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逻辑(Epistemic Logics)研究知识的内在逻辑规律,它属于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近年来,知识逻辑在经济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人工智能等诸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知识逻辑的应用技术,又称关于知识的推理(Reasoningabout knowledge)技术,正在成为计算机科  相似文献   

2.
正辛提卡(J.Hintikka)1962年出版的开创性著作《知识与信念:这两个概念的逻辑导论》中为认知逻辑(Epistemic Logic)~1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哲学逻辑,认知逻辑在其诞生之初受到了很多哲学家的批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度发展较为缓慢。然而由于知识及信念的形式化概念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认知逻辑在过去三、四十年间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理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博弈  相似文献   

3.
贺雯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3):759-761
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这一社会认知领域中新的概念属于元知觉的范畴.社会认知心理学家发现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体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外社会认知领域研究中的新动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有关元刻板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认知逻辑的英文表述是epistemic logic,而episteme的意思就是知识的意思.因此从字面上来理解,认知逻辑就是有关知识的逻辑.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认知逻辑已经从知识扩充到了信念,甚至涉及到更多的认识论概念,换一种宽泛的说法就是形式认知(formal epistemology).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对认知逻辑的定义或描述上.  相似文献   

5.
认知逻辑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逻辑是研究知识和信念的逻辑。它诞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 ,而从 80年代起 ,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博奕论、决策论、经济学和军事学诸多领域需要的推动下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形成了若干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支学科。一、欣迪卡型认知逻辑 (或经典认知逻辑 )1962年欣迪卡 (Hintikka ,J .)发表了开创性著作《知识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的逻辑导论》。他引入 4个二元认知算子 ,用以表达 4种基本认知命题形式 ,据此 ,他提出 6项认知条件 ,从而构造了认知逻辑语义学。在欣迪卡工作的基础上 ,一些逻辑学家寻求更…  相似文献   

6.
丁宁 《美与时代》2013,(3):9-13
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与环境美学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实践较之于理论研究更为活跃和领先。目前我国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逐渐关注公共艺术。对公共艺术的认知、理解与实践,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来争鸣和探索,希望在这种争鸣和探索中达成对公共艺术符合逻辑的、具有学科意义的共识,以便促进公共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群体宣告逻辑在公开宣告逻辑基础上增加用于刻画群体宣告的算子,其中的"群体宣告"是指群内个体的一阶或高阶知识被同时、公开、真实地宣告。然而,很多场合下通常并不接受个体宣告高阶知识。本文所探讨的群体简单宣告逻辑只允许群内个体宣告一阶知识,这与此前版本在一些性质上存在差别。文章的主要成果是群体简单宣告逻辑的表达能力和公理系统等结论,以及对有穷规则在群体宣告逻辑中不可靠、但在群体简单宣告逻辑中具有可靠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认知逻辑技术结果背后的思想,着重强调其在方法论方面的一般想法。文章在公开宣告逻辑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重点考察了归约公理的意义,揭示了其本质是在基本语言中提前解析动态信息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文章以公共知识为例,说明了并非所有的逻辑算子都能找到归约公理,有时候我们需要丰富基本语言的表达力。而且,我们从如何给出一个逻辑的角度提出,动态认知逻辑实际上是在“动态化”认知逻辑,这种动态化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其他静态的逻辑系统中。我们以动态偏好逻辑为例,说明了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我们为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信念和知识提供一个逻辑——信念与认知逻辑(DEL)。这个逻辑是基于决策理论和测度论的方法建立的,在其中信念和知识不会坍塌。  相似文献   

10.
Robert Aumann的不一致的达成定理揭示了如果两个主体关于某事件E具有相同的先验概率,并且利用私人信息更新了他们关于事件的概率,那么,若事件的后验概率是他们之间的公共知识,则这个后验值一定是相同的。而Dov Monderer和Dov Samet考虑了包含有关于公共知识概率赋值的一种变体,推广了奥曼这个结论。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基于概率和动态认知逻辑,采用多种方法考察了关于他们结论的动态刻画。本文主要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模型,可以描述随着主体彼此间的交互深入和环境变化,主体知识和信念所发生的变化。同时,笔者表明这种逻辑框架对于研究交互社会群体中主体信念改变的动态进程是富足和灵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