖掘和研究,等等。下面,我们发表丁宝兰同志的《论香港近代思想家胡礼垣的哲学观点》、衷尔钜同志的《吴廷翰及其哲学思想》两篇论文,就是探讨新人物的哲学思想的文章。我们企望今年能有更多的具有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的好论文同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