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文广  张晓靓 《心理科学》2016,39(4):881-886
句法歧义消解主要是指人们在面临多种句法分析可能性的情况下,句法分析器抑制不正确的句法分析而选择正确句法分析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该过程受到工作记忆、认知控制能力、语言分布频率、语境、韵律等因素的影响。为有效说明人们是如何完成句法歧义消解的,研究者们建构了诸如花园路径模型、约束满意理论、弱交互作用句法分析理论等相关模型。另外,基于脑成像技术研究表明,左侧额下回、左侧颞叶后部、中部和前部在句法消歧任务中都有显著激活。未来研究当围绕着句法消歧中的语义效应、句法和词汇歧义消解机制的异同、句法消歧中抑制能力的效应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的语义关联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兵  刘鸣 《心理科学》2007,30(1):34-36,22
通过实验探讨了汉语直接宾语(DO)/宾语小句(SC)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的语义关联性效应。实验采用自定速动窗技术。实验1发现在汉语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存在语义关联性效应。实验2发现语义关联性与句法歧义性因素在解歧区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语义关联性因素显著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加工,并且与句法歧义因素共同作用于句子的理解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孙兵  刘鸣 《心理科学》2005,28(5):1052-1055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的直接宾语(DO)/句子补语(SC)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的认知加工特征。实验一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发现歧义句和无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二增加了论题适合性因素以探讨非句法信息在句子理解加工中的影响,发现论题适合性信息影响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存在DO/SC暂时句法歧义效应;论题适合性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加工,并对句法歧义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言理解能力个体差异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霞  陈永明 《心理科学》1998,21(6):532-535
0引言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语言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已有不少学者进行探讨,提出各种理论观点。这些研究促进了对理解机制与过程的深入探究,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一定依据。综观其研究历史,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种理论。1基本语言加工能力的差异该观点认为语言理解由一集基本的成分加工组成。基本语言加工包括单词水平的加工.如单词译码、词汇通达,以及句子水平的加工.如句法分析等。Hunt认为以提取为主的操作如词汇通达可能是个体差异的原因[1]。Perfetti等提出的言语效能假说(verbalef…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探讨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汉语直接宾语、宾语小句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有显著影响,并在解歧区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语义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理解加工并同句法信息一起共同影响句子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眼动技术实时考察了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句法预测效应和并列句的结构表征特点。眼动数据分析发现:(1)有无句法预测没有明显影响名词短语区域的加工, 不同眼动指标差异不显著; (2)有无句法预测显著影响被试对包含暂时局部歧义的关键区和具有解歧作用的关键后区域的阅读理解, 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第一遍回视率明显减少。眼动研究表明, 暂时局部歧义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句法预测效应, 有句法预测降低了局部歧义区域和解歧区域早期和晚期加工的难度; 和英语的短语并列优先法则不同, 汉语并列句子的结构表征出现分离现象, 即短语并列和句子并列。  相似文献   

7.
话语参照语境条件下汉语歧义短语的加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移动窗口和眼动记录两种范式 ,以符合“VP +N1+的 +N2”格式的均衡型和述宾型两类汉语歧义短语为背景 ,在两个实验中 ,考察了话语参照语境影响歧义短语句法分析的机制以及时间进程。结果发现 ,在早于解歧区 1的区段上就开始出现话语语境效应。这些发现表明话语参照语境可以通过概念期望机制起作用 ,而并非仅仅通过参照前提机制起作用。此外 ,实验还证明了话语参照语境在句子加工早期的作用。这一结果为句法歧义消解的参照理论和基于制约的模型提供了证据 ,而对宣称最初的句法分析独立于话语语境的花园路径模型 ,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自定速的移动窗口范式,考察场依存、场独立个体抑制句法歧义的差异以及句法歧义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抑制句子中句法歧义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与场依存者相比,场独立者能够很好地抑制句法歧义的干扰;而且,实验结果支持句子加工的花园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9.
韩迎春  莫雷 《心理科学》2013,36(1):20-26
采用自控速度的移动窗口技术,在3个实验中分别考察句法歧义消解的基本过程。阅读材料为 不含有词汇歧义的较为单纯的英语句法歧义句。结果为:实验1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语料中不存 在歧义激发点的情况下,被试不会启动歧义的消解过程;实验2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歧义激发点 与解歧区重合时,人们会选用再分析机制来处理解歧区语料;实验3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歧义激 发点与歧义区重合时,人们会选用竞争机制来处理歧义区语料。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基于激发点 的权变模型关于句法歧义消解过程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0.
雷晓军 《心理学报》1991,24(2):48-56
传统的自然语言理解的范式是:先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义分析,得到句子的意义结构。显然,这与人的语言理解是不同的。一些心理学实验表明,句子理解时句法和语义是同时起作用的。 本文提出一个自然语言理解的新的范式,即句法和语义同时加工的模式。如果仅用句法规则对句子进行分析,其结果往往有几个歧义的句法结构,而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句法加工的同时,再加入语义的工作,则只得到一个句法结构。联结主义正在认知科学界兴起,它给句法和语义并行加工提供了方法。本文使用局部联结模式实现语言理解并行处理的范式,并在计算机上编制了这样的程序,它可以理解简单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